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探析
2015-05-30张莉萍王鼎
张莉萍 王鼎
作者简介:张莉萍,女,汉,山西太原人,毕业于贵州大学管理学院,凯里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县域经济发展。
王鼎,男,汉,甘肃定西人。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凯里一中;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5-0101-02
目前,本科阶段教育已经相对普及,但是本科教学方向的定位是很多学者绞尽脑汁一直思考的问题,众所周知,高等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但是对于当今“人才”遍地的现状来讲,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才能够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这是我们要深刻思考的问题。
一、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现状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目的,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教学策略和方法及其实施方案的简要描述,它是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系统总结。当然,教学目的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讲都是很明确的,但是教学思想的形成需要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学习和工作中积淀,同时要将这种思想转化到具体教学过程并表现出来,这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表达力和逻辑思维。
在人才需求日益多元化、全面化的今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的知识是否能够满足这样的需求,作为教育工作者这是迫切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对于任何一个专业来讲,尤其是文史类的专业这样专业性不强的专业,课堂教学大部分涉及到的是学科相关理论知识,对于理论知识的相关应用,学生接触的少之甚少,这是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包括学生自身缺乏相关探究能力,学校相关硬性条件的限制,相关课程教师专业知识相对缺乏,还未能带领学生完成理论知识的运用,或者还有其他。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明显感觉到教学的吃力,因为对于教师来讲,没有强有力的实践课堂作为学科理论知识的支撑,致使学生对于理论的掌握完全依靠空间的想象,只能被动的认为某些理论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是不是真是那样不得而知;对于学生来讲,课堂教学乏味无趣会使他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厌恶上课。
由于学校教学条件及教学管理观念的限制,教学仅仅只能局限于按部就班依照教材的知识框架体系和逻辑结构来讲授知识,这样的状况对于教学思想开放、教学模式灵活的经济发达地区来讲,教学模式相当滞后甚至难以想象,大学的课堂怎么是这样?大学课堂不是应该各抒己见,学生发言应该是争先恐后,围绕某一学术观点展开踊跃论战?可在这里呈现出来的状况完全不是那样,用一个文雅的词来形容叫做“教学方法陈旧”,不过这是事实。
总而言之,目前在很多高校,尤其是少数民族发展相对滞后的地方性院校,培养方向的制定或培养模式的选择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这已经形成一种矛盾或者说已经成为一个影响教育发展的瓶颈,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培养方案是该偏向应用还是注重理论传授,值得人深思。
二、应用型课程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深知这种教学模式的缺陷,这不是某一些领导、某一个教师或者某一些学生导致的,而是我们自身教育发展的历史以及一直沿承下来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但是能够如何改变呢?这会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程。
对于现状的分析我们需要客观的评价,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是单个因素影响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第一、学生生源方面来讲,贵州省本地生源占极大比重。教育和地方经济是紧密联系的,经济是教育的保障,由于经济贫困,贵州本地生源从小接受教育的条件相对差,大多家长尤其是务农家长让孩子接受教育的意识淡薄,不重视孩子教育,学生虽然是上了本科院校,但由于存在少数民族优惠,成绩和北方相对发达地方学生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总体素质偏低。在学习方面,对知识没有好奇心,学习缺乏自主性、积极性,不会主动的去探究知识,不会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应用型的专业和专业性强的学科缺乏强有力的实践教学的支撑。实践教学内容的缺失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停留在机械记忆阶段,有的学生可能会对知识有一定程度的曲解。但实践教学一方面需要学校在老师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将驾驭课堂的自由完全交给老师;另一方面需要专业的实验室、实验设备和器材诸如此类的硬件达标。对于转型中的地方院校或者刚刚起步发展的地方性院校,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条件无疑有很大难度。加上很多教师阅历不够丰富,没有专业的职业经历,生动形象的案例根本无法信手拈来,那我们的教学方法不陈旧又能怎么样呢?当然教学相长,大家都在努力,需要的是时间。
