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初中数学教学的几个误区
2015-05-30林晓明
林晓明
【摘要】 数学虽是一门基础学科,但有不少学生总是学不好,而有的老师往往都不是从自身出发找原因,这篇文章主要是分析教学中的几个误区,重视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数学教学;误区;方法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要想学好这门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起着最有决定性的作用.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想法:只要课上讲得清楚,只要课后多布置作业,只要认真批改作业,这样学生的成绩就应该会不错!即使成绩不好,也能做到问心无愧了!
首先,教师在课上讲得清楚,只能说明:教师在传授知识,而听,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教师清晰透彻且带有启发性的讲解是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先决条件,然而,教师讲得清楚,学生却未必听得懂,往往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如坠云雾,如果教师讲课只顾自己津津有味,不顾来自于学生一方的反馈信息,教师与学生的思维不能同步,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毫无思考理解的余地,这样不是听不懂,便是囫囵吞枣为了做到教师讲得清楚,学生听得懂. 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把握起点,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力克难点,用事先准备好的语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将学生引入知识的“最近发现区”. 在课堂的黄金时间段内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后发现知识,领悟所学. 同时要及时反馈学生,加强效果回授,对未听清之处给学生以二次补救之机会,及时扫清障碍,将学习上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还有,教师常常埋怨学生,“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孰不知,教师与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往往存在很大反差,就学生而言,接受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绝不能用教师的水平衡量学生的能力,况且,有时教师对教材的难点不清楚,习题讲得不透彻,也会导致简单问题变为学生的难点,因此,在教学时,必须全面理解学生的基础与能力,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地施教,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在学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但课后解题特别是遇到新题型便无所适从. 这说明学生听懂是一回事,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切实掌握是另一回事,波利亚说得好:“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重要. 然而学生想什么更是千百倍的重要,思想应该在学生脑海中产生出来,而教师仅仅应起一个助产婆的作用. ”仅就习题教学而言,如果不能很好地发挥例题的榜样及培养功能,教师只注意娴熟地解题,不重视充分暴露教者的思维过程,学生悟不出解题思路及技巧,产生不出求解欲望,掌握所学知识就是一句空话,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努力挖掘课堂教学的潜能,精心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全面展示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全体学生能在躬行的探索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感悟数学思想.
其次,布置作业. 长期以来,教师依旧采用过去的一套老办法,让学生陷入“题海战”. 学生每天也只有24小时,在校时间少说一点至少有9个小时,每天至少需要的睡眠时间为8小时,这样一来,一天就只剩下7小时. 而往往仅仅一门数学作业就需要花一小时以上!其余时间学生还需要吃饭、自我保洁、了解实事. 那还能剩下多少时间!难道学生就只学一门?难道让学生挤掉休息的时间去做作业?难道让我们的学生草草地去应付作业?其实,很少有学生从这些枯燥的内容里获得对客观事物和生活的观察与认识,以及对理性精神的认同、强化与提升,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因此,多布置作业不但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反而使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实际上,我们教师应该也要从繁重的批改作业中解放出来!我们批改的作业有多少学生愿意去多看一眼,为什么同样一道题做过十几遍,还是有许多同学错,甚至于是原来错的现在还错,以及原来对的也会出现错误?这很显然是我们前面的工作做得不到位!我们教师仅仅限于在批改和布置作业,忽视了作业布置后的反馈和考试后的反思!我们应该能做到:“精”布置作业,真正让自己愿意去做作业,尽可能让学生做百分之百的有效作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的作业可以有所区别.
其实,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在数学上下那么多的精力感到惋惜,对自己在数学上的天赋和能力产生怀疑与反思. 我们不能武断地归结于学生的不努力,这是我们的数学教育出了一点问题. 就目前的状况,课堂成为教师演练阵容的唯一战场,解题成为操起的刀戈,这种教育现象实在令人忧心忡忡. 没有人去关心学生的内心状态,大多数学生在“数学迷宫”中晕头转向,迷失了自我,逐渐丧失自我思考的能力!
尤其在新课程中,又增加了有关数学建模、探究性问题这些内容. 这些内容的增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这些内容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学,因此,要求教师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新的数学模式、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选择等. 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 力争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解决尽可能多的问题,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目标,但是,提高课堂效率,必须紧扣教材,围绕重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并不是讲得越多越好,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得好坏与否不能只看容量的大小,关键应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培养的效果. 因此教师应该潜心钻研教材,在明确教材系统及其主次的基础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教材,灵活自如地处理、“裁剪”教材,凭着自己对教材的切身感受去适度地旁征博引,合理地拓宽加深. 宁可少些,但要精些,果断地删去与主题无关的内容,真正搔到痒处,切实给学生编织出一张完整的知识网络,让学生懂一点,晓一类,通一片!
因此,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理念,从这些误区中走出来,充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人,我们教师是一个配角. 不要让习题淹没学生的空间,同时也让我们教师从繁重的批改作业中解放出来,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真正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