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合成课程的视角一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2015-05-30张菊
张菊
摘 要: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活动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应用领域宽。它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课程总目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处理知识和技能,还要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从合成课程的角度出发,结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探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合成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
合成课程是以人为核心,重视学生思维、情感及行动上的融合,着重培养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最终的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即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培养能适应社会需要的人,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创造力、能适应时代变化的人。[1]
一、合成课程视角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特点
1.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承担责任
传统教学是以老师为主导的灌输型教学模式,学生只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教学内容被老师限定死了,最后的作业也是一样,学生的能动性大打折扣。和谐的信息课堂不应只是教师单方面的参与,学生也要尽可能地参与进来。课程的每一组成部分都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是合成课程的要求,也是师生共同的责任。师生双方积极配合、主动探究,从问题出发,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也是新课标对课堂的要求。
2.重视学生思维、情感及行动的融合
由于信息技术教材知识点清晰,对操作有明确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很容易偏重于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情感及价值观的培养。信息技术课程相比于其他课程,有先天的实践优势,大量的新理念、新思想充斥着学生的大脑,只要善于挖掘,其中还包含了情感的教育。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思维、情感及行动的融合。
3.课堂内容要与学生生活高度相关
当前高中信息技术的教材内容繁杂,其中部分内容偏难,比如有关编程的内容,学生学习起来不容易理解。再加上信息技术这门课不作为高考科目,学生本身对其缺乏兴趣,要想吸引学生兴趣,在高中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一些更实用、更贴近生活的计算机处理技术。
4.最终目标要培养“完整的人”
合成课程的目标是要培养“完整的人”,这是一种理想的教育目标,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尽可能考虑到这个目标。合成课程要让学生在教学进程中得到成长,而不是传统模式中简单的知识堆积。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工具性课程,可以补充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魅力。[2]
二、合成课程视角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策略
1.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紧密联系
从合成课程的角度来讲,信息技术课程不能单一存在,应当与其他课程整合起来,成为师生日常学习的重要工具。通过不同课程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很好地运用平时所学知识,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学以致用。
2.设计贴近实际的课堂作业
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可以很好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作业时,要尽可能与学生生活实际相一致,建立生活与信息技术学科之间的联系。这种形式的作业,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信息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能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着德育
信息技术学科中并不缺少爱国主义等德育内容,只要教师平时能够对学科知识有足够的了解,恰如其分地开展德育,就能够起到很不错的效果。比如,教师可以进行有关网络虚拟世界道德标准的讨论,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进行谈论、辩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将德育渗透到信息技术教学中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精神品质。
4.设计丰富的教学情境
在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有效教学情境,让学生能从中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在情境教学中还可以分小组进行团队学习,让团队里的每个人承担不同的任务,最后进行全班范围内的评价,这种方式的教学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主动学了,效率自然就高了。
总之,教师应当从合成课程的视角出发,根据其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策略研究,不断创新,使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成为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重视思维、情感与行动的融合,培养“完整的人”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陈怡韶.合成课程视角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J].时代教育,2013(14):114—115.
[2]李呈林.从多元智力视角反思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及其评价[J].电化教育研究,2011(03):116—120.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