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策略
2015-05-30卢延龙
卢延龙
摘 要:长期以来,以高考为指挥棒的课堂教学,在本质上仍沿用了传统的“题海战术”教学方法,最终导致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高耗低效的课堂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使学生乐学,是广大高中政治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目的在于如何让高中政治课堂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政治热情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因素。《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政治课堂的导入目的是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心智,点拨思路,使学生觉得政治课好学、易学,从而乐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地讨论,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让学生能不由自主地参与教学过程。
二、课堂教学与时事教学相结合
思想政治是一门社会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政治教学的特点是对学生进行党和国家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把握时代特征,透视社会热点,让学生理解社会的变迁,把握时代脉搏和发展时势。结合时事的课堂教学使枯燥无味的理论教学具有了实践性与开放性,同时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改变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局面,因此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要学习时事,关注时政,课堂上渗透时政,使时政贯穿其中,以增强政治课的效果。那么,如何把课堂教学与时事教学相结合呢?我认为,首先,时事政治教学应以学生为主,贴近学生生活,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真正对时事感同身受。加强和改进时事政治教学既是紧跟时代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其次,为了学生迎接高考的需要,时事政治已成为参加高考的考生关注的重要内容,随着高考由过去的纯知识理论的考查转化为注重知识、技能、应用能力的考查,把时事热点材料与教材基本理论知识相结合,突出对学生的理解、分析、运用等能力的综合考查,是近些年来政治高考的一个重要特点。最后,时事教学要培养学生善于收集整理时政资料,勤于观察社会、思考课堂、体会时政,把目光从自身狭窄的空间投向社会,让他们去关注、去体会世界的变化,感受时代的脉搏,从而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人类的良好品质,培养他们带着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进入正式课堂的学习。
三、精心设计课堂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精心设计课堂问题才能“问”出精彩课堂。问题设计要为教学目标服务, 要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可以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的发展,因而老师应有意识地去提问问题。“学则须问”,但问要选在恰到好处时,问题要能够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能够实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把握难度,符合逻辑,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让学生敢于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取得“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收获,拥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和谐共鸣!这样的提问才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例如在进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时我提出:我国2015年奢侈品消费占比超过全球奢侈品消费总额的三分之一,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大家讨论一下购买奢侈品这种消费者存在什么样的消费心理,你如何看待?高中生如何适度消费?这样的问题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最终达到育人目的。
四、开展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探究实践精神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探究性学习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探究来进行学习,把探究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于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高中学生在身心发展状况、知识能力基础、社会生活经验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政治学习过程中已经能用书本理论作指导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广大政治教师必须打破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引入和渗透研究性学习,增强教学针对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在进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时,我指出:当前很多人请客吃饭讲究“顿顿有余”,导致了平时较为普遍的餐桌浪费现象。要求学生探究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以及如何才能有效遏制这种不良风气。
总之,教无定法,深钻细挖教材,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优化教学过程,保证课堂教学高效性,让政治教学走上一条高效轻负的路,是每一位政治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靖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