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昭君,丝路上的最美大使

2015-05-30吕文利

环球人物 2015年16期
关键词:和亲王昭君昭君

吕文利

.

靠和亲走出掖庭冷宫,嫁继子维系汉匈稳定

人物简介:王昭君,字嫱,南郡秭归(今湖北省秭归县)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汉元帝时期宫女,后和亲嫁于匈奴呼韩邪单于,造就了历史上“昭君出塞”的典故。

那是八九月的某一天,草原上微风习习,草色渐黄,正是远行的好时节。远远地过来一队人马,毡车百辆,人人满脸含笑,簇拥着当中一个大毡车。车里坐着一位女子,明眸善睐,国色天香。或许是思念故土的缘故,又或许是怀着即将进入匈奴之地的不安,她拨弄琴弦,唱起故乡之歌。正在远飞的大雁看到这么美丽的女子,听到这么凄婉的琴声,竟然忘记了飞翔,一只只直直地坠落下来。

这就是2048年前美人出塞的故事,而这位美人,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 王昭君。

清末吳友如绘制的《百美图·王昭君》。

汉匈间的和亲传统

昭君为什么要出塞呢?这还得从西汉的大形势说起。秦汉时期,对中原政权威胁最大的,就是北边的匈奴。公元前200年,刘邦被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围困于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马铺山),虽然之后侥幸逃脱,但这让汉朝在与匈奴的交锋上处在了下风。这时谋士刘敬出主意,认为要用和亲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他说:“陛下如果把皇后生的长公主嫁给冒顿单于做妻子,并给他送很多丰厚的礼物,那么冒顿单于就是您的女婿了,如果他死后,您的外孙就是首领,您听说过外孙有跟外祖父分庭抗礼的吗?”刘邦一听,这个策略很好,就派刘敬护送公主去匈奴和亲,他本来想派长公主去,无奈吕后一哭二闹三上吊,说什么也不让长公主去,无奈之下就派了一个宫女冒充公主去了。同时,伴随着和亲,汉朝还开放“关市”,即在边关的交易场所,促进双方人民的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

一直到汉武帝初年,汉朝统治者都在谨慎地执行这一战略。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国策由和亲为主一转而变为以打击为主,至公元前71年,汉朝与乌孙联合击败匈奴。此后,风雨飘摇的匈奴又发生了大内讧,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待他的哥哥郅支单于被汉朝剿灭以后,他考虑到自身唇亡齿寒的不利处境,决定进一步向汉朝靠拢。

公元前33年正月,呼韩邪单于再次入觐汉朝,并“愿婿汉氏以自亲”,于是倾国倾城的昭君就在这个历史场合出场了。

主动申请出塞

王昭君作为在中国历史上妇孺皆知的大美女,其倾国之姿自不必说,汉元帝时,她就以良家子的身份被选入掖庭,也就是汉代嫔妃和宫女所居住的地方。

后宫险恶,越美的女子往往越容易遭受嫉妒和陷害。后人杜撰说汉元帝按画像招幸后宫,后宫有个画师叫毛延寿,因为昭君不肯贿赂他,就把昭君画得很丑,于是昭君就没有被招幸的机会。恰好匈奴请求和亲,于是就按照画像让王昭君去了。这虽是后人杜撰,但也反映了后宫争斗的一面,总之,昭君在后宫的几年,是很不快乐的。但聪慧的她,每天关注时局,公元前35年,汉朝因为诛杀郅支单于,而告祠郊庙,大赦天下,并把从匈奴缴获来的图书给后宫贵人们看,这让昭君对匈奴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当她听说呼韩邪单于要与汉朝和亲,毅然请求掖庭令让她去。

这种主动“申请”和亲的举动与汉朝其他被动、被迫的和亲非常不同,最明显的对比就是汉武帝时期细君公主的和亲: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因为嫁给乌孙王昆莫,不习惯当地的生活,整日愁眉苦脸,曾经作歌曰:“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与细君比起来,昭君心系国家、主动担责的意识显得尤为可贵。昭君不是不知道这意味着将要远离家乡,边关塞外,大漠苦寒,但她仍然选择了这条路,说明她心中有民族大义。或许昭君心中也有像张骞一样建功立业之志,促使她做出了远赴塞外的决定。

作为汉朝宫廷中唯一的和亲“申请人”,昭君出塞很快就被提上了日程。待到呼韩邪单于要把人带走的那一天,昭君精心打扮一番,“丰容靓饰,光明汉宫”,把汉元帝惊呆了。汉元帝追悔莫及,想留下昭君,又怕失信于匈奴,也怕失信于天下,只好忍痛割爱,让昭君跟了呼韩邪单于去了。而呼韩邪单于看到昭君如此美丽聪慧,如获至宝,亲自护送昭君回匈奴,号昭君为“宁胡阏氏(宁胡为胡地安宁之意;阏氏则是匈奴称呼单于妻的名称,音同烟支)”。

过草原,从胡俗

离开汉宫,昭君便踏上了出塞的路—— 草原丝绸之路。这条路在秦汉之前就已开拓,是连接中原与草原、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的主要通道,通过这条路,西可以连接至黑海、地中海沿岸地区,北可至蒙古高原和黑龙江沿岸地区。昭君去往单于庭所走的道路,就是草原丝绸之路的主干道路,即秦始皇时期开辟的“秦直道”。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昭君墓内的雕像。

