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主阅读教学
2015-05-30林华明
林华明
社会要发展,教育要改革,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今天,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洪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适应,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存在“三轻三重”问题:一是重语文内容的理解,轻语言文字的内化训练,学生语言贫乏、不规范的现状难以改变;二是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学生的创新意识、个性发展受到压抑;三是重课堂集中式的回答教学,轻面向全体的自主交流与体验,学生自学能力难以提高。如何改变小语阅读教学现状,提高教学效率,并做好课改的前期准备,使得课改前后的小语阅读教学工作顺利衔接?下面就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阅读教学要确立学生多读、教师少讲的原则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要实现语文教学目的,阅读教学是关键。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是:在阅读课中,学生通过阅读和听讲,基本上能正确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而在朗读、说话、写作中语言文字的运用与教学目标的要求相距甚远,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不如理解能力。这是因为从“理解”到“运用”之间有很大的跨度,必须有一个“桥梁”过渡,这个“桥梁”便是语言内化和积累。因而,学习语文的过程应该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内化)—运用的过程。所谓的“理解”便是学生在阅读中正确感悟和理解语言文字,“积累”便是学生在反复多次朗读中实现语言的内化与定格。目前语文教学多数只是完成“理解”这一任务而轻忽“积累”,这就是教学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阅读教学要做到 “理解”和“积累”,才能真正为“运用语言”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从而达到由“理解”向“运用”过渡的目的。因此,确立学生多读、教师少讲的小学语文自主教学对完善语文教学工作至关重要。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内要促学生主动阅读
现有教材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只要经过课前预习和第一课时的学习,读懂并不太难。教材的编排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只要不越位,学生一般能达到。教师应从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中解脱出来,应重视和加强预习指导,让学生带着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状态来上课,改变课堂教学结构。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多读、多议。充分调动学生课内阅读的主动性,增长阅读时间,提倡教师精讲,学生多读。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佳传。让学生自由自在阅读,通过多读,能够读准字音、读顺语句,得到通文晓理、表情达意的效果。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外要促学生自主阅读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意识、有步骤地介绍课外读物,不断增加课外阅读量。阅读内容要丰富、全面,不管是经典小说、诗歌、散文,只要能读懂都可阅读。介绍课外读物要走出“沼泽”,只限于“优秀习作”“精笔文选”这类读物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果仅限于此,必将给学生带来误导,贻误学生阅读的黄金年华。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定期组织学生形象报告会、朗诵会、诗歌表演等,给学生以一个宽松和谐、拓展才华的机会,推进课外自主阅读的进一步开展。
二、阅读教学要转变观念,更新教法
目前,教师大多数是以向学生提问题的方法进行教学,产生这种教法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受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的影响,教师急于求成的心态占了上风。因此教师以为只要自己认真地教,学生也认真地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多读的机会,没有自主学习的独立空间,只能等待老师的提问和听讲,学生的学习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教师不能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宝贵的阅读教学时间就在等待回答和听讲中逝去,这种低效的教学方法不仅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而且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教师成了问题的“设计者”,而非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成了“问题”的解答器,而非学习的主人。
我在教《渡船》一课时,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后,围绕“一个胖胖的老太太,提着一根手杖,健步走在前头。夕阳洒在她满头银发上,显得神采奕奕。”句子中的“提”字争论得面红耳赤。有的学生提出,上了年纪的人通常是拄着手杖走路,而这位老太太却是“提”着手杖走下河滩,未免用词有些不恰当。有的提出应把“提”字改成“拄”字为
妥;有的提出这位老太太急他人之所急,或为人看病,或为人送药,拄着杖走路速度慢,就“提”起杖子走路,因此,“提”字不能改“拄”字;还有的提出老太太虽然岁数大,但文中两个词“健步”和“神采奕奕”显示出老太太的身体状况,虽然年纪大了,但为了病人,为了送药,提起杖走一程很能反映出人物的性格。学生的自主阅读到位了,阅读教学任务也就水到渠成。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浦县赤土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