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上的新闻发言人
2015-05-30
熟能生巧、巧能生精是新闻发言人得体表现的重要保证。那种平时不练,把重要“露脸”机会当作第一次“演练”并奢望成功的想法只能是空中楼阁
随着李克强总理3月15日新闻发布会的结束,一年一度的开年“大戏”两会也正式闭幕。
两会自3月3日始至3月15日止,历时12天,期间召开新闻发布会共计15场。分别是政协新闻发布会、人大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记者会、财政部记者会、农业部记者会、商务部记者会、环保部记者会、外交部记者会、工商总局记者会、立法法修改与立法工作记者会、人社部记者会、安监总局记者会、科技部记者会、央行记者会、国务院总理记者会等。
主讲《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课程的笔者用一周时间对实录和视频进行研究,得出了一连串相关数字,同时对发布会状况进行解读,希望与“在岗”和即将“上岗”的新闻发言人做一个分享。
第一,会议时长。15场发布会共用时1852分钟,平均用时123分钟,即两小时左右。其中最经济的两场发布会分别是农业部和安监总局,分别用时74分钟和73分钟。记者会“蛮拼”的当属科技部,用时222分钟,最大时差为149分钟。
第二,回答记者的数量。15场发布会共回答194位记者提出的问题,平均每场提问记者人数13人。其中农业部和安监总局回答提问记者均为8人,而回答提问记者最多的两场发布会分别是李克强总理的和外交部的,达到17人。
第三,回答问题的效率。 科技部部长回答一个问题最长用时43分钟,用字827个。 安监总局局长回答一个问题最多用字2845个,用时23分钟;两个部门分列用时和用字最多。而财政部部长回答一个问题最短仅用77个字,成为两会最精炼的回答。
第四,开场白。在政协和人大例行新闻发布转入记者会之外,其他13场记者会的开场白以商务部最为突出,即部长没有开场白,直接进入答记者问状态。科技部部长则以540个字的开场白拔得头筹,立法法修改与立法工作记者会以507个字的开场白紧随其后。
第五,口头语。在立法法修改与立法工作记者会上,其中一名发言人在历时3分47秒(回放视频)的回答中共说了16次“那么”、15次“这个”。同样在其他场次中也出现某些发言人不“啊”不说话、不“嗯”不发声的状况。
第六,参加次数最多与最少。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连续9次参加人大会议记者会,可谓是驾轻就熟,经验丰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则是第一次参加两会记者会,其首秀也是可圈可点。
新闻发布会是以新闻发布和回答记者提问,并通过媒体向公众传递信息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展现一个国家或者行政部门形象和工作状况的重要载体。两会的新闻发布会属于政府主导的例行新闻发布会。其主体一般是由指定的新闻发言人或者能代表相应级别、身居要职的官员担当。此次两会15场发布会,其中除吕新华和傅莹是以新闻发言人身份出席外,另有11场均以部门最高领导人身份出席,还有2场以副职身份出现。
如何能把握住全球媒体云集的契机,在公众乃至世界范围内树立良好的国之形象、部门形象,是需要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的。
如何才能成长为优秀的新闻发言人,从外交部的体制变化可以得到启发。2011年8月至今, 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从每周2次增至每周5次,其常态化的实战势必能积累丰富的经验。熟能生巧、巧能生精是新闻发言人得体表现的重要保证。那种平时不练,把重要“露脸”机会当作第一次“演练”并奢望成功的想法只能是空中楼阁。
值得一提的是,在两会上表现突出和出彩的两位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先生和傅莹女士均有在外交部长期工作的经历,他们的睿智与亲和力足以让参加新闻发布会的记者拥有获得正常信息之外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