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八华
2015-05-30王彦平
王彦平
【摘要】教育是每一个国家都重视的重中之重,近几年,随着中国的强大,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各国掀起了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潮,这势必是国人之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关键词】印尼;教学;感悟
2013年7月,中国大地一片欣然,我受宁夏侨办之托,远赴印度尼西亚从事中国画教学,荣幸之至,陪感欣慰。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飞行,来到了让我内心有些后怕的目的地——印尼,这个世界第四人口大国,华人占总人数约5%,世界华人最多的国家。无可非议,走之前也曾打听了关于这个国家的一些负面消息,但当我身临时,在我的心里才打消了那些言论。
印尼八华学校,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百年侨校,是印尼第一所开设中文、英文、印尼文的三语平民化学校,目前在校生达3500多人。该校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中国语言文化的传承,不以盈利为目的。除了全日制教学外,该校还为印尼当地平民子弟开设免费的汉语补习班、师资培训班等。学校注重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注重对学生的品德培养,在当地具有良好声望。这个已有百年历史的华文学校,虽然在历史中曾经有过磨难和挫折,但现如今,却似雨后春笋,如日中天,光硬件设施,可遇可求。“学以致用”多么明了,多么简洁,包罗万象的校训。“继承勿替,道德是崇”巧妙注释了百善孝为先。学校现已成为印尼最大的华语学校,三语教学,华语为先,从幼儿园开始,七成时间以华语教学,三成时间以英语教学,从小打好华文基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对于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也许不易感受到这一点,在这里,我才发现,他们如此的热爱中国文化,推崇中国文化,让我这个中国人感到了一丝内疚,一丝惭愧,祖辈们的东西, 我又会什么呢?
默罕默德有句名言,“要获知识,就到中国去”,是因为中华文化的渊源浩瀚。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有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我们的根。鲁迅先生说过一句名言:越是民族的东西越容易走向世界,越容易被世界所接受。
拥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在人类文明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深邃的思想、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灿烂的文化艺术。可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国人的精神根源,而且也是东亚大部分国家文化的归依。
学校推崇道德教育,以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廉、耻立足,将《弟子规》作为校本课程,每一位学生都要熟記于心,“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琅琅书声开启了华夏千年礼仪,不在中国,胜似中国。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有道家的清幽自然,也有佛家的博大慈悲,还有诸子百家的丰富精微等等,其中儒家唯物而现实的思想体系最具有代表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它对个人的文明养成、健康成长有很现实的意义。两千年前,孔子就倡导“仁”的思想,这是对个人品格的修炼和要求,是人自身所具备的一种素养,如果不去修行和实践,这种素养就会被溟灭。这些年来,我就在想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社会中,由于缺失了最基本的道德,
致使刑事犯罪和腐朽思想的抬头,甚至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这都是人性中“仁”字精神的丧失。孔子还倡导“礼”,“礼”乃世界之大道,是对社会秩序的一种要求。孔子“仁”与“礼”的思想不仅在中国人的行为和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也在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东南亚地区也广泛传播。这说明儒家思想具有人类思想意识的共性。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情感的载体、民族特征的直接表现、
民族凝聚力的所在。只有充分尊重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这样才能更大范围地团结海内外同胞,求得华夏民族的最大共识,从而使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记得有人说:“孩子的心,就像春天的泥土,播什么种,就发什么芽”,读诵圣贤经典,让他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陶冶性情,开阔胸襟,迈向圣贤之道。德行为重,知识次之,先学做人,后学作文。
我低下头,想起一个女强人的一句话,人生要多一点经历,不要让自己最后躺在病床上时,脑子里没有回忆。是啊,斗过,拼过,尝过人生的许多艰辛,走过,经过,有过生活的好多酸心。人生路上我们孜孜不倦,尽力拼搏,生活途中勤勤恳恳,努力追寻,只是梦依旧、事依然,辉煌没有铺满心中,甜蜜没有占满胸中,也许人生就是这样,生活既有温馨,也有酸痛,但不管怎样,我们无愧于岁月、无愧于自己的心-------
【参考文献】
[1]《从穆罕默德看伊斯兰教》 陈克礼
[2]《经典好童话》 编辑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