一路上,昭君风餐露宿,有后人把她的出塞形容为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说她是乘车去的;也有人记载“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说她是头戴“昭君套”(即红暖兜),身披红斗篷,手抱琵琶,骑着白马过草原;还有人说她是骑着骆驼去的,“胡雏上马唱胡歌,锦车已驾白橐驼”。实际上,这些推测都有道理,毕竟要走完这条草原丝绸之路,经过的自然地貌可不止一种:从长安到洛河、渭河、黄河三河交汇之地,素有“三秦通衢”之称的商业重镇—— 冯(音同平)翔(今陕西大荔县),一路上是中原的山河美景;从冯翔折而往西北方向,经过北地(今甘肃省庆阳市)、上郡(今陕西榆林),越过长城,到达农耕与游牧的交汇处—— 西河(今内蒙古东胜市),满眼尽是草原风光;而西河再向西北,经过朔方郡(今内蒙古杭锦旗),最终到达汉朝与匈奴的交界地带—— 五原(今内蒙古包头市),就要开始面对漫天的黄沙和荒漠了。因此,在古代有限的交通条件下,昭君应该尝试了各种交通工具,在平原地区乘车,在高山地区乘马,在大漠地区乘骆驼,这些也是草原丝绸之路上来往商旅主要使用的几种交通工具。

昭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呼韩邪单于的单于庭。怎奈天不假年,她与呼韩邪单于生活仅仅两年,生下一子,单于就去世了。这时候昭君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她必须要嫁给继单于位的呼韩邪单于之子复株累单于,但这又不符合昭君从小接受的伦理纲常教育,她很痛苦,于是给汉朝皇帝上书请求回来,但汉成帝敕令她“从胡俗”,即尊重匈奴的风俗习惯,嫁给复株累单于。此时还很年轻、带着幼子的昭君已无退路,为了自己和孩子的未来,也为了汉朝与匈奴的和平,她又嫁给了复株累单于。所以说,昭君做出的牺牲是非常大的,她不但克服了自然条件、饮食上的困难,而且克服了文化上的差异。

昭君出塞和亲,之后又随胡俗改嫁,这让汉匈双方迎来了和平友好的局面,双方在竞争中逐渐衍生出合作,经贸往来也得到了十足的发展。上世纪50年代在包头出土的西汉后期的汉墓里,就有“单于和亲”“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等陶片瓦当,这些具有重要意义的汉字瓦当是当时房屋的装饰用品,也可见当时汉匈双方对于和亲的重视。

和平大使家族

不仅昭君本人是出塞和亲的和平大使,她的后代也是维护了汉匈双方和平的重要贡献者。昭君在匈奴一共生了一男二女,与呼韩邪单于所生之子后为右日逐王;与复株累单于所生二女,长女嫁给了右骨都侯须卜当,称为须卜居次(居次在匈奴语中为“公主”的意思);次女嫁给了当于氏,故称当于居次。

在王莽时期,昭君家族做出了巨大贡献。因为王莽对匈奴的错误政策,致使双方的关系非常紧张。为了缓和双方的关系,昭君的女儿须卜居次和女婿须卜当做出了巨大努力。公元14年,昭君的女儿和女婿派人到西河塞(今内蒙古准格尔旗)求见和亲侯王歙(音同西)。王歙是王昭君的侄子,也就是与须卜居次是姑表兄妹关系。王莽顺势而为,派遣王歙与其弟王飒出使匈奴。公元15年,王莽又派王歙等送还匈奴侍子,单于派遣昭君的外孙、须卜居次之子来迎接。公元18年,为了双方的和平关系,新即位的单于派遣昭君的两个外孙、须卜居次之子和当于居次之子到长安朝贡。由此可见,在此后的几十年中,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都是昭君的亲属在作为桥梁维持,而无论是王莽还是单于,都重视这层亲缘关系,试图以亲缘关系来解决外交问题。

除了开启汉匈双方的“和平外交”,昭君出塞还给文化的传播共融做出了贡献。和亲大大丰富了嵌入式互动的内容,使各族群的互动性增强了,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嵌入式格局。正是通过这种交往,使匈奴人学会了计算的方法,以统计其人口和牲畜;学会了筑城和凿井的技术、农耕技术,甚至制造玉玺的技术。而昭君的丈夫——呼韩邪单于的归附,是三代(夏、商、周)以来,周边部族尤其是像匈奴这样有雄厚实力的族群第一次奉正朔,由此从政治上促进了塞北与中原的统一。这也创造了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使得草原丝绸之路畅通,促进了双方文化的交流、交往、交融。这种通过各种途径而形成的嵌入式互动格局,才是中华民族形成的关键。

虽然昭君在汉匈外交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她在历史上的真实记载却远不如后人杜撰的丰富,人们甚至无从得知她的具体生卒和埋葬之地。在今天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9公里处,有一座叫做昭君墓的土山,相傳就是埋葬昭君的地方。据说每年9月塞外青草枯黄的时候,唯独昭君墓上草色青青,因此它又被称为“青冢”。许多文人墨客曾为它留下诗句,比如杜甫就曾写道:“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不过,杜甫口中的昭君是“分明怨恨曲中论”,多少曲解了她主动、自愿的初衷,倒是1963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董必武总结得更为准确,他在参观完昭君墓后留下了这样的诗句:“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现在的内蒙古各地,据说有十余处昭君墓,在全国各地就更多了。其实,到底哪一处是真的昭君墓并不重要,昭君的形象和故事,早就被历史、画像和传说铭记。历史上比她长得更美的女子还有,但那个在八九月的草原上,弹奏思乡曲,踏上和亲路的勇敢形象,却独独让王昭君“美”进了史册。

猜你喜欢

和亲王昭君昭君
昭君
昭君
昭君戏中王昭君与刘文龙故事合流现象研究
浅论王昭君诗词中“怨”的艺术特征
兵不厌诈:和亲公主是间谍
明妃王昭君
试析十六国北朝和亲的特点
丝绸之路上的和亲
《王昭君变文》与唐咸安公主关系论考
昭君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