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黑树林水资源纠纷研究

2015-05-30曾泓霖

2015年17期

作者简介:曾泓霖(1986-),男,湖南衡阳人,硕士,从事公共经济学研究。

摘要:对黑树林地区水资源纠纷问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性意义。首先,水资源是典型的公共资源。黑树林地区围绕水资源的利用产生了长期的纠纷。其次,黑树林地区是民族杂居地区,如何处理好公共资源关系到民族团结和地区稳定。目前国内对此现象的研究不是很多,也不够深入。尤其以公共经济学的视角来研究云南黑树林地区的水资源纠纷的文献不多见。公共经济学视角给云南黑树林的问题展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公共资源的管理带来了相关启示及政策建议。

关键词:公共经济学;公共资源管理;黑树林

一、引言

基于国内对黑树林地区的现有研究以及云南省民族研究所的讲座,笔者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对黑树林地区的水资源利用问题进行解释,并提出个人的相关见解。

黑树林地区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与普洱市的交界处,处于墨江、红河、绿春和元江四县结合点。该地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都围绕着自然资源的使用权纠纷,在1952年到1992年期间发生了数十起大规模的恶性集体性械斗事件,加上这一地区属于民族聚居区,该地区迅速成了民族热点。

黑树林地区以哈尼族为主,哈尼族占了95%以上。清朝开始,该地区为了争夺水资源,经历了长达近三百年的纷争。早前,段氏家族迁徙到螺狮寨,由于需要水资源灌溉耕地,于是向官方申请开挖沟渠,但是原住民不答应。最后,双方企图以武力来解决纠纷。共同生活在该地区,但是又分属不同行政区的同一民族的人们,便围绕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展开了长期的争斗,逐渐使该地区成为了民族问题的热点。①到1992年以后,由于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当地人也逐渐开始了新的生计模式,于是问题慢慢得到缓解、平息。

笔者发现,对该地区的研究和讨论中,很少从公共经济学的视角进行探讨。因此,笔者个人以为,我们对于黑树林地区的研究尚有很大研究空间,除了对黑树林地区个案研究外,我们可以找出对公共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一般途径来。

二、公共资源的使用问题:一个公共经济学的视角

笔者以为,对黑树林地区这类公共资源纠纷问题,可以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 公共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在公共产品的研究中,萨缪尔森认为,纯公共物品就是指每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减少。②世界银行则把公共物品定义为“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③袁义才(2007)认为,狭义的公共产品就是指纯公共物品,广义的公共产品包括介于纯私人物品和纯公共物品之间的混合物品。对公共物品的定义不同,但有一点是大家普遍认同,那就是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我们可以说,除了私人物品以外的所有物品都是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具有外部性的特性。所谓外部性,就是指经济活动的外部影响,它是活动主体对其他经济主体的影响。袁义才认为,外部效应的本质是经济产权的外溢。如果某公共产品涉及外部性,就成为了一种公共产权。公共物品的交易费用为零。④

对于公共物品的供给,需要公共支出。公共支出可分为维持性支出、经济性支出、社会性支出三部分。维持性支出指维持政府运作,并对社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支出;经济性支出指对发展经济的支出;社会性支出是指用于公共事业的支出,如社会保险、医疗、教育等。

(二) 黑树林水资源纠纷中体现的公共经济学问题。黑树林地区有两天水渠。最先开挖的水渠是打洞大沟,后来,随着人口迁徙又开挖了竜宾大沟。当地人认为,竜宾大沟应该用打洞大沟渗漏的水。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几个村子,围绕对水这一核心公共资源的使用权展开了长达数百年的恩怨纠纷。

胡忠文认为,纠纷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贫穷和人的素质低”,并且法律意识淡薄。⑤水资源作为公共资源,它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性,并且交易费用为零。黑树林问题的关键在于水的供求矛盾。当水资源供不应求,就会出现抢夺资源的使用权问题。黑树林纠纷,实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第一,产业结构单一。由于当地长期以农业为主,农业成为大家的生存基础,没有农业的健康发展,就不会有人的生存、发展。第二,农村人口的迅速增长。人口增长导致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第三,人与自然资源的失衡。众多的人口导致当地人均土地不到1亩,而水资源有限,加剧了矛盾。

(三) 黑树林地区给公共资源管理的启示与建议。从公共经济学角度看待黑树林问题,我们得到相关启示。笔者以为,由于公共资源的自身特性,它是无法像私人产品那样产权明确以达到排他性的。因此,我们应当探寻恰当的方式以解决类似于黑树林地区公共资源的纠纷问题。黑树林是本质上是几个自然村之间因水而引发的纠纷。对于这类纠纷,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发展当地经济。群体争夺自然资源的使用权“无非是因为生产条件的制约,目的是为了生产和生活”。⑥需要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多元化发展,并且进行对不合理的机制进行改革。第二,加强公共物品供给。我国乡村的土地是集体所有制,水资源是公共物品,这就决定了不能从私有产权的角度去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对于公共物品的供给,政府要加大公共支出,保障公众对公共资源的需求。第三,搁置争议,建立一种合作机制,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促进,团结协作。第四,政府应当特殊问题特殊解决,对因公共资源稀缺造成矛盾的地方,政府应该大力投资,增加公共物品的供给,帮助当地发展。

总而言之,对公共产品管理,政府应保障社会对公共物品的基本需求。对于利益相关者,应该建立合作共赢的合作机制,共同发展。

三、结语

黑树林地区在政府部门、当地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经走向了共同发展、合作互助的道路。但是黑树林地区所反映的公共资源的管理的问题,在国内外都具有普遍性。正如前面所说,公共经济学的使命就是推动社会健康发展和社会成员的福利最大化。这就要求政府不能政府要积极作为,且不能“缺位”。 对于因公共产品产生的矛盾,政府应及时解决公共产品的供求问题。无路如何,公共经济学为我们怎样管理公共资源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作者单位:云南省民族研究所)

本研究得到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5YJCXZ08)。

参考文献:

[1]郭家骥.从矛盾冲突到共同发展———云南黑树林地区族群关系“百年干戈化玉帛”的启示.[J].思想战线,2009,(5).9-15.

[2]Samuelson, P. A. : 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36,1954,PP387-389.

[3]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第15页.

[4]袁义才:《公共经济学新论》[M],北京:经济出版社,2007年.132-133.

[5]胡忠文.黑树林地区的变迁及其启示.[J].今日民族,1996,(10).23-28.

[6]曾泓霖,唐丽.制度经济学视角下云南黑树林水资源纠纷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2).26-27.

注解:

①郭家骥.从矛盾冲突到共同发展———云南黑树林地区族群关系“百年干戈化玉帛”的启示.[J].思想战线,2009,(5).9-15.

②Samuelson, P. A. : 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36,1954,PP387-389.

③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第15页。

④袁义才:《公共经济学新论》,北京:经济出版社,2007年。第132-133页。

⑤胡忠文:黑树林地区的变迁及其启示.今日民族,1996,(10).23-28.

⑥曾泓霖、唐丽:制度经济学视角下云南黑树林水资源纠纷研究.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