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筝曲《西部主题畅想曲》中西域音乐风格的具体体现
2015-05-30陈静
陈静
【摘要】《西部主题畅想曲》的音乐素材主要来自于西域音乐风格。新疆古称西域,西域音乐的主要组成部分既新疆音乐。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边缘,是中原与西方政治、文化、经济交流的必经之道。新疆汇聚着十多个少数民族,所以融汇了各地区、各民族极具特点和不同的文化。
【关键词】中西域音乐风格;古筝;影响
《西部主题畅想曲》是由中央音乐学院黄枕宇教授和著名古筝演奏家周望女士共同创作完成的。乐曲创作于2005年,是一首经典的古筝独奏作品。黄枕宇作为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现代电子音乐中心的教授,有着极深的钢琴功底,所以在《西部主题畅想曲》的创作中借鉴了一些钢琴技术,再加上周望女士将古筝丰富的技术、技巧相融合,使古筝的表现力有了更大的突破。此曲的两位创作者不仅是音乐上的伴侣也是生活中的伴侣,所以二人在创作上也有着更好的默契。
乐曲以典型的西域风格为音乐素材,将传统与现代音乐巧妙的相结合。全曲共分为五段(引子—行板—小快板—散板—快板),每段都有着较为鲜明的风格特征。同时乐曲通过多变的速度和复杂的技巧变化,再与西域音乐基调融合,使全曲有较大的感染力,突破了传统的筝作品,在听觉上也给人一种新的听觉冲击。乐曲主题鲜明,西域风格浓郁,极具舞蹈性,形象的描绘出西部少数民族的豪放、热情的性格特征和细腻妖娆的西部风情。
一、音乐本体——西域音乐风格及对古筝作品的影响
(一)西域音乐概况
《西部主题畅想曲》的音乐素材主要来自于西域音乐风格。新疆古称西域,西域音乐的主要组成部分既新疆音乐。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边缘,是中原与西方政治、文化、经济交流的必经之道。新疆汇聚着十多个少数民族,所以融汇了各地区、各民族极具特点和不同的文化。受到中原和西方周边国家的文化影响,所以这里是中西文化及新疆本土文化的大融合。据《西京杂记》记载,在西汉时期,西域音乐已传至中原。自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带入了很多少数民族的乐器和音乐,使西域音乐传入中原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南北朝时期由于少数民族的大量迁移,及西部民族文化的交流,使西方音乐大量传入中原,其中以龟兹乐为主的音乐对中原音乐的影响最具典型性。与此同时还有大量西域的乐舞传入,不仅有典型的艺术作品还有从事演奏、舞蹈的专业技人长期定居生活在中原,这样大大增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传播。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进入隋唐时期,西域音乐对中原的影响已达到顶峰。以隋唐典型的燕乐为主,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其中少数民族(含外域)音乐占相当的数量和分量。隋朝的七部乐、九部乐中,除了清商、礼毕(文康伎),其他皆为外族、外国的音乐,且在南北朝时就已经传入。坐、立部伎的音乐也以龟兹乐的音调为主,但有不少乐舞是西域音乐与中原音乐相结合后发展成的新的音乐品种。坐、立部伎的创作曲调普遍运用了龟兹乐与西凉乐,这说明少数民族的音乐对唐代的音乐文化影响之深。
(二)西域音乐的风格特征
西域音乐包括的范围较广,但就其音乐本体而言,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在调式方面,与传统汉族音乐有着不同的调性色彩。在西域本土音乐的基础上,同时吸收了欧洲的大小体系、阿拉伯音乐体系及中国音乐体系三类不同的音乐文化元素。除了极少数的七声自然调式和五声调式外,还有四声调式、八声调式及佛力几亚调式。在调试中经常出现bB、#C、#D、#F、#G等变化音,使乐曲在调式上就形成较多的小二度与小七度特性音程,以此来增加旋律的倾向感和扩充感。在西域音乐中乐曲调式不仅丰富多变,而且在调试中又偶尔会运用四分中立音律,并以mi、fa、sol、la、si连续音阶为结尾句。
在节拍方面,西域音乐中有着极具特色的节奏组合、节拍编排。不像常规节拍整齐、均匀,并常常频繁交替出现各种节拍。除了普通节拍外,旋律常采用多变的不规则节拍、复合节拍和混合节拍,这类非规则性的节拍给乐曲以独特的色彩。在节奏上,通常采用非常典型的弱起节奏、切分节奏、附点节奏和三连音、二连音节奏及前十六、后十六节奏。同时在乐曲中还有各种即兴节奏的自由发挥。因此,这些独特的节奏、节拍赋予了西域旋律舞蹈性的民族色彩。
在旋律形态方面,由于深受传统民族音乐与外来多元化音乐影响,西域音乐有着独具特色的音乐体裁,所呈示的旋律风格迥异,颇具感染力。乐曲多采用多段的回旋曲式,也经常通过一个主题旋律,引出一系列的变奏、加花式旋律加以扩充。并且多采用在速度、节奏和音区上的变化手法。在旋律的发展手法上也多运用重复、反复和模仿等手法。通常在旋律中会取比較固定的节奏型反复重复,给旋律更好的律动。旋律的线条多以锯齿型为主,并且常加以装饰音和倚音的修饰,还包括以级进手法的半音列为主要核心音型。总之,西域音乐旋律宽广辽阔、热情豪放并婉转动听。
