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无线电通信发展与创新

2015-05-30肖俊庄

中国新通信 2015年15期
关键词:创新改革

肖俊庄

【摘要】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解放初期,廣大科研工作者就认识到无线电通信无论对军事和经济乃至各个领域都有着深远巨大的影响。无线电通信与有线电通信相比较,具有不用架设物理线路、脱离传输距离限制、传输距离远、通信方式灵活简易等优势。无线电通信的最大特性在于,无线电波具有承载信息的特性,可以省掉大量的人力物理去铺设导线,实现更加自由、更加高效、无障碍的信息传递。但它也有诸多现实中的弊端,比如声音、文字、数据、图像和视频等传输的质量易受大自然的环境干扰不甚稳定,影响传输,还有信号容易容易被人截获造成通信内容保密性差,表明无线电通信技术研究创新势在必行。本文就无线电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探讨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创新,并对未来发展提出思路建议。

【关键词】 无线电通信 改革 创新

一、无线电通信分类

根据频率波长的差异,无线电通信大致可分为长波通信、中波通信、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和微波通信。长波通信(3kHz ~ 30kHz)。长波主要沿地球表面进行传播(又称),也可在地面与电离层之间形成的波导中传播,传播距离可达几千公里甚至上万公里。中波通信(30kHz ~ 3MHz)。中波在白天主要依靠地面传播,夜间可由电离层反射传播。短波通信(3MHz ~ 30MHz)。短波主要靠电离层发射的传播,可经电离层一次或几次反射,传播距离可达几千公里甚至上万公里。超短波通信(30MHz ~ 300MHz)。超短波对电离层的穿透力强,主要以直线视距方式传播,比短波天波传播方式稳定性高,受季节和昼夜变化的影响小。微波通信(300MHz ~ 300GHz)。微波主要是以直线视距传播,但受地形、地物以及雨雪雾影响大。

二、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特点

随着无线电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过滤了中间的传输线路,无线电接入方式越来越成为趋势,实现了降低成本、提高灵活性和扩展传输距离的目的。其特征我们也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优点主要体现在传输线路线、通信方式等方面,我们可以总结如下:1、空间灵活简便。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通信运用的时间、地点、容量需求无法预知,而无线电通信不受时空限制的优点能够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和方法,确保通信联络综合高效。2、设备高度集成,携带方便。科技的进步,无线电通信技术传输数字化、功能多样化、设备小型化、智能化及系统大容量化决定了其具备高度的机动性和可用性。 3、可靠性高。无线电通信比起有线通信的一个卓越优点在抵抗水淹、台风、地震等方面有较大的可靠性。

无线电通信技术虽然解决了架设传输线路线、脱离传输距离限制、传输距离远、通信灵活等的难题,但其信号容易受到大气环境变化干扰影响。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缺点也突出暴露,目前全球化经济竞争激烈,对其信号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无线电通信技术的通信方法创新改革成为新的研究课题。

三、无线电通信技术的进步创新

本世纪无线电通信技术正处在关键的转折时期,尤其最近三十年尤为突出。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和IP技术的兴起,无线电通信技术也在不断适应未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求。我们可以从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蓝牙技术、软件技术等方面进行改革试验,主要总结为:

1、数字通信的应用。数字通信是一种用数字信号作为载体来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数字通信可以传输电报、数据等数字信号,也可传输经过数字化处理的语音和图像等模拟信号。避免通信信号收到干扰,增大了系统通信容量,提供话音、图像和数据等多种通信服务,确保用户信息安全保密。

2、信息通信网络宽带泛在化。我国目前正在推进的中长期规划——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就是紧密结合中国国情,自主创新,将宽带移动通信、宽带无线接入及RFID/ NID/UWB等WPAN/WBAN技术有机集成融合于一体,有效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个性化/个体化/宽带泛在/普适无缝连接的NGBWMC网络。

3、创新接入网络的样式。 技术上融合实现固定和其他通信等不同业务,在无线应用协议(WAP)的出现以后,无线数据业务的开展得到大幅度的推动,促进了信息网络传送多种业务信息的发展。

4、电路交换网络的演变。关于过渡电路交换网络,IP网络无疑是核心关键技术,是最合适的选择对象,处理数据的能力电路交换网络大大提升,这一点对保持通信畅通方面解决了信号容易受到干扰的难题。

四、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无线通信技术已深入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日常使用的手机、无线电话等,其中4GWLANUWB蓝牙、宽带卫星系统、数字电视都是21世纪最热门的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因此,人们也意识到无线电在信息社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无线电波是信息无所不在的唯一载体,但同时也是信息化安全保障中较容易受到攻击的薄弱环节,进一步的发展无线电通信技术,这要求我们积极加快无线领域的科技进步,为无线电通信技术创新出谋划策,更安全高效的服务于经济民生等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参 考文 献

[1]袁晓斌.基于XML的無线电异构监测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处理[D].四川大学;2003年

[2]魏星.网络化软件无线电的实现[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2年

猜你喜欢

创新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