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生产率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

2015-05-30杨潇

关键词:通货膨胀政治经济学生产率

摘要:生产率是影响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本文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研究了生产率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基于理论研究论述了我国不同行业的生产率对行业内通货膨胀的影响及现状分析。

关键词:生产率 通货膨胀 政治经济学

1 概述

通货膨胀是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的上涨现象。通货膨胀造成的恶劣后果就是物价不断上涨,货币购买力不断下降,由此工人实际工资急剧下降,生活日益贫困,尤其农民等小生产者则因为物价上涨过程中,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扩大,不得不以高价购买工业生产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低价出卖自己的农产品和手工产品,因而更加贫困。而通货膨胀却给垄断统治阶级带来极大利益。他们通过利用国家用机器滥发纸币从劳动人民那里掠夺来的大部分财富转入自己的腰包。CPI是测度通货膨胀的指标之一,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以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于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传播速度快、波及面广等特点,所以被广泛使用。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很多,比如国际汇率、经济危机、国家税收、劳动生产率等,本文主要从生产率角度分析我国不同行业通货膨胀的现状及原因。

2 理论研究

2.1 生产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2.1.1 通货膨胀形成原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通货膨胀产生的主要原因即:相同单位的资本要求得到相等的投资回报,即资本无差别化。然而现实中资本无差别化不可能存在,这往往受到资本进入行业或产业的难易程度影响。所以资本进入行业或产业的难易程度产生了利润平均化的级差,这种行业或产业之间客观存在的级差利润率可以在完全市场条件下取得某种均衡,这种均衡一旦被打破,就会拉大行业或产业之间的利润率比率,从而产生通货膨胀。举例说明,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制造业由于供应产业链的资本转移给生产带来高成本,企业利润下降,综合成本增加,原来有20%以上的利润而现在连8%都不到,但我国房地产平均利润最少也有25%,所以非房地产企业不得不考虑产业转移或分散投资房地产来面对风险,这使得产业之间的级差利润率的均衡在完全市场条件下被打破,拉大了行业或产业之间的利润率比率,从而产生通货膨胀,具体表现在一方面是房地产业资金供给过剩,另一面是制造业资金需求不足。

2.1.2 生产率对通货膨胀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技术创新会使生产率得到提高,当企业降低了成本同时保持合适的利润率时,适当增加劳动力支出(工资),保持合适的消费支出,科技创新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无疑将使资本经济快速增长,同时使个人可支配的财富更多,但这只是理想状态。企业的本质是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这就决定了资本要压低劳动力价值(工资)的本性,其结果是当单位产量随新资本投入和技术创新提高时,工人的工资增长并不与通胀一致。当生产率增长低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随着工资上涨,生产成本也必然上涨,推动价格上涨,通货膨胀的压力将越来越大。因此,生产率的增长高于或等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高于或等于工资增长率,是抑制工资成本推进型通胀的必要条件。

2.2 通货膨胀与商品价格的关系 一般来说,通货膨胀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引起商品或劳务价格的上涨。但是,由于人们往往强调的是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之间的联系,却忽视了两者之间的重要区别。

首先,在时间上,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之间有个时滞效应,不是同时发生的经济现象,物价上涨是通货膨胀达到一定水平的现象反映。其次,通货膨胀率不等于物价上涨率,两者的计算方法不一样。通货膨胀属于货币供应量过度增长的情形,而通货膨胀率就是这个超出部分货币供应量与正常部分需求货币量的比率;物价上涨率反映的是物价总水平的上涨率,两者有联系但不完全相等。再者,物价上涨的原因不完全是通货膨胀引起的,我们知道市场经济下商品和劳务的供求关系是影响物价的重要因素。

