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海南产业结构深化改革与优化的思考

2015-05-30云丽虹熊坚吴文娟

中国市场 2015年17期
关键词:低碳经济产业结构海南

云丽虹 熊坚 吴文娟

[摘 要]低碳经济已是国内外学者与政府关注的论题,也是海南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设及海南经济社会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本文分析海南产业结构的现状,针对目前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充分发挥海南特有的亚热带资源的比较优势,以低碳经济为目标,深化改革与优化三大产业。

[关键词]低碳经济;产业结构;改革与优化;海南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7.168

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海南“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发展之路”,并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从1999年海南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省建设到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以来,主要升级发展了热带特色现代农业,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集约新型工业,并以旅游业为龙头提升现代服务业。

海南凭借其丰富的亚热带资源禀赋,利用国家各项优惠政策,其地区生产总值(GDP)继2006年超1000亿元、2010年超2000亿元后,2013年突破3000亿元台阶,达到3146.46亿元,其中,农业的增加值为756.47亿元,工业的增加值为509.57亿元,服务业的增加值为1518.70亿元。数据显示服务业是构成海南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据中科院统计分析表明,第二产业的能耗强度为第一产业的5倍,第三产业的4倍以上。从宏观数据上看,海南产业结构显现为吻合生态文明发展,也就是以服务业为主,农业与制造业为辅符合海南地域特点的生产发展方向。那么,海南的产业转型升级是否已实现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就需要我们对产业结构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1 海南产业结构的现状

根据经济发展模式的 “配第—克拉克”法则,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应呈现的趋势为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下降,工业产值比重显著上升,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海南呈现非常态发展模式,从生产总值的结构来看,从1978年到2012年,第一产业的比重从53.1%降到24.9%,下降了28.2%;第二产业的比重从22.3%上升到28.2%,上升幅度为5.9%;第三产业的比重从24.6%上升至46.9%,上升幅度为22.3%。同期,从就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减少了约31%,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增加了约4%,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增加了约27%。

第一产业的生产总值比重是下降了,但其仍占国民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而且其所提供的就业仍有48%左右。这也反映了亚热带林、农、渔业是海南特有区域资源产业。20多年来,第二产业的发展速度缓慢,其所提供的就业机会也相当少,海南的工业发展之路仍然漫长。而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如珠三角已历经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辉煌,正面临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环境污染的挑战。海南面临的不仅是产业升级转型,而且是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可能延伸的管理与市场经验尚未积累的情况之下,在“人口红利”不再是经济发展优势,以及环境污染阻碍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海南如何有效地利用本地资源,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工业支柱,是海南工业发展的关键。

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与就业的比重貌似达到发达地区的水平,但其主要由批发业和零售业及房地产业组成,而不是生产性服务体系如专业市场、现代物流、商务中介等。房地产业与旅游业所延伸的酒店餐饮活动也是与可耕地争土地,或某种程度上与生态环境的健康循环相抵触,特有的产业结构未必是特色,现代特色产业结构应是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禀赋,发展现代产业的同时也要符合生态环境的健康循环。

2 低碳经济下海南产业结构的深化改革与优化

按照经济发展规律,要么提高劳动生产率,要么增加劳动力,保持产业增加值。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就会解放农村劳动力,促使其多余的劳动人口转向其他产业。但是,亚热带林农渔业是海南在中国的特有区域资源,南菜北调、反季节瓜果及海洋产业需要进一步的扩展,与此同时,农业技术改进与创新及产品信息化是海南现代热带农业发展之路的挑战。

其他发达地区如珠三角是经历了20多年的人口红利的外向型加工经济发展模式,而近期在工资、环保费用增加等因素的压力下,“被动”地提出升级转型的策略。相对而言,海南在深化改革及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过程中更能主动地推进低碳经济。

2.1 第一产业的规模与生态循环效应

着眼粮食安全,解决“菜篮子”和“肉盘子”是社会发展之本,亚热带农业是海南特有的产业。近年来冬季瓜菜生产快速发展,南菜北运蔬菜数量逐年增加,为确保全国“菜篮子”产品均衡供应发挥了积极作用;南繁育种基地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全国农作物品种有80%都经过了南繁选育,是全国优良农作物种子的“摇篮”;热带经济作物优势明显,天然橡胶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椰子、槟榔等热带水果产量占全國的90%以上。另外,海洋产品养殖、捕捞和加工有潜在发展优势。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是关键,但是技术改造与创新需要一定的产业规模。实现规模化生产、管理与经营是海南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另外,产业服务创意、生态创意等方面合理循环利用现有农业资源,将极大地提高农业的附加值。

2.2 第二产业的人力和技术资源积累与引进

在经济危机与金融风暴之后,国际经济领域也意识到第二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实体经济,仍需持续发展与创新,现代金融或物流等其他生产性服务业是围绕第二产业延伸与发展的。在保障生态健康发展的同时,发展第二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并具有低碳属性的产业是海南复兴之道。然而,2013年的数据显示,全年产值超50亿元的规模以上重点工业行业中主要是石油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产值。如石油加工业产值498.99亿元,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188.97亿元;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产值185.25亿元;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139.56亿元,增长13.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125.32亿元;造纸及纸制品业产值116.18亿元;医药制造业产值。

2.3 以旅游业为龙头,提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的建设

随着中外游客对绿色海南的印象加深,近年来海南观光、度假、过冬的游客人次不断增加,2013年,海南共接待国内游客3596.87万人次;境外游客75.64万人次,其中,外国来琼游客50.05万人次,香港来琼游客10.3万人次,台湾来琼游客14.44万人次。从中外游客比例来看,国外游客为总游客量的1.4%,“国际旅游岛”尚未名副其实。与此同时,游客量的增加也加重自然环境的压力。假如生态旅游岛的建设规划不周全,而形成海岸线与树林里酒店错落、人流拥挤、各种旅游垃圾的堆积等,那么对此类生态循环的负荷度是否有检测与防范措施?因而,生态旅游的建设是海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生产性服务业如物流、金融、生态创意等服务也是支撑第一、第二产业经济与生态效应相协调的关键。

3 结 论

海南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要立足自身地域优势,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业、热带高效农业和海洋产业。利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政策优势改革旅游管理体制,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和休闲娱乐旅游。应用现代科技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综合开发海洋工业,推进石油、海洋产品生产和天然气开采,在海洋生物工程、海洋产品等领域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国内、国际影响力的特色品牌。充分发挥旅游业、高效热带农业和海洋产业等主导作用,建立优势产业群,规范生产经济秩序,引导新型工业产业的重组和优势集聚,坚持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用高科技发展手段,生产低能耗、低污染的高效产品,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作用,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范德成,周豪.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樊杰,陈东.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转型与空间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考[C].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2009,24(2):138-143.

[3]唐建荣.低碳经济背景下海南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发展[J].中国商贸,2010(11):66-67.

猜你喜欢

低碳经济产业结构海南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低碳经济的理论的基础及经济学价值研究
基于新能源视角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