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如何才有效

2015-05-30贾秀云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19期
关键词:探究性创设情境

贾秀云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068-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探究学习也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就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或模拟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养成探索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小学数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和知识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性学习的三个目标。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背景和思维能力的限制,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不可能等同于科学探究,因此教师的的适当引导是学生探究获得成功的关键。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由于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起源于良好的问题情境,因此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对于课堂上实施探究性学习能起到积极的启动作用,但情境不应只有绚丽多彩的画面,其关键在于必须隐含数学问题。问题就是以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经验不能解释的现象。学生学习数学的本质是一种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提炼出数学模型、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先导,它既是探究学习的资源,也是探究学习的推动力。应该明确,并不是任何问题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探究,只有富于挑战性的、学生认为能解决但又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才能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兴趣。要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开始,作为探究性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要想让学生真正探究学习,确定适宜的问题十分重要。问题从哪里来?一方面是教师设计,另一方面是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筛选确定。从内容上看,教师设计问题或从学生提出问题中筛选确定探究问题时,一定要把问题落在学生的承受范围之内,太难太易的问题都没有探究价值。

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途径多样,方法各异。例如利用通话或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借助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联系学生原有的知识创设问题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等,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往往最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

其二,选择适当的探究形式

探究形式形式通常有学生个人独立探究、学生以临时自愿组合的方式共同探究、既定的小组合作探究和全班集体探究等。个人独立探究是学生从自己的知识、经验、能力、喜好出发,独立观察、操作、思考,亲身经历探究的全过程,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去理解问题,以自己的速度去解决问题。这种形式,干扰相对较少,对于促进学习自主学习,自主建构较为有效。但其局限性也比较明显:常常无法完成任务,缺少同伴间思维的碰撞和优势互补,不利于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以自愿组合的方式组成探究集体,建立在彼此信任、关系融洽的基础上,因而探究中信息渠道畅通,配合默契,交流顺畅,更容易彼此悦纳,激起思维的火花,因而探究的效率更高。不足可能在组合中产生“孤独的探究者”,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和谐发展。既定的小组合作探究形式责任明确,合作协调,优势互补,效果较好。其局限性是组内有的成员在某些方面可能过于依赖别人。全班集体探究由教师主持,交流面广,信息量大,听者众多,效率较高。但发言权往往集中在部分学生身上,难以有效培养大多数学生的探究能力。各种探究形式不是对立的,应该灵活选择,有机结合,扬长避短,互相补充。

其三,合理把握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探究学习的时间要充足,空间要充分。与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所需时间往往较多,因为学生需要时间搜集信息,需要时间去检验,去思考,去纠错,去讨论等。学生深层次的认知发展既需要独立思考,更需要合作交流。学生之间都存在个体差异,这种差异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要使这种学习资源被学生群体所共享,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就需要创设多维互动的交流空间。

其四,教师要热情参与、适当引导

小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他们渴望教师的贴近,渴望教师与其共同活动。教师的参与对学生是莫大的支持和鼓励,教师的热情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教师的参与还可以更有效地了解学生的探究情况,会看到更真实生动的探究过程,会听到更多学生的原始想法,会发现学生更多的创新火花,也会更准确地把握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找准学生出错的原因。小学生受其知识、经验、认知发展水平等的限制,常会在探究中遇到他们难以克服的困难,因此教师要适当引导。看时机,要程度。当学生的探究遇到很大的障碍或是严重的挫折,经过努力仍无法取得紧张时,要引导。引导时教师不能包办代替,不能把结论和盘托出,而是要在找准学生真是困难之处的条件下,智慧地、不露痕迹地启发、引导。

此外,教师还要关注过程,积极评价。评价时要注意学生的差异,宽容地对待学生,并给予积极的帮助和指导。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培养学生探究的自信心,促进学生互相借鉴、互相欣赏,使数学探究活动更有效、更有吸引力。

猜你喜欢

探究性创设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