(三)西域音乐与筝曲的渊源
随着筝乐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众多新的古筝作品,这些作品增加了更多的技术、技巧和各种音乐风格元素,尤其自80年代后,作曲家创作出了一些具有西域少数民族风格特点的古筝作品,较为经典的代表作有《木卡姆散序与舞曲》、《箜篌引》、《西域随想》和近现代古筝独奏曲《西部主题畅想曲》。这些筝作品作为古筝曲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其以不同的风格感觉。单从定弦上就突破了以往的常规定弦,增加了大量的变化音,小二度音程或不对称的人工调的定弦。这类乐曲也突破了传统中规中矩的技术、技巧的运用,加入了一些拍击琴弦、拍击琴板的新技巧。同时,为突显其西部浓郁的民族特点还常常采用打击乐的伴奏,使乐曲有更大的穿透力和感染力,形象地塑造了西部少数民族民的典型形象。
《西部主题畅想曲》中西域音乐风格的具体体现:
1.定弦
谱例1:
乐曲中所使用的是与以往传统定弦不同的音阶排列。传统的筝曲定弦是较为规整的五声音乐或偶尔加入一、两个变化音,但八度与八度整齐统一。《西部主题畅想曲》的每个八度的定弦都是不对称的,四个八度分别的音数是3、6、5、7。在第一八度中虽然只有三个音,但就构成了两个特色音程F-bG小二度和bG-A增二度,21弦的定音为大字组的F,也比以往的传统音高要高很多。第二个八度在第一个八度的基础上增加了bB、C、E这三个音分别是调式中的IV、V和VII音,同样在这个八度中也出现了三个小二度,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变化音程。在第三个八度中才出现了VI音bD。最后一个八度是四个八度中最全的一个音区,但除了I(F)、V(C)、VI(bD)、VII(E)外,其它三音与前面三个八度均不同,之前出现的II为bG,而第四个八度中将其升高半音为G,III音也由之前的A降低半音为bA,IV音则比之前升高半音,形成了C、bD、E、F、G、bA、B西域音乐的典型音阶。因此,乐曲这样的定弦既突显出乐曲想要表达的西域风格,也大大丰富了作曲家的创作空间。
2.节拍与节奏
首先,在乐曲中除了引子部分的散板外,还有一段古筝solo的散板,这样使乐曲更具扩张感,并给演奏者较大的演奏空间,从而表现出了西域音乐在节奏上的即兴性。全曲以4/4拍贯穿其中,在中间段落出现了4/4拍和3/4拍地来回交替使用,以此来展示乐曲错综复杂,多变的音乐律动。
《西部主题畅想曲》中有大量的特殊节奏的运用,这是乐曲节奏方面极具特点的部分。西域音乐中较为典型的节奏有三连音、二连音、切分音和附点节奏,以及弱起强奏等。在乐曲慢板开始的第一拍,就使用了一个弱起的三连音节奏型,这种弱起的均匀的三连音使主题旋律在不知不觉中就呈示出来,极具特色。三连音的大量使用也是乐曲中值得一提的一点。三连音节奏型不仅分布贯穿在旋律中,而且在乐曲中段的散板段重复出现了长达十四个小节,这种连续重复相同节奏型的特点使乐曲极具独特性。见谱例2。
谱例2:
固定音型在乐曲中左手的伴奏部分占据着较大的比例。慢板主题出现时,左手伴奏就以每小节四个四分音符为一组反复重复着,直至慢板结束,在小快板和快板中这种节奏型以同样的方式不断重复出现,但不同的是在快板的后段中,这种固定的节奏型更为厚重,变为两拍的大切分和两个四分音符为单位的节奏型,起到了对气氛的推动和强调。全曲贯穿的这种同节奏型的反复出现,使其构成了一种固定的音型,这种重复性的固定音型正是西域音乐中常常运用的,尤其是西域音乐中,伴奏部分的典型特征。
3.旋律形态
《西部主题畅想曲》的旋律欢快,明朗,主题鲜明,全曲的音乐素材以西域音乐为主。在创新性定弦和典型节奏的铺垫下,乐曲通过对风格性主题旋律的扩充和发展,使其鲜明的呈示出西域音乐的特点和浓浓的西部少数民族风情。
乐曲主题主要取材于新疆音乐旋律素材,并贯穿于整首乐曲中,反复再现重复多次。主题旋律为谱例3。乐句一开始的旋律就以半音阶的模式在主调上出现,之后通过多个二度音程的连接把西部风格的音乐特征鲜明地表现出来。 同样在主題旋律伴奏的织体中,左手通过同一节奏及相同音符反复重复于整个慢板段,以此来突出西部音乐中重复同一音型的特点。
谱例3:
在整首乐曲中,旋律形态多样、复杂多变,并极具西域音乐风格特点,这种恰到好处的运用及呈示使这首作品独具特点。
二、总结
古筝音乐是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古筝乐曲和众多著名的演奏家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西部主题畅想曲》这首古筝独奏作品是近代古筝曲目中的代表之作,乐曲的经典之处也正是本论文着重分析的内容。这首作品不仅把古筝各种高难度技巧运用其中,而且还将西域风格的音乐主题抒发的淋漓尽致,乐曲是一首既能展示技术也能带动气氛的优秀作品。
本文也以此为题目,通过对乐曲背景、曲式结构的分析及西域音乐风格特点的梳理,来解析《西部主题畅想曲》这首乐曲中西域音乐的具体体现。同时本文也希望借此机会能将我的学习体会和各位古筝演奏者、学习者进行分享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