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幼师学校在儿童文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应有作用

2015-05-30高昕

文教资料 2015年18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

高昕

摘 要: 儿童文化是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独有的行为、观念、态度和思想方式的总和,是儿童特有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复杂的集合体。幼师学校作为培养儿童教育工作者的主阵地,应当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完善学生的能力结构,设置儿童文化创意与策划相关专业以培养儿童文化创新专业人才。

关键词: 幼师学校 儿童文化 创新人才

“儿童文化”最早是儿童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的术语,这一概念体现了儿童与成人内在的非生理性的差别,是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独有的行为、观念、态度和思想方式的总和,是儿童特有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复杂的集合体,体现着儿童观察生活世界的所见、所思、所感与所为。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儿童文化创新是以0-12岁儿童为教育、消费和服务为主体,主要包括幼儿文化启蒙教育、儿童图书、儿童娱乐媒体、儿童动漫、儿童服饰、儿童环境家具、儿童视觉艺术、儿童玩具、儿童体育与健康等方面的创新。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要求:“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为青少年营造健康成长的空间。加强青少年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创造出更多青少年喜闻乐见、益智益德的文化作品,广泛开展面向青少年的各类文化体育活动。”[1]然而,我们遗憾地发现:我国的儿童文化产品并没有真正关照孩子的内心世界,儿童文化呈现出成人化、单一化和非本土化的特点。最根本的原因是儿童文化创意与策划方面的人才缺失严重,大部分从事教育的人员缺乏儿童文化产品开发的创新与创造能力,这一方面反映出现有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反映了儿童文化创新人才培养及其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幼儿师范学校是培养未来幼儿教师、小学教师的摇篮,如果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进行系统的儿童文化创新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那么,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一定会自觉地从事儿童文化创新工作,为我国儿童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曾经不无担忧地提醒道:“大学,是一个人文精神的泉源。所有的科学、技术、经济或商业管理的发明,都必须以‘人为它的根本关照。”这段话强调了人文素养对于一名大学生的重要性。《幼儿园教师教育标准》明确要求幼儿教师“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幼师学校是培养幼儿教师、小学教师的主阵地,应当充分发挥大学语文、教师口语、儿童文学类的公共必修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在传播文学经典、传承人文精神、提升语言水平、培养审美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探索、开创、采用新的发展思路和教学方法,着力提升未来教师的人文素养,使人文类课程真正成为“以经典的或优秀的母语即汉语文本为材料、以阅读解析鉴赏为主要方式、注重学生素质提升的教育教学活动”[2]。“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4],让学生通过阅读古今中外经典作品,丰富知识,启迪心灵,陶冶情操,锤炼思想。

课堂学习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面对课时不足的现状,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如举办演讲大赛、朗诵比赛、语言文字基本功比赛、文学常识比赛、课本剧创作表演比赛等来提高学生表达、阅读、写作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多听人文类知识讲座、进行课外阅读和观影活动,这样可以为学生将来从事儿童文化创新活动提供必备的人文情怀和文学素养。

二、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儿童作为一个完全的人,其人格和权利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儿童拥有一个独特的精神天地,有着他对周围世界的看法,对各种人、事的价值评判标准。日本学者上笙一郎曾在《儿童文学引论》中谈到一种文学的产生的条件时阐述了这样的观点:“在成年人思想上必须首先同时具备两种意识,第一必须具有希望将儿童培育成身心健康的人的教育意识;第二必须具有对儿童的同情心,在达到教育目的的过程中,使儿童得到文学的享受。”[3]因此,我们不能认为儿童不谙世事,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这是没有真正理解儿童、认识儿童的错误表现。

幼师学校作为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既可以将儿童观的教育贯穿于课程学习全过程,又可以通过儿童诗歌创编、绘本创编制作、教玩具设计制作、儿童戏剧编写演出等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儿童观。这些实践活动可以与幼儿园、小学合作开展,如绘本创作比赛,可以请幼儿、小学生和教师参与创作或者评奖的过程;也可以直接参与幼儿园、小学的相关活动,如排练童话剧到小学、幼儿园去演出等,培养学生尊重儿童、理解儿童、热爱儿童的情感。

三、完善学生能力结构

调研发现,目前幼师学校培养的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音乐、舞蹈、美术、体育方面的技能和特长比较突出,而文学素养,特别是儿童文化的创意能力比较弱。诚然,音乐、舞蹈、美术类课程很“好看”,很“热闹”,容易出成绩。某些在音体舞美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在学校里展示的机会多,易于获得满足感,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时格外青睐这些学生。长此以往,学校不再重视人文类课程,学生也不再在人文类课程上下工夫,这应该说是人才培养的一大缺失。

尽管如此,谁都不能否认,陪伴一个孩子成长时间最长的一定是儿歌、儿童诗、故事、绘本等儿童文学作品。我们每个人都不假思索地说出小时候记住的几首儿歌、几个故事的名字。因此,幼师学校应建立完整、科学的课程体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重视培养学生的儿童文化创作能力。例如在《大学语文》课程中挑选适合的文章,增加课本剧改编、表演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文化创作过程;在《幼儿教师口语》课上在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口头创作、朗诵、表演儿歌、儿童诗、儿童故事的能力;在《儿童文学》教学中侧重培养学生创编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除此以外,在美术、音乐、舞蹈课上,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已经具备的艺术修养和能力,进行绘本创作、儿歌谱曲、儿童舞创编的练习等。

四、增设相关专业,培养从事儿童文化创新专业人才

虽然有些高校开设了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但是少有学校开设儿童文化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专业或者方向。笔者认为幼师学校应当根据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规律、高等教育规律和产业经济规律,充分发挥自身在师资、设备、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开设以培养儿童文化创新人才为方向的新专业,培养具有竞争优势的儿童文化创新方面的高素质、创新性和复合型教育、研发与设计人才,以适应新的时代与市场的需求。在调研各方的基础上制定较为完善的、实用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并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突出学生专业核心能力训练,培养儿童文化创新人才,激励更多的人才积极投身儿童文化创意产业,从而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奠定人才的基础。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女士面对天真无邪的孩子,由衷地发出“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的感慨。“双独二胎”、“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使我国正处于第四波婴儿潮,这一波婴儿潮将带动儿童相关产业的发展进入加速期。据统计,2014年上半年儿童图书的销量同比增长率超过了10%[5]。当传统行业不断陷入各种危机的时候,儿童文化产业仍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其前景广阔,市场巨大,将是永远的朝阳产业。因此,幼师学校应乘势而上,以满足社会需求、岗位需求为目标不拘一格育人才,为我国儿童文化创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

参考文献:

[1]佚名.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EB/OL].http://culture.people.com.cn/GB/87423/17127110.html,

2012-02-16.

[2]“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课题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7)上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3][日]上笙一郎.儿童文学引论[M].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

[4]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R].王步高,丁帆,主编.大学语文[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5]彭福林. 2014年上半年图书出版行业图书线下零售市场实现扭亏为盈[EB/OL].http://www.qianzhan.com/analyst/de

tail/220/141113-5211eb89.html,2014-11-14.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
培养应用型拔尖创新人才的研究
“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下体育教学的课程建设规划
创新人才培养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效益源泉
立足“五个重视”推进导师制下高职创新人才培养
论创新人才和工匠人才培养的可能性
浅谈土木工程材料设计性实验教学实践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提高实验动手能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