第三、学校治学思想保守,领导层教学观念陈旧。作为高等学府承担的社会责任是培养面向社会的高层次人才,学校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处世态度,尊师重教,避免趾高气昂、唯我独大;学会运用科学思维去考虑分析问题,有远见,有理想,而不是安于现状,不求进取。在相当比例的地方院校中,陈旧的治学观念仍然影响着教育前行的步伐,学校没有给学生开放的空间,让学生自觉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去创造、去探索,对于学生的管理仍然处在“封闭性”教育的阶段,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纪律、卫生、安全上,但是反问一句高校教育重点不应该围绕学术吗?高等学府,人才摇篮,人才怎么培养?学术是关键。当然,前者很重要,这是学校教育的前提,对于自由创新我们要支持要鼓励,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开放的学术交流的平台,开拓学生视野,影响他们对世界的看法,但由于受软硬实力的限制,达不到那样的水平,学生只能按时间上下课,基本处在“被封闭”的状态之中,教育发展的状态从而停滞在一个无法轮转的死循环中,难以向前迈进。学生也失去了积极探索的信心和斗志,索性就按照规定好的程序,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思进取,有的甚至自命清高,殊不知自己已是井底之蛙,最终普遍形成了一种懒散的风气。
在高校领导层中知识结构可能层次不齐,部分从事教育多年甚至倾其一生于自己的职业,但是时间的积淀并没能够使他们的教育观念随之推层出新,还是僵化在原有的教学习惯上不敢大胆创新,避重就轻,逃避改革。在学校管理中大多随波逐流,顺其自然,都怀着自己不能改变现状的想法,致使学校管理停滞不前甚至落后于同等水平的地方院校。
三、对于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以上提出的应用性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和针对性的建议仅仅是个人的看法,希望能够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有实际的借鉴意义,当然人微言轻,虽然执教时间不长,但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经常面对学生,对于教学中问题的发现能够更加直观,能够更感同身受,只是希望通过自己发出这样一种呼声与期望。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简单提出下面几个整改建议:
第一、对于学生的录取应该严把关,对于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要从大一开始抓起。新生的入学教育很关键,要给学生留下一种印象,那就是作为学校的一份子,自己的言行代表着学校,作为学生要有一种基本的认知——今日我以校为荣,明日校以我为荣。作为学生要爱自己的学校,不能存在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心理,要有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第二、对于教师自身来说,要不断学习开拓进取,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能够接触到新鲜的事物,重新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和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从而提升其学习思考的积极性。除了这点以外,还需要适时地将课堂学科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联系起来,可以探索校企结合的教学方法,或者上课之余改变教学环境使得课堂充满新意,而不是机械地拘泥于规范的板书、整齐的教案讲义等框架式的内容和死板的条条框框,那些旧式的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高校教学的新形势,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所收获,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用创新发散的思维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循规蹈矩,按部就班。
第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将课堂重心集中于学生身上。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课程的应用性,就要让学生完全或尽可能的参与到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理论教学之余,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完成相应的技能训练,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技能训练可以是针对某一章节某一知识点,也可以是以学期的形式完成,即学科理论知识的运用贯穿技能训练的始终,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掌握,也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四、学校应该给老师相对的自由度,尤其的课堂教学的安排上,当然作为教师必要的教学文件要具备,对检验一个教师态度是否端正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我们新形势高校教学要看的是效果,有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就是好方法,能够培养全能型人才的教学模式就是好模式。
第五、学校应该转变治学观念。我们应该借鉴同级别高校成功的管理经验,而不是一味的禁锢开放观念的萌生,一味的秉承循规蹈矩的传统,一味的重复陈旧的教学模式,而是要鼓励大胆创新,推崇成功的教学经验,要注重相关应用型课程理论知识与课外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而不是在四年大学生涯结束的时候,学生感叹自己“一无所获”,要让学生真正以自己的学校为荣,而后我们才能以他们为荣。
只有勇于模式创新,我们才会进步,只有勇于教学改革,我们才会另辟蹊径。
(作者单位:1.凯里学院;2.凯里一中)
本文依托课题:凯里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学培养方案改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