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新课标理念下推动高中地理教学创新的有效措施

2015-05-30龙海英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19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标创新

龙海英

【摘要】高中地理在高中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新课改理念推动下高中地理内容的改变,最关键的教学目的是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有效提升,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部分,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的关键。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保障新课程能有效实施。对一名高中地理老师而言,在新课程改革下,根据新型教学理念的推动,提出有效的创新教学措施,是保证地理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笔者分析了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有效创新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地理 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047-01

随着社会经济及教育理念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得到巨大的改革。高中地理在高中教育课程中占据重要的组成部分,掌握高中地理知识对学生未来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身份是知识的灌输者与传播者,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重视[1]。而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推动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改革与发展得到教育人士的重视。有效的教学措施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在学习中,从而使学生收获良好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并使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但是,近年来,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采取有效创新的教学措施,是高中地理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中师生角色定位不合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是知识的灌输者和传播者,而学生则是处在被动位置上,被动接受和吸收教师灌输的知识内容。新课改中,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在实践中,出现过分依赖教材的现象,无法将高中地理的教学开放性体现出来;还有部分教师并不针对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教学,运用某些成功的教学模式固定教学框架,并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课程体系实施不尽人意

虽然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许多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课程教学体系依然没有得到完善。在新课改的推动中,依然存在诸多教学问题。新课程改革中,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而在实践中,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只注重对学生进行教材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归纳与整合等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式实施不到位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而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部分教师并不能结合学情,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而是“照搬”某些教学效果较佳的模式,并不能体现教学活动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从而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改善。

二、新课标推动下高中地理创新有效的教学措施

(一)在教学中彰显出新课改的理念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语言、文字等手段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也应该运用图形、录像等多媒体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学实践表明,对学情进行具体分析,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是教学的先决条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课程理念所对应的教学形式也有所不同。在面对高中地理中比较抽象的内容中,教师借助多媒体等方式进行师生互动,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从而将相应的知识技能有效掌握。

以中图版地理教材为例,在认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中,教师以多媒体的教学形式向学生展示各个区域的差异分布状况,结合整体环境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教学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将地域名称去除,让学生凭借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及记忆,教师再对学生未能掌握的知识进行讲解及巩固。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能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因此,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形式,能够确保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有效完成地理教学内容。

(二)创设地理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新知

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衡量教学结果是否有效的标准,是学生是否取得全面的进步。互动,是师生双向沟通的有效教学方法,提倡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在新课改背景下,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挖掘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为学生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出来。只有具有求知欲,在学习中出现问题时才会具有询问的意识,从而促进自身学习的发展,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的课程中,教师可以播放各个国家的建筑景观,让学生了解各个城市的建筑特色,从而对各个城市的地域文化产生深入学习的兴趣,学习地域之间不同文化特色。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疑问的时候,求知欲也会被激发,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心理,使教学效果显著。

(三)转变学生的学习形式

在新课改中,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并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合作意识增强。教育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在某些教学情境中,让学生根据顺序回答问题,存在一定的弊端。新课改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提倡学生以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可以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例如在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的学习章节中,教师为学生设置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每组进行讨论后对分析结果进行汇总,教师再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与完善。这样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加深自身掌握的知识,促进彼此学习的进步发展,而且此教学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地理知识具有相互联系的特点,答案是灵活的、复杂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合作进行探讨,能够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教学环境下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不断探究,将教学环境的多元化、个性化和灵活性体现出来。

总之,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应该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推出有效创新的教学措施。将多元化教学形式加以利用和发展,创设适合学生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能够自主解决问题,使教学质量有效提升,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综合发展能力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贾落静.浅谈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J].读书文摘,2015,04:250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新课标创新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