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教育在中学的探索与实践
2015-05-30施维
施维
摘要:世界遗产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这一财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愈显珍贵。世界遗产教育是对学科教育的补充,在中学开设世界遗产教育等相关课程,对于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使中学生了解、认识、热爱世界遗产,提高保护意识,弘扬华夏根基,培养国际视野,本文就以笔者执教世界遗产社团多年的经验,就世界遗产课程的内容选择和课程组织方面在中学的实践进行总结,旨在抛砖引玉。
关键词:中学;世界遗产教育;世界遗产社团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5-0056-02
世界遗产是自然对我们的馈赠,是人类文明曾经和正在创造的一切珍贵资源的总和,是地球留给我们,也是我们要留于后人的宝藏,是我们考察地理、洞悉历史和探索未来的纽带,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以中国为例,截至2014年6月,《世界遗产名录》中已收录中国的47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址,在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排名中位居第二,仅次于意大利(拥有50处世界遗产)。其中自然遗产10项,文化遗产33项,4项复合遗产。另外,我国还有30项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随着世界遗产的产生和发展,许多国家都提出了世界遗产教育问题,并一直备受人们重视和关注。
2004年6月,在中国的苏州召开了第二十八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并通过了实现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集体行动的纲领——《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苏州宣言》,呼吁世界各国政府、团体、机构以及协会一起行动,“鼓励更多的学校普及遗产知识,设置相关课程,将世界遗产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因此,本校教师进行“世界遗产与中学课程的相容关系”的国家级课题研究,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试图结合世界遗产教育,将世界遗产教育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机结合,寻找青少年遗产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培养华夏根基、国际视野国际公民。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青少年的年龄特征,我校成功开设了多样的世界遗产整合课程;另一方面以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为依托,以成立世界遗产社团为团体,除了现有的课程,另独立设置世界遗产教育课程,组织编写《中国的世界遗产》校本教材。本文就以笔者执教世界遗产社团多年的经验,就世界遗产课程的内容选择和课程组织方面在中学的实践进行总结,以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在中学,世界遗产教育课程应完成以下目标:(1)提高知识和技能。利用图片和视频等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示地球的演变以及人类发展过程中具有科学性、文化性和民族性的史迹与最美的景观,让学生在欣赏中获取知识。通过对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的遗产数量、种类以及地域分布情况;对世界遗产的相关组织和评审要求与程序进行详细了解;揭示世界遗产的特点以及发展规律,对世界遗产的相关理论进行详细介绍,并告知学生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是丰富多样的,认识它们在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生态等方面所体现的价值。通过了解世界 遗产所特有的价值,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2)正确转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多样化的、博大精深的世界文化,领悟世界遗产的美学价值和科学性。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更多地区关注社会生活,增强其和谐发展意识,环保意识以及保护世界遗产的意识,丰富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的世界遗产理念,结合其他的学科知识多角度地对保护遗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增强对世界遗产进行保护、保存、展现以及遗传后代的意识和可持续管理的责任感。了解社会和自然的关系,自觉培养尊重历史文化、尊重自然科学的意识,使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
二、教学内容和组织
(一)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
由于世界遗产的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受有限的教学时间的影响,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坚持以下原则:遗产的分类和分布地区尽量完整,尽量包含最新成功申报的、最具有典型意义的著名的世界遗产,重点介绍国内遗产的同时兼顾西方遗产。另外,依据学校所在地苏州,特别介绍苏州及周边的世界遗产,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对周围的世界遗产进行保护的意识。对某一处遗产进行详细介绍时,要突出自然遗产的科学和美学价值,突出文化遗产的历史性、文化性、民族性以及社会性。
(二)教学内容框架
教学分为四大部分,六个章节,第一部分讲解世界遗产的基本理论,第二部分根据物质类和非物质类对自然遗产、复合遗产、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介绍,第三部分对保护世界遗产和濒危遗产的知识进行讲解,第四部分讲解申报世界遗产的程序以及申报世界遗产文本的撰写方法。世界遗产社团活动时间为每周五下午最后两节课,每学期大约40个课时。
(三)教学形式
由于世界遗产的知识十分广泛,且内容繁多,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而要结合多种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实现其教育功能。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视野。充分利用音响、图片等多媒体教学工具。如在讲解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时,用梯田的四季景观图以及一天早晨中午黄昏的景观图对梯田的美景进行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这样将会大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适时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参与意识。每节课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互联网上获取相关知识,并在论坛上或通过电子邮件形式与教师沟通,让学生参与其中。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寻找答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解世界遗产分类时,教师提出“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有什么微妙差别”这样的设问,引发学生的讨论与思考。
3.重视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人翁精神。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仅靠课堂内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要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教师积极外界联系,每学期,组织学生就一个世界遗产地为研究性学习课题,让学生考察附近的世界遗产之地并进行深入理解,对该遗产地的突出价值进行详细了解,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保护现状,考察完毕,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申遗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每学期还会在全校组织世界遗产嘉年华活动,以模拟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为基础,对各国的世界遗产文化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言传展演。在活动中,所有学部都以班级为单位,通过抽签确定各自所代表的国家,随后完成方案、筹款、展演、活动、推广等系列工作,最终展现出整个班级对世界遗产的理解和诠释。通过实践活动,学生逐步懂得了作为世界公民应有的包容和担当,对世界文化遗产有了更多的主人翁精神,受到了师生的广泛好评。
三、教学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世界遗产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科教师很难胜任。往往自然遗产涉及美学、科学、地理学等理科知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遗产多涉及文学、艺术、建筑、历史等文科知识,这就对教师的学科背景要求很高,单个教师很难具备各个方面的知识。因此我校在实际教学学科中逐渐鼓励更多学科的教师加入到世界遗产社团的指导教师团队里面来,目前配备了地理、历史、语文、数学、生物、美术、音乐等学科教师,甚至还从校外请来一些民俗艺术家来指导上课,多方位、多角度的给学生开拓视野。
(二)世界遗产地实地考察成本高。价格成本高,很多遗产地一旦成为世界遗产,旅游发展十分迅速,门票价格暴涨,在良好的收益面前,便忽视了世界遗产的基本功能,使得学生们望而却步;安全成本高,中学生年龄偏小,安全意识薄弱,学生安全给教师和学校方面带来巨大的压力。在实践中,我们力争争取校方、景区、家长多方面的支持,目前学校已有多个景区合作单位,如世界遗产留园教育基地合作项目,同时对学生进行渗透式安全教育,带着学生走出校园,亲近世界遗产。
总之,世界遗产的教育意义和作用深刻地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其教育意义。正如北大教授晁华山所说:“作为当代人,我们在创建现存的遗产方面虽然没有贡献,但是如果我们想让下一代的人和我们一样,能够欣赏到这些完好无损的遗产,我们就应该认真保护这些遗产。如果这样做了,这也可算是我们与前代人一样,对保护遗产有了贡献。换句话说,遗产的命运正握在我们年轻人手中。”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学设置世界遗产教育课程,让更多的学生走进世界遗产,自觉地去认识它们,保护它们。愿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好人类的共同遗产,并把她传承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作者单位:苏州外国语学校)
参考文献:
[1]曹伦华.中国的世界遗产[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汪琪.世界遗产与青少年传统文化传承教育[J].上海教育科研,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