3 基于不同生产率的行业通货膨胀分析

3.1 国际贸易商品相关的行业 劳动生产率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看人均GDP。中国的人均GDP大约从1979年的300美元升到了2005年的1690美元,平均每年的增长率达到大约7%。从而可以得出结论,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是在不断上升的。人均GDP的快速增长,反映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则意味着平均工资的上涨,2001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是6860元,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19109元,工资涨了将近3倍(统计年鉴数据)。随着工资上涨,生产成本也必然上涨。据统计,2003年至2008年上半年,我国全部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的年均增长率均超过了同期经济增长率,而且增速逐年提高,2007年的增速更是达到了1999年以来的最高增速,但产品价格主要决定于市场供求关系,企业产品售价可能涨,也可能不涨。企业为了保持国际竞争力不得不通过技术进步吸收生产成本的上升,这样企业产品的价格可以不上升。这种特性在于国际贸易商品相关的行业更为明显,因此技术进步有助于抑制由于劳动生产率及工资上升导致的通胀压力同时减少了生产成本。

3.2 非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

3.2.1 非国际贸易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非国际贸易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就是生产一定产量所必须投入的生产要素中,劳动投入的比例高于其它生产要素比例的产业。这些产业占用资金少,设备的技术程度低,容纳劳动力较多。如服务业。一般来说, 非国际贸易商品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进步一般并不明显,如理发、餐馆等。可以说,中国的理发师、厨师行业的生产率水平和美国的同行业的生产率水平差不多。对于非国际贸易商品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投入是商品生产的主要投入要素之一,劳动成本的快速增加对该行业的通货膨胀就造成很大的压力。

3.2.2 非国际贸易的知识密集型行业。非国际贸易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就是涉及复杂先进而又尖端的科学技术才能进行工作的生产部门和服务部门,但所从事的工作、产品与国际商品联系不大。它一般的特点就是行业、部门或企业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比较高,而同各行业、部门或企业所用手工操作人数比较少,比如说教育。市场平均工资上涨时,非国际贸易商品与服务的价格就必须随工资上涨而上升,因为行业的自动化或者机械化的特性,企业生产率提高的空间不大,无法通过技术进步来吸收成本上升,同时也无法利用廉价的劳动力优势。结果是,非国际贸易商品的知识密集型行业面临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以我国教育行业为例,表1为教师年平均工资与我国GDP数据表。

表1 教师年平均工资与我国GDP数据表

數据来源于统计年鉴。

从表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数据:1991年到2000年,教师年平均工资增长率为16%,我国GDP年平均增长率为17%,可见教师平均工资增长率低于我国GDP增长率。因此中学教育在20世纪末期,教育行业的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而且流失的教师水平,大多都是能力较强、素质较好的教育教学骨干。从教师的流向不难看出,他们大多数选择待遇较好的私办学校、公司、合资企业或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类似行业,这就说明教师的流向主要是经济利益驱动的。从利润率角度看,当教育行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客观存在的级差利润率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市场化条件下逐渐取得某种均衡,这种均衡一旦被打破,拉大了教育行业与产业之间的利润率比率,从而一定程度加剧了通货膨胀。

4 小结

现实生活中,生产率的提高会引起生产成本的下降,当生产率的增长高于或等于工资增长率,生产率抑制了工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低于工资增长率时,就会推动通货膨胀。因此,与国际商品相关的行业因为注重技术改造,从而减小了通货膨胀压力;劳动密集型行业由于依靠国内廉价劳动力优势,因此目前通货膨胀压力还不明显;技术密集型企业随着社会经济转型以及行业利润率的平衡被打破,将面临很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参考文献:

[1]葛守昆.通货膨胀是价格问题还是货币问题[J].学海,2011(3).

[2]周其仁.中国做对了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

[4]丁喆.我国通货膨胀的诱因[D].山东大学,2008.

作者简介:杨潇(1984-),男,甘肃庆阳人,助教,教师,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规划。

猜你喜欢

通货膨胀政治经济学生产率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
国外技术授权、研发创新与企业生产率
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成因剖析及其对策探究
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城乡差异分析
通货膨胀与人民币升值长期并存现象的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对通货膨胀传导机制的经济计量性检验
关于机床生产率设计的探讨
构建更确当政治经济学刍议
黑格尔、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