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贪婪癖患者“救助手册”

2015-05-30苏杨

齐鲁周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石崇幸福观贪腐

苏杨

权力与吃喝应酬的“鸡生蛋,蛋生鸡”逻辑

“所有尖宿公馆,只用家常饭菜,不必务办整桌酒席,尤不得用燕窝烧烤,以节糜费。此非客气,切勿故违,至随身丁弁人夫,不许受分毫站规门包等项。需索者即须扭送,私送者定行特参。”

这是清朝道光十八年(1839年)初,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时发布的第一道公文。整篇公文与禁烟无关,而是针对公款吃喝。

此举侧面说明了晚清官场吃喝风气之盛,一般官员即使心有抗拒,也几难免俗,若一定要像林则徐这般强硬,恐怕还得罪人。这种官场风气并非晚清独有,而是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只要有官场存在,就少不了吃喝应酬。

权力与吃喝应酬,有时是个“鸡生蛋,蛋生鸡”式的问题。古代为官者,吃喝应酬是常态,几成官场规则,有时甚至不吃喝不应酬,就做不了官掌不了权。同样,历代农民起义虽常有“均贫富”之类的口号,但若真想起到煽动性效果,还是得拿大鱼大肉和女人说事儿。也正因此,农民起义往往陷入“革命尚未成功,大家已经堕落”的怪圈,久贫乍富的义军在酒色财气面前迅速腐化,甚至比他们曾经反对过的人更加不堪。

贪婪癖患者分析

科学家牛顿说:“我可以算出天体运行的规律,却算不出人性的贪婪”。

常有报道说,某某官员拥有十几甚至几十处住房,带过十几块或更多的名表、收过几百几千万甚至数亿的贿赂,有好几位甚至十几位情妇等等。他们并不真的需要这些东西来满足他们实际的人生需要,他们追求的是充填无止境欲望的满足和由此而来的“幸福”。心理学家则称此为“贪婪癖”。

学者徐贲指出:“‘贪婪癖是一种心理失调和疾病,在一切心理失调疾病中,最难治疗的便是病理学家们所说的‘人格失调。有两种与‘贪婪有关的人格失调,分别叫做反社会人格失调和自恋人格失调。”

反社会人格失调的起因是丧失良知,这种失调者行为乖张怪异,把损人利己当作理所当然的事。他们藐视道德、拒绝法律,只要一有机会,就会按他们的反社会原则损人自肥。

自恋人格失调者不但不反社会,而且把自己看成是社会的代表、主人和支配者。他们大多是社会中的佼佼者和成功者,自以为理应得到社会最好的待遇,享受权力和财富中最好、最大的一份。

在两种人格失调中,自恋人格失调更为危险,对社会的危害也更大。它之所以更危险,如心理学家哈特曼所说,“因为它会导致巨大的社会资源、金钱和权力集中在少数没有道德心的人手里。虽然有的反社会人格失调者确实可能变得非常富有或拥有某种权力,但自恋人格失调者拥有财富和权力的机会却是要多得多。”

获取财富的“有道”和“无道”

西晋的石崇是著名的“富官”。“财产丰积,室宇宏丽。后房百数,皆曳纨绣,珥金翠。丝竹尽当时之选,庖膳穷水陆之珍。与贵戚王恺、羊琇之徒以奢靡相尚。”石崇的父亲石苞临终的时候,把财富分给各个儿子,独年幼的石崇未给。石苞的理由是,这个儿子虽然幼小,但是以后必能自取财富。后来他果然富甲天下。

石崇和王敦一起去太学观颜回、原宪之像的时候,石崇发出“士当身名俱泰”的感慨,可以看做他的雄心抱负的注脚。“久官无成绩。栖迟于徐方。寂寂守空城。悠悠思故乡。”石崇在《赠枣腆诗》中的几句话,也看出他在功名追求中的孤独和惆怅。他孜孜不倦地追求名利,试图弥补早年丧父和丧财引起的创伤自体,却在功名途中越发感到寂寞和空虚。

从石崇身上,我们看到了典型的自恋人格失调带来的变化。一个有崇高理想的有为青年,如何一步步坠入财富的深渊,这是值得警醒的。

古话说,君子好财,取之有道。如果说“好财”是人的天性,那么“有道”便是道德价值的标准。贪腐的“无道”按理说应该会给贪腐者带来良心的不安和罪恶感,但是,这种良心的不安和罪恶感对他们已经不再起约束作用。满足贪得无厌的欲望带来的“乐”,超过了良心不安带来的“苦”,腐败便是对此乐与彼苦的一种反道德选择的结果。

一般人虽然仇恨贪官,但并不摒弃他们的“幸福观”,只要能有机会坐上官位,他们自己也可以一样贪腐。这种情况下,“官位”与“贪腐”的关系本身便成为贪婪的一个因素。二者的联系自古存在,贪婪者攫取财富和权力的机会从未丧失。所以,去除这种所谓的“幸福观”,才是根本之道。

猜你喜欢

石崇幸福观贪腐
魏晋时期的清廉与贪腐
何预卿事
浅谈高职院校“奋斗幸福观”教育
石崇斗富
石崇与王恺斗富
隐性贪腐不“隐”,仅是违法犯罪性质不“显”
贪腐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消除对策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现状、问题及对策
开放型大学学生幸福观教育初探
领导干部正确幸福观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