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师德建设
2015-05-30郭莹莹
郭莹莹
摘 要: 高校师德建设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国家人才的培养。当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师德建设,是提高高校教师师德水平的现实要求。新形势下,可以通过加强理论研究、完善制度建设、开展多样化活动等多种途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师德建设。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 师德建设
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文件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①。
高校是人类文化传承、创新与发展的摇篮,肩负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高校教师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教师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颇为重要。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
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如何把学生培养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教师水平。高校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职责,是青年学生的导师和社会风尚的引领者。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直接影响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养成,决定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息息相关。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要扎实推进师德建设,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教师职业道德做了全方位指导。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了用什么样的思想引领教师职业道德,让教师明白什么是让人值得追求的价值,什么是让人认可的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师群体提供了一整套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有利于形成思想认同和共识,就有了共同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以爱国思想作为指导,爱岗敬业,爱知识、爱讲台、爱学生。另一方面,高校教师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施者,不仅要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引导广大学生,以身作则,用自己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高校师德建设中,要把组织广大教师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放在首位,使教师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师德建设的基本内容,要通过大力加强教师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广大教师自觉地把价值观教育与个人追求统一起来,真正成为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启发者与引导者。其中,要重点加强爱国、爱教爱生、教书育人的教育,要引导和教育教师模范遵守学术道德,率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爱国、敬业、诚实守信、依法执教的典范。
二、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教育质量从根本上取决于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师德建设,是高等教育回应现实诉求的内在需要。高校师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集中到一点,就是24字,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③。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师德建设的全过程,引导广大教师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会对高校师德建设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师德建设,需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1.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汲取古今中外的有益成果,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主题鲜明、内涵深刻。高校教师要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的基本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高校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不断增强教师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高校教师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践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并且运用到教学或管理工作中。此外,平时工作中要加强社会思潮动态分析,强化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正面引导,达成思想共识。
2.完善高校师德建设相关制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师德建设的进程是长期性的,而不是阶段性的,要用刚性的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师德建设。制度承载着理念,传递着价值,是师德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重要保障。一个学校的核心价值,只有形成制度化的建设机制,才会获得扎根现实、持续推进的有力保障,才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才会使得师德建设的工作长效推进、落到实处。同时,要做好师德档案管理工作,使长效机制的建构有据可依。做好师德建设相关文字材料及影像资料的归档工作,定期进行总结交流,不断完善师德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
3.把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习近平同志强调:“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时强调,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提取中华文化中的思想精华,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迸发出新的活力。
4.坚定理想信念,争做“四有”好教师。
高校师德建设中要突出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教师精神上的“钙”,也是一个民族、社会的精神支柱。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深刻领会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坚定道德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与师生座谈时,特别强调了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具体要求与殷切期望。大力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是高校责无旁贷的职责和使命,也是当前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具体来说,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重要内容,形成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做“四有”好教师,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5.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
高校师德建设工作要以多种多样的活动为载体。比如,通过开展师德建设月、教师技能竞赛、新入职教师师德宣誓、评选表彰道德模范、组织师德论坛、师德讲堂、师德讲座等活动,不断完善活动机制,积极引导尽可能多的教师参加,并将活动延续下来。同时,把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与开展廉洁教育相结合,营造崇尚廉洁的良好校园风尚。
6.发挥好新闻媒体的作用。
高校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日常宣传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多联系师生身边事例,利用校园官网、微信、微博、校报等平台,用接地气的语言进行宣传报道,引导广大教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注释:
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2014.
②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2013.
③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2013.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2014.
[2]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2013.
[3]朱善璐.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扎实抓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N].中国教育报,2015.2.3.
[4]李健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师德建设略探.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2).
[5]黎开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师德建设.思想教育研究,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