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中化学教材中实验问题的几点思考

2015-05-30周双莉

关键词:思考

周双莉

【摘要】目前人教版教材中的化学实验相对旧版教材在形式与内容上有了很大的改革和创新,但对某些实验的科学性、安全性和简约性关注不足,笔者对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反思,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通过改进实验方案,解决了教材中实验存在的实验材料消耗多,实验准备工作量大,实验条件难以控制,成功率低等实际问题;实验内容的改进,可拓宽学生的视野,活用基础知识,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引导作用;紧密了化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能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及思考,对更好地发挥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材 实验问题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激发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教材中不断突出实验教学,注重了实验的创新与探索,并对实验内容、实验装置进行了严密而规范的设计。由于各学校经济条件不同,实验室装备水平不同,按课本的实验要求进行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有些实验只能演示,有些只能减少实验组数,降低了学生参与度,同时,课本的实验装置有些可能已经用了几十年了,虽然对培养学生规范操作有好处,但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存在诸如实验条件难以控制,实验现象不明显等问题。因此,因地制宜的利用现有条件,做出教材所要求的实验,能大大对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根据同行们的探索,以及个人在教学过程中的摸索,对以下实验提出改进建议。

1. Na2O2与CO2的反应实验。

实验时,取一干净的干燥管,两端放入少量疏松的玻璃棉,中间放置干燥剂( CaCl2 ),把干燥管的细口对准蘸有Na2O2的脱脂棉,用嘴吹另一端,脱脂棉很快就会燃烧。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省略了制取CO2气体的操作,节约了药品,同时,活用了生物基础知识,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钠的燃烧。

按教材的方法,实验过程中会损坏很多坩埚,如选用石棉网,实验后的石棉网不能再次使用,造成很大的浪费。实验中改用铜片,把铜片剪成方形,折起四边成盒状,将一绿豆大小的钠,吸干煤油后放在铜盒中,置于三角架上,用酒精灯加热,钠很快熔化、燃烧,现象明显,冷却,取出燃烧后产物,将铜片清洗干净,擦干以备用。实验的同时,学生对铜的物理、化学性质有了更直接的体验。

3. 钠在氯气中的燃烧。

取一支大试管,塞入带干燥管的胶塞,用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在干燥管里垫一层石棉绒或玻璃丝,在大试管中加入少量氯酸钾,滴入适量浓盐酸,立即塞紧带干燥管的胶塞,用一小块硬纸片盖住干燥管口。当向干燥管内投入有滤纸吸干煤油的绿豆大的金属钠时,金属钠在氯气里激烈燃烧,在干燥管里产生大量白烟(氯化钠固体)。再向干燥管投入金属钠,金属钠仍可在氯气里燃烧。本实验不需事先用广口瓶收集氯气,省去了把金属钠放入燃烧匙后,再用酒精灯加热这一操作,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易于控制。

4. 蔗糖水解实验。

按教材上的操作,该实验不容易成功,其主要原因是进行酸碱中和时,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量学生控制不好,可通过引入酸碱指示剂进行改进:在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0%的蔗糖溶液1 mL,并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3 滴稀硫酸( 1: 5 ),把两支试管放在水浴中加热5 min,向已加入稀硫酸的试管中滴加适量酚酞溶液,滴加NaOH溶液至溶液呈红色。再向两支试管里各加入2 mL新制银氨溶液,在水浴中加热3 min~5 min即可。实验中引入了酸碱中和实验内容,现象明显,成功率高,通过对比,学生体会了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与控制。

5. 淀粉水解。

按教材要求操作,实验容易失败,其原因是淀粉在H2SO4溶液和水中的溶解度都不大,大部分以固体形式存在,加热时容易炭化,用浓淀粉代替固体淀粉,在试管A中加入3 mL 20%的H2SO4溶液,試管B中加入3 mL水,分别滴加碘水,加热3 min~4 min,试管A颜色褪去,说明淀粉已经水解,而试管B颜色不变。在试管A中加酚酞,加30% 的NaOH 溶液中和至碱性,再加入银氨溶液,进行银镜反应,改进后,实验成功率明显提高。

6. 铝在氧气中燃烧。

按教材要求,课前需制备氧气,工作量大,连续、多次实验困难,可利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取一个250 mL集气瓶,先加入10 mL 15% 的H2O2,再加入一小药匙MnO2,瓶内立即产生O2,逐渐将瓶内的空气排出,用带余烬的木条验满,用毛玻璃片盖好备用。在一小块很薄的脱脂棉上撒一层铝粉,小心包好,用坩埚钳夹好,在酒精灯上点燃棉花,立即伸入盛满O2的集气瓶内,铝粉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该方法氧气随用随制,十分方便;H2O2分解产生的水可防止瓶底炸裂,不必在瓶内加细沙;脱脂棉做载体,使铝粉较分散,易点燃;拓宽了实验内容,验证了过氧化氢的性质及应用等知识。

7. 次氯酸漂白性实验。

按教材实验方法,所用氯气必须是干燥的,需使氯气通过浓硫酸方可使用;所用有色布条用红墨水染成,由于墨水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造成褪色速度较慢,尽管实验极为严谨,但实验用时较长,一定要在通风柜中操作,否则Cl2泄漏太多,污染严重。为此,在教学中对本实验作了相应改进,将布条改为花瓣,效果较好:将红色花瓣在太阳下晒干(可由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时,用排饱和食盐水取气法制取一瓶氯气,用两根两端带钩的铁丝钩住干、鲜花瓣各一瓣,同时挂于集气瓶沿,盖上毛玻璃片,可见鲜花瓣马上褪色,而干花瓣几乎不褪色,现象明显。

通过改进,解决了教材中上述实验存在的实验材料消耗多,实验准备工作量大,实验条件难以控制,成功率低等实际问题;实验内容的改进,可拓宽学生的视野,活用基础知识,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引导作用;紧密了化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能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及思考,对更好地发挥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 化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2]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 化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3]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 化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5).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猜你喜欢

思考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