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培养体系与职业标准的对接的研究
2015-05-30赵丽丽
赵丽丽
摘 要:当今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在专业课程培养体系上应更注重与职业标准的对接,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作为省级示范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推广性,在分析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专业课程培养体系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必要性。构建合理对接,将有利于培养适应未来职场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职业标准;对接研究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率领全国人大常委会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组在2015年4月25日至27日在重庆市开展执法检查。在检查中,他强调职业教育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就业为目标,按照社会需要设置专业,着力培育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要调动行业企业参与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积极性,鼓励企业依法办职业院校或实训基地,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同育人。高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改革需从建筑企业需求入手,要深入分析建筑施工企业工作岗位群的工作任务,了解施工企业的施工流程、人员责任及学员应有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态度、职业精神、职业责任感等),依据《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确定专业培养方案,改革的课程和考核方式,实现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一、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国家职业标准
现行的建筑工程专业人员国家职业标准是由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和苏州二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主编单位,2011年7月13日发布,2012年1月1日实施的《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T250—2011,该标准确定了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标准员、材料员、机械员、劳务员和资料员的职业能力标准,并对职业能力进行了评价。
二、用人单位对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学员的需求调研
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走访调研了解到,第一,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稍差。在受调研企业中,60%的企业反映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奉献精神、责任心、上进心和主人翁意识普遍稍差。第二,识图能力较差。在受调研企业中,60%的企业反映学生普遍存在识图能力较差的问题,学生上岗后因为识图能力的限制,不能很快地适应工作岗位,需要有师傅指导,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负担。第三,CAD画图、Office软件及预算软件应用能力较差。在受调研企业中,45%的企业反映学生普遍都存在CAD软件操作不熟练、Office软件及预算软件应用能力较差的现象,不能很好地开展工作。第四,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在受调研企业中,35%的企业反映部分学生存在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自我发展意识淡薄等现象,例如,不重视自己在单位是否有发展前景,总是把暂时的工资待遇放在第一位,因为这类问题离开企业的学生不在少数,造成企业人员不稳定。第五,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较差。在受调研企业中,20%的企业反映部分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较差。学生不能将学到的专业知识与实践很好的结合,在实际岗位工作中上手较慢,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困扰。
三、当前课程设置的现状研究
通过疏理用人单位对学员的需求意见,传统的课程教学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①课程内容重视知识目标的培养, 而忽略能力目标,片面强调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很难体现学员是否能实际运用,很难体现职业能力的内涵。课程设置面向的职业岗位群相对简单,职业能力应着手于职业岗位的群体需求,而不是具体的某一个岗位,现代对职业人的要求是不仅能胜任相应的岗位工作技能,同时还要有相关的社会能力和运用能力,传统的职业教育往往强调的还是学生胜任某一岗位所需的理论基础知识,这样学员就仅限于知识的简单记忆,忽视了运用能力和社会能力,导致学员离校后很难进入新的工作环境,创新能力缺失。②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不紧密。当前的课程内容往往还是强调章节的衔接与知识的讲解,往往课堂讲授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有一定偏差。
四、构建高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培养体系与职业标准对接
1.加深产教结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制订课程培养方案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适应的岗位主要有施工员、质检员、造价员、材料员、资料员、运行管理员等,虽然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达到“双证”上岗,但证书课程的内容不能与专业课完全衔接,造成毕业生的适应性差,因此专业设置与社会相关行业、职业和岗位的对应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本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非常乐观,毕业生一直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社会大量需求的是施工一线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热力企业的运行管理人员,但是目前学校的培养目标还不够明确,因此还需要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企业对施工员等岗位的要求比较侧重于职业技能,但高职的理论教学体系还远远没有摆脱“学科型”体系的束缚。因此,课程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专业的课程设置也需要继续优化。
此外,还要合理安排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学习,实现与社会相关行业、职业、岗位的对应性。学校要强化学生专业上的“双基”教学,夯实专业实践技能。强化学生的识图能力,重视学生CAD、Office办公软件及广联达预算软件的学习。学校要强化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责任心、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自立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品德和品格的培养训练。强化对学生就业观念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就业单位及工作岗位,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2.强化职业技能,以职业考核的标准制订课程培养方案
当今,职业院校的课程改革目标也着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能力,但往往在考核的层面仍停留在期末考卷的知识考核上,考核方式缺乏与实际需求相结合的评价指标,当前的考核方式难以精确地考核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校方不能科学地评价出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也不能了解自己的教学过程是否能达到既定要求,学生也不清楚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怎样与未来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将来如何将其应用,等等。现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设备工程系也提倡教师进行课程改革、考试改革,强调学员学会了哪些职业技能,那么专业的课程培养方案科学的制订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制订方案时注重岗位任职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课程考核内容侧重考核能力的体现,结合施工现场中对分部分项的考核标准,制订考核内容,并让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让考核可以真正起到检验学员学习效果的作用,鼓励学生考职业资格证书。
按照职业能力“分阶递进”的规律,整个教学周期分为四个阶段。①职场认知能力培养阶段。使学生能够具备职业基本素养、建筑安装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完成由学生向员工意识的转换。②安装工程施工相关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阶段。通过工学交替方式,使学生具备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与技能,完成由员工意识到员工能力的转换。③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组织与成本控制能力培养阶段。使学生具备安装工程预算及施工进度、质量、成本控制能力,完成由单一技能到综合技能的转换。④职业岗位综合能力培养阶段。通过1年的带薪顶岗实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岗位职能要求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要求,专业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能够胜任本职岗位工作,完成准职业人的培养。
改革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和完善“双线并行、四阶递进、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侧重施工员、造价员、设备运行管理员岗位人才的培养,采取分阶段逐级递进的教学组织方式,开展“订单式培养”,结合专业对应岗位能力要求既有交叉又有分离的特点,分供热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双线”设计课程体系。
3.渗透职业素养,加入企业文化教育制定课程培养方案
随着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升级,国家和社会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注度逐渐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是具有“职业针对性”的教育类型,其人才培养目标十分明确,即培养的是“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技能人才。现代企业认为不同院校培养的人才在技能方面差距有限,但在职业素养方面迥然不同。因此,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掌握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具备一定的职业化素养,具有可持续职业发展能力,适应企业文化需求,满足社会企业需要,提高就业稳定率,减少企业用人风险。
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我国的各项改革已经逐步深入,在职业教育方面更是加快了改革的力度和步伐。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会上强调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对提升劳动大军就业创业能力、产业素质和综合国力意义重大。教育部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改革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放在重要位置。”
目前,国内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所具有的职业素养与社会和企业所需求的职业素养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造成企业缺乏“职业化”的员工,制约着企业发展。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化素养和社会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化素养需求的研究,以及构建高职学生职业化技能和素养的培育体系迫在眉睫。“职业化”是培养顾客至上的、遵循某种专业标准开展工作的专业人士的过程。因此,“职业化”培养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所在,探求“职业化”对于我国高职院校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有针对性地研究高职学生职业化管理模式,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岗位应具有职业素养的调研分析,设计出不同的课内和课外的“职业化”课程,并将“职业化”理念逐步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里,突出岗位职业素养,创新高职学生职业化技能和素养的培育体系,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素养和职业化水平,使其更加具有就业核心竞争力。务必将课程培养方案的制订内容中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徐炳文.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教学改革与职业标准的对接[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02).
[2]王冬吾.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探索[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1).
[3]陈晓琴.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探究[J].职教论坛,2011(14):35—38 .
[4]武秀艳.试论职业院校课程标准与岗位技能标准对接[J].才智,2011(07):109—111 .
(作者单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