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意识淡薄研究

2015-05-30朱本霞

2015年17期
关键词:途径大学生

作者简介:朱本霞(1990-),女,汉,山东莱芜,研究生,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摘要: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意识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自然观的树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但目前由于外来文化影响、学校教育的缺失、社会环境的缺乏以及大学生个人等多方面因素导致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认识肤浅、意识淡薄。因此,加强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意识,要在高校教学中渗透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营造突显传统节日文化的社会环境、依靠大学生自身的自主自觉来完成。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意识;途径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节日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逐步形成、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国传统节日,有的与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有的是浪漫色彩神话传奇故事,还有的是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而渗入节日之中,如此种种都融合凝聚到传统节日的内容中,使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它们以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展示着中华民族与人民的精神世界, 以积极向上、蓬勃热情的文化内涵表达着人们对美好智慧、道德与理想的追求与向往,被认为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情感传承的重要载体。

一、提高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意识价值所在

1、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自然观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体现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和谐自然观,“所谓岁时节日,就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换相适应,有固定的节期和特定民俗活动的时日。[1]”万象更新的春节,春回大地的清明,百虫滋生的端午,寄托相思的中秋,无不体现着亲近自然、天人合一的习俗与心境。我国传统节日所体现的自然观也便是天人合一、顺应自然、阴阳平衡的自然观,广大的劳动人民因时而作,农业生产,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人民生活循时而行,依据大自然的节气周期活动,保持着对自然天地的敬畏与崇拜。这就告诉我们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下,传统节日文化对于对大学生敬畏自然、循时而动、顺应自然、有所作为的正确自然观的树立富有重要时代价值。

2、有利于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节日是文化的节点,是民众精神生活的集中体现,是人们沟通、调节天人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安抚、表达人民内在情感的时机。[2]“传统节日是我国传统和谐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传承和谐精神的一种重要形式。[3]”中国是个注重人际关系的国家,在传统节日文化中更能体现。各种传统节日的庆祝,在增强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的同时也增强着大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节日期间,亲戚好友相互来往交流,聚会娱乐,老师同学相互拜访聊天,让大学生们体验着社会的和谐友爱,对于和谐的校园的建设、大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促进自身社会化进程以及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加固大学生崇高理想信念教育

苏格拉底曾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激发起大学生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自身成才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理想信念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蕴含包含着优秀的伦理道德资源,蕴含丰富的理想信念教育。

“譬如春节所表现出的敬奉祖先、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的‘和合精神; 七夕节所蕴含的忠贞不渝、诚信友爱的观念; 重阳文化所尊奉的‘无伦之孝,推家至国; 以孝齐家,以孝治国,达至和谐大同的传统美德等[4]”这些传统节日文化都对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提供了精神给养传统节日中蕴含的诸如“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等中华传统核心价值理念,也为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意识淡化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的现代社会,节日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传播越来越少,传统节日所具有的独有特征和深刻价值并没有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1、当代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精神内涵了解甚微

许多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了形式上,不了解蕴含其中的文化底蕴和伦理内涵,甚至把传统节日演变成了“饮食节”“狂欢节”“吃喝穿节”“招商节”“迷信节”,春节吃水饺、中秋尝月饼、端午食粽子,仅仅把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停滞在“器物”层面上,单一、片面的了解传统节日的作用,其精神品质、气节内涵却难以得到发扬,教育的作用更是无法得到有效地发挥。

2、当代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态度不甚积极

我国的传统节日种类和数目繁多,加之许多地方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等限制,一些传统节日的习俗不能得到完整的保留,也导致了许多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比较肤浅,对待过传统节日出现了既不排斥也不热衷的态度。很多大学生在理性上比较认同传统节日文化,但对待和学习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却不是很高。对比较常提的节日,比如中秋节、清明节和端午节拥有较深刻的节日情结,但对于其他的传统节日大都热情不高、态度不积极。

3、当代大学生对中外节日文化的认识不够

当代许多大学生对中外节日文化的认识不够甚至是误读,无形中忽略了节日形成的文化背景,忽略了节日内容。比如,我们熟知的西方复活节,只是把它当做狂欢节日,只看到了斋期前的狂欢前一个半月,人们专门举行舞会、游行、化妆表演,但却不知道人们在极尽“狂欢”之后,要进入长达40天的大斋期。那时候人们停止娱乐、禁食肉食,举行忏悔活动纪念耶稣、生活肃穆。而大多数大学生根本意识不到或者体会不到这样的节日文化意义、节日文化氛围。当下许多大学生对节日文化认识不到位的前提下,就容易对传入中国的“洋节”做出新的片面的解读,从而热衷过“轻松愉快”的“洋节”,感觉本土节日压抑。

