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音广场

2015-05-30

环境 2015年2期
关键词:洋品牌奶农奶业

《北京商报》

“倒奶”是市场出清的表现

在市场上,对优质乳制品的需求旺盛,而优质乳制品要求企业管理不能失控。此前,国内乳企之所以接连被丑闻绊倒,就在于控制力严重不足,在源头、生产加工等一系列环节无法控制质量,产品参差不齐。市场竞争之下,国内乳业不可避免地要自建牧场,要努力打通产业链,建立起自己品牌的声誉。这种大工业、集约化的发展趋势,自然让零散的奶农日趋边缘化。这是市场自身结构调整的结果,对于弱势奶农应给予必要的帮扶,但市场结构调整的大势难逆。

一个市场结构的调整,必然伴随着供求力量的消长和冲突。过剩的产能找不到一般需求来买单,而高端需求则得不到充足的供给。在这种矛盾中,市场一定要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促使供求关系在一个新的水平上达到均衡,淘汰不适应新需求的产能,淘汰不适应新需求的生产方式。对乳制品而言,便是淘汰分散的小家小户的作坊生产方式。“倒奶”是市场出清的表现,是市场进入新增长周期的可能。只有带来阵痛的市场出清,才能将资源配置到位。

《南京日报》

奶农“倒奶”当促奶企自省

奶业是竞争充分的开放性行业,“奶贱伤农”虽然令人同情,但也要看到,这是市场竞争、供求规律使然。那些质量不过硬、品牌打不响的乳制品企业必然要在竞争中淘汰,相应的也倒逼那些小而散的养殖户转型,这对于奶业养殖的规模化经营,对消费者来说是件好事。毕竟放在超市货架上的奶制品不管“姓中姓洋”,都没有品质放心、绿色安全来得重要。

洋奶粉的冲击与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两者紧密关联。目前,进口奶的价格呈现下降趋势,价格越来越低,销量也是稳中有升,而国产奶却是价格持续走高,销量大幅跳水。这足以警示国内奶企,亟需加快赶超洋品牌的步伐,依靠转型升级做优品质,提升品牌,通过增加采购和销售份额,扩大对养殖业者和消费者两个群体的覆盖。“倒奶”眼下是伤农,但真到了质优价廉的洋品牌满街都是的时候,“倒奶”的恐怕就该轮到国内奶制品企业了。

《陕西日报》

治愈奶农倒奶之痛需开乳业转型升级“药方”

奶农卖牛倒奶,是乳业生产链条遭遇转型升级时的“适应不良综合征”,奶品质量标准提高,层层传导,奶农作为链条最弱势的一环,面对震荡几无抵抗之力,才出现了较为极端的事件。

单纯地把奶企当成奶农倒奶的“替罪羊”,或是单纯地把奶农倒奶归结于奶农市场意识太差,这些声音都是有失偏颇的。不难发现,虽然国家在加大力度推动奶牛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但散养户仍占有一定的比重。散养户由于缺乏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理念,养殖效益明显偏低,也很难消化近些年饲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不断上涨的压力,再加上其对奶牛疫病防治不力和生鲜乳质量把控不严,他们生产出的原料奶常常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于是,散养户供应的原本品质就不高的本地原奶自然会最先被淘汰。

目前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当地乳业正值寒冬,不应当把问题的矛头对准某一方,而是需要整个行业共同抱团取暖,共谋发展,才会迎来乳品产业的美好春天。

猜你喜欢

洋品牌奶农奶业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抗议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共同推动中国奶业全面振兴
奏响中国奶业发展新篇章
奶农“倒奶”无关“姓社姓资”
净水产业国产货 披“洋”皮卖高价
洋品牌“牛”,不过是击中了中国的软肋
欧盟补助28.1亿元给英国奶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