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狄仁杰在武则天朝局中何以能功德圆满
2015-05-30弋璐通
弋璐通
摘 要:从影视作品中去揣摩和挖掘唐代股肱之臣狄仁杰,不太客观。但众多的狄仁杰系列影视作品也从侧面反映了狄仁杰在唐朝武皇时代的朝廷地位。事关狄仁杰荣辱祸福的至为关键的宦海生涯恰恰在武则天称帝时期。武则天为奠定自己的皇帝地位,无论亲疏远近,一律重刑查办,当时的朝政风声鹤唳,皇亲贵族等无一能够“坐观钓鱼台”。狄仁杰虽在这一政治恐怖时期也起落沉浮,也曾蒙冤入狱,但最终脱离牢笼,稳居宰相之位。狄仁杰在武则天险恶的朝局中最终功德圆满,是具备一定的原因的,本文将就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狄仁杰;武则天;忠正刚直
一、狄仁杰的忠正刚直成就了他的良好口碑
公元630年,狄仁杰出生于官宦之家,通过明经科考及第,出任汴州判佐。在此任上,狄仁杰曾受下属诽谤,不过在调查他时,工部尚书不仅为他平白冤屈,还发掘他的才华,推举他为并州都督府法曹。后来狄仁杰升任大理丞,主管刑狱名声大噪后,狄仁杰被唐高宗任命为侍御史,负责审核案件,纠劾百官。他秉公办事,积极查办案件,没有一件冤假错案,长年积压下来的疑难案件,经过狄仁杰翔实的调查,陈年旧案得以告破,冤假错案得以昭雪。狄仁杰在刑狱上的成功,极大地扩大了他的名声。主管刑任上,狄仁杰始终秉持自身的原则,“出淤泥而不染”,被狄仁杰弹劾的腐败官员多达百人。在武则天执掌权杖前,狄仁杰的名声和威望已经盛极一时,他不仅敢于得罪昏庸无能、腐败糜烂的朝政大员,更敢于直接顶撞唐高宗,经常直言皇帝哪些地方做得不到位,这也让狄仁杰深得唐高宗的赏识。狄仁杰的良好口碑,武则天早有耳闻。武则天若想持续坐稳皇帝之位,离不开狄仁杰这样的股肱之臣。
二、狄仁杰的智勇双全为他赢得周转之机
狄仁杰既可以当好“百官楷模”,同时也善于在血雨腥风的朝政中为人处世,为自己的周转赢得良好的机会。狄仁杰在刑狱方面的杰出才华,说明其具备很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又在官场打拼多年,从底层小官一步一步地做到朝廷大臣,这些为官经验让他可以在宦海生涯中如鱼得水,上下相安。翻看史料,可以发现武则天并不喜欢狄仁杰,之所以会重用他,还是看中了他身上的才华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狄仁杰被史学家称之为“救火队长”,当时朝政不太稳定,复杂的问题接踵而至,武则天的文武百官中,很少有人能够像狄仁杰一样,既具备高超的智慧,同时也勇于直言弊事。这些都为他在混沌的朝政中赢得了转机。在武则天当政时,狄仁杰曾差一点被冤枉致死,但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多年来审狱查勘的经验来避险。后来契丹攻陷冀州,河北震动,狄仁杰被武则天重新起用。到任后,狄仁杰改变一味龟缩防守的策略,而是积极恢复生产,整顿秩序,使敌人难以找到进犯间隙,遂撤退。神功元年(公元697年)10月,狄仁杰被武则天召回朝中,恢复了宰相职务,重新成为心腹重臣。
三、谏言以朝廷大事为主
狄仁杰直谏的内容以朝廷大事、国家政治为主,在这方面他不断地进行谏言。武则天晚年时期,风流秽事为朝野所不齿,但百官只能敢怒不敢言。有官员怂恿狄仁杰上书谏言,但狄仁杰清晰地将政治与生活进行了脱钩处理,在他看来,即便武则天再怎么淫靡不堪,那都是武则天的个人生活,与朝廷政治无关,与国家安危无关。狄仁杰很好地处理政治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这使他并没有触犯武则天的心理敏感处。狄仁杰注重长远的利益,而非短期利益,他注重把握全局,可以适当地忽略局部,这些因素也是他功德圆满的条件。
四、武则天的政治作为使狄仁杰大放光彩
武则天时期,尽管朝局险恶,人人担惊受怕,但是这一时期却朝政开明,是一个“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朝廷中人才济济,狄仁杰、张柬之、娄师德等名臣,以及日后的开元名相姚崇、宋璟都在其列,有“君子满朝”的美誉。武则天改革科举制度,设殿试、武举等人才选拔制度,足以见得武则天对人才的重视程度。选拔青年才俊尚且如此,对待狄仁杰这种三朝元老的器重就更是不言而喻了,他在武则天时期官拜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兼纳言。武则天并不喜欢狄仁杰,却十分欣赏他的才干,以“国老”相称,以示敬重。正是因为求贤若渴的武则天为人才搭建了展示才能的舞台,狄仁杰才有了在险恶朝局中大放光彩的条件。
狄仁杰的聪明才智、为官之道、处事之则,都表现出了他异于常人的素质和智慧;此外,狄仁杰的功德圆满很大程度上是武则天造就的,没有武则天对待人才的开明,纵使他多么才高八斗,也无地施展。因此,狄仁杰的功德圆满是他个人主观因素和武则天的客观因素共同的产物。
参考文献:
[1]聂世军.狄仁杰何以能在武则天险恶的朝局中功德圆满[J].领导科学,2013(07).
[2]高 华.一代名相狄仁杰[J].国学,2011(01).
(作者单位:河南省登封市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