三、增强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

传统节日文化的盛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盛衰的一个显著指标,是本土文化存活状态的一个重要标志。[5]要想使传统节日文化发挥其应有价值,少不了各方的努力与有效措施的实行。

1、在高校教学中渗透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利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传播节日文化中的突出作用,开设与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相关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将优秀的内容纳入教材教程之中,继而充分发挥教材蕴含的文化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充实传统文化素养较高的师资力量,使教师能够注意深入挖掘传统节日文化的优秀教育资源,适时适度地融入传统观文化节日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了解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同时,要发挥高校实践活动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主题活动,使传统节日融入校园文化。利用传统节日的美食和手工艺品制作来开展活动,包水饺、包粽子、做元宵、做月饼,香包、风筝、灯笼、孔明灯等等,这一系列趣味活动既能够激发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记忆和理解,又能够增强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赞同、自信和骄傲。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导大学生组织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社,将与节日相关的神话、民俗、文学、诗词、服饰等纳入其中,通过各种纪念活动来释放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2、创造有利环境宣传传统节日文化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会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首先,宣传媒体和学术界要共同开发传统节日文化的优秀资源。在新形势下,学术界要挖掘、提炼、阐述传统节日文化的现实社会意义与功能,对其赋予鲜明的时代意义使其得以弘扬和发展。宣传媒体要正确引导大学生有选择的吸收、融合西方节日文化,正确引导、区分对待。在不断加强中西方文化交流和借鉴的同时,做到洋为中用,相互补充,这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

其次,发挥电视台、网络平台、报纸杂志等传播媒介的作用,开辟传统节日文化的专栏、定期定时请嘉宾观众进行互动交流,使人民群众尤其是大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得到情感的洗涤。宣传媒体也要借用传统节日的时机在校园中组织专题讲座等形式,使大学生在传统节日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最后,家庭内部要重视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家庭是影响人成长最大的地方,家长要充分意识到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性,利用传统节日的契机对子女进行思想教育。一方面,家长自身要有一定的思想高度和教育意识,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对子女进行正确的言传身教。如在春节期间的祭祀活动中,家长要教育晚辈追念先人的养育之恩和追本溯源的优秀道德意识,而不能是对子女进行简单的鬼神、封建迷信之说。以避免不良社会风气的滋生蔓延和助长。另一方面,家长可以通过创新传统的庆祝形式,营造良好的家庭节日文化氛围。如春节期间的“压岁钱”是普遍的庆祝形式之一,其本意是压邪驱鬼,祝福庇佑,而在现实社会已经扭曲了本意,很多人将其庸俗化成为了纯粹的金钱交往,在社会上掀起了拜金攀比之风,带来了的负面影响,因而作为家长可以通过对其形式上的改造,对子女进行反面教育,加深子女的正面理解,使其彰显积极意义,避免节日习俗的庸俗化趋向。

3、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主动性

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形成的,外因是影响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内因才是决定事物发展趋势的内在依据和根本。要想让大学生得到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必须在营造大环境的同时,紧紧依靠发挥大学身自身的积极主动性来实现。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己任,积极创新发展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取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不断推陈出新以适应我们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大学生还可以通过自身掌握的产品设计、文化传播、营销策划等知识,推动节日物品、习俗活动的现代转型,积极做社会发展的顺应者和时代的前进的引领者,同时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实践活动,尤其是与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相关的活动,如校园活动、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等,使自己能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结合,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在实践中切身感受传统节日文化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意义,自觉地把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传统美德的教育贯穿于自身的日常生活中,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中的优秀的价值观念,在实际生活中努力践行。最终使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精髓和传统美德在我们大学生的身上得到内化和升华,最大程度实现自身的价值。(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黄涛.保护传统节日文化遗产与构建和谐社会[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1).

[2]萧放,传统节日与和谐社会[J].政工研究动态,2007,(5).

[3]严考亮. 传统民俗节日的文化内涵及其在道德教化中的价值[J].沧桑,2007( 1).

[4]饶武元,黎欠水. 论传统节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效[J]. 江西教育科研,2007( 5).

[5]黄涛.传统节日是文化生存的节点[J].江南论坛.2008,(1).

猜你喜欢

途径大学生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医保基金“可持续”的三条途径
分级诊疗有三个可行途径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