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2015-05-30刘应禄
刘应禄
摘 要: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宗旨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服务,也是高校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高校教学的形势异常严峻,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随之迎来全新的挑战。学生作为高校的主体,必须积极地参与学生管理工作,以创新和发展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本文就高校学生如何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及其模式略作探讨。
关键词: 高校学生 学生管理工作 以人为本
高校学生管理是高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它主要包括两方面工作:一是学生的日常行为、生活管理,二是学籍信息管理。就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而言,“学生管理”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学生管理指的是“管理学生”,即纯粹的老师管理学生;广义的学生管理是指“管理学生和管理学生管理工作”,涵盖对学生自我管理工作的管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赵平认为:“学生管理工作一般由学生事务和学生事务管理两部分构成,通常用来表示我国高校学生事务或对这些事务的管理活动。”[1]另蔡国春先生将学生管理的基本内涵界定为:“高等学校通过非学术性事务和课外活动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以规范、指导和服务学生,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组成学生发展成才的组织活动。”[2]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能只局限于管理学生,必须依靠学生打破传统的“以师为本”的学生管理模式,建立“以人为本”的新型学生管理模式,实现管理和服务的双重结合,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角色作用,从而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高效化,促进高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一、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基本上是由学生处统一负责协调,各院系设立学生管理工作组,院系的学生管理工作通常由系部党总支书记和思政辅导员组成。受传统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学生管理工作拘泥于条块管理模式,即学生管理模式、活动形式都是由学校提前定制好的,由学生管理部门按部就班地执行,这种管理模式虽然有利于统一思想,统一管理学生事务,但它终究是计划的,有悖于学生管理实际情况,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自由发展。同时,各系部辅导员的配置远远达不到国家1:200的要求,学生处作为学生工作的主管部门不可能对学生工作做到面面俱到,系部学生管理工作组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由于自身工作任务繁重,很少过问学生管理工作。由此学生管理工作很难在现行管理体制下得以顺利开展,这一严峻形势迫切需要学生参与管理工作。另外,学生管理工作不能笼统地认为只要管住学生的“思想”就可以,而是要顺应、发展、借助他们的新思想,从根本上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因为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是“90后”,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批判意识,独立性和差异性突出,他们作为被管理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主体性。高校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只靠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不够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而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要依靠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现。因此,必须吸纳高校学生进入学生管理队伍,成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支撑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一直停留在单一管理学生的层面上,并且所采取的方法手段具有强制性,凡事严格按照外在的规范制度约束管理学生。即自上而下,由外而内地将外界的标准、规范灌输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个性自由,束缚学生思想道德和智慧的发展。正如柯尔伯格所说:“灌输既不是一种教授道德的方法,又不是一种道德的教学方法。”在这种管理模式下,老师和学生是绝对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鉴于此,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势必会面临巨大的阻力,笔者认为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必须首先打破管理思想上的藩篱,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与此同时学校应该为他们构建以下理念平台,才能期望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专门管理和服务学生的工作,是一项针对于人的服务工作,其难度和困难可想而知,一定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性和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努力构建一种师生平等、人人平等的服务平台,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才能把目光清醒地投注于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努力改变被工作异化的状态,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主体性,并与他人一起共同营建一种和谐共进全面发展的生存状态”[3]。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对于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从根本上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实现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充分服务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吸纳更多的学生自觉地参与学生管理工作。
(二)民主、法制的理念
在教育教学领域,民主需要学生的参与,它不应该是一种形式,更应该是一种目的,或者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一种管理手段。“学生参与学生管理是实现学生权力的一种体现”[4]。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在自由平等的基础之上,同时要赋予他们相应的权利与义务。在学生管理中不断强化民主理念,满足学生合理的个人需求与学习发展要求,才能激发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强烈愿望。在依法治国、依法治校的大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要有法制保障,必须依法进行。在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尽管学生是管理的主体,但其学生身份造就了其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特殊性,所以需要一种法制的理念保障他们的切身利益,强化法制观念就是要切实尊重和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三、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模式探讨
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是大学生自我管理的一种重要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可以得到不断的强化。努力构建好这一自我管理的平台,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使学生具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能力,真正体现大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以人为本、民主法制理念的支撑下,高校学生应以何种形式参与学生管理工作,以下做一简单的探讨。
(一)组建以学生会、各类学生社团为主体的学生管理模式
学生会全称学生委员会,是我国大中院校不可缺少的学生组织部门,是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无偿服务的部门。学生会是学生自我管理和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最高组织,学生干部是学生管理的核心力量。学生会的主体部门有学习部、精建部、生活部、考评部和社团服务部等,在管理体系的建设中亦可根据实际的需求增设一些部门,或者是给一些部门赋予新的工作内涵,从而不断扩大学生的覆盖面,使更多的学生积极投入学生的自我管理队伍中。相对于学生会而言,学生社团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社团主要是将志趣相投的学生吸纳在一起,在局部范围内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与管理,比如文学社、摄影社等。但不可否认它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一股重要力量。
(二)构建以学生公寓生活服务为主体的学生管理模式
高校学生会主要参与日常的教学自我管理,而高校作为一个庞大的生活社区,后勤管理与服务尤为重要,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够渗入这一领域意义重大。通过组建自律会和楼委会形成宿舍、楼层、公寓等多位一体的学生社区自我管理模式。每间宿舍设立一个宿舍长,每层宿舍楼设立一个层长和两个副层长,每栋楼设两个副楼长(楼长由老师担任),通过这些管理岗位的设置来协助老师管理学生就寝、公寓卫生、维修等,以此保障公寓的安全稳定。同时可与公寓学生社区党支部设置相结合,二者相互协作,共同构成一支独具特色的学生公寓管理服务队。
(三)形成以党团组织为主体的学生管理模式
学生党团组织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覆盖面最广泛,因为大多数学生是团员。鉴于此,可以将学生宿舍、班级和网络作为前沿阵地,以党支部(党员工作站)、团支部为学生基层组织,实行院、系、级三级管理的运行模式。将学生个体视为点,基层党团组织视为线,学生管理工作视为面,形成由点到线再到面的管理模式,系统全面地为学生提供服务。为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可以设立党员、团员形象工程专栏,将优秀学生党员、团员的先进事迹以展报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定期召开党员民主生活会、主体团课等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自我学习与发展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国家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与基础,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是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民主和法制的理念是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精神支柱,也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潜在动力。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对于当前高校“行政权力膨胀、学术权力示威和学生权力缺失”[5]的权力结构状况具有一定的调整作用,不仅可以保障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自我成才。
参考文献:
[1]赵平.美国高校学生工作[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6.
[2]蔡国春.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概念的界定[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2.
[3]翁文艳.现代教育管理价值观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2.
[4]修丽娟.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5.
[5]姜传松.论高校的学生权力.理工高教研究,2005,2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