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双三元”办学模式的支持条件及路径思考

2015-05-30余立衡

南北桥 2015年2期
关键词:办学模式职业教育

余立衡

【摘    要】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结合中国国情创建的“双三元”办学模式能有效地促进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分别在“政校企”、“行校企”范畴内形成合力。本文提出“政校企”、“行校企”分别在需求、责任、利益三种要素条件趋同下才能凝聚出最大合力,并基于此提出“双三元”办学模式发展的几点路径思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  双三元  办学模式  支持条件  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2.112

办学模式是指兴办和经营管理学校的体制机制的特定样式,通常是由办学资源的特殊属性及特殊组织结构形式所决定。“双三元”办学模式是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在借鉴德国校企结合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创建的“政校企”、“行校企”协同融合(即,以政府为主导,以学院为主体,以企业为支撑的“政校企”,与以行业为指导,以学院为主体,以企业为支撑的“行校企”)的一种合作办学模式。

一、“双三元”办学模式的支持条件

在“双三元”办学模式框架下,通过合作创设开放式、立体化的合作办学平台,形成人才培养的利益相关方“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要让利益相关方在“双三元”框架下凝聚出最大合力,需要找出共同的要素条件。

1.需求要素趋同。“需求”是驱动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政府、企业、学校主体之间都有自己的需求,但同时三者间存在需求的交叉点,即三者存在“共同需求”。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来看,“共同需求”的寻找是利益相关主体利益博弈的过程。政府、企业、学校关于共同需求的表现为从地区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发展诉求与学校设置层面寻找利益共同点,目标是实现总体利益的最大化。同样,行业、企业、学校之间也存在“共同需求”,表现为行业在办学层面和专业设置层面探寻利益共同点,行业内企业发展与学校办学过程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寻找利益共同点,具体表现在人才、科研、生产、信息等方面的共同的利益诉求。需求趋同是“双三元”办学模式的原动力,是相关利益主体长效合作行为的前提条件。

2.责任要素趋同。“责任”在这里主要指各主体应当尽的义务。各主体需求趋于一致,并不意味着他们会进行共同的行动。要顺利的进行共同行动,各主体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从实践层面来看,政府、行业、学校能认识到共同行动的重要性,但很多企业不想参与行动,出现种种“搭便车”现象。因此,达成共同行动,需要对各主体的权责进行约束。虽然,共同体的建立需要主体间的不断协商,但这种协商也需要基于一定的约束机制。现代社会中各主体之间的约束机制主要是通过“契约”来实现的。政府承担着维护公共利益的职责,对于校企合作的关系进行统筹和监督,行业则发挥协调和指导作用;而企业除了赚取利润之外,还需要更多地承担起“企业社会责任”;职业学校作为“公共品”其职责是服务学生和服务社会,而服务社会的能力主要通过人才培养质量得以体现,不断加强自身服务社会的能力是职业学校的职责所在,这需要学校积极主动的与社会加强联系。通过各主体的各司其责,“双三元”办学模式才能顺利运转。

3.利益要素趋同。“双三元”办学模式是资源有效整合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政校企”、“行校企”等各主体分别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协调发展以获得最大的收益。由于职业教育各相关主体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同时,各相关主体参与职业教育的程度不同,贡献存在差异,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利益分享机制。利益分享机制是基于利益分享经济观的制度设计,根据参与职业教育的主体的贡献率以获得相应的收益,具有激励和约束的功能。

二、“双三元”办学模式的发展路径思考

通过对支持条件的分析会使“双三元”办学模式的发展有“土壤”可依,基于此,提出其发展路径的几点思考:

1.政府引导,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政校企”、“行校企”双三元办学模式的构建,离不开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集体认同,形成积极的“公众舆论”,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职业教育由于长期受到社会传统观念、现行体制、社会风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明显吸引力不足,缺乏社会认同。因此,在政府层面加以积极引导和支持,推进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通过政策指引支持职教体系优化结构,注重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打通中高职衔接渠道,理顺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关系;在中微观层面,在行业的指导、企业的参与下,学校要根据当地产业体系特征相应地对专业与课程进行调整。其次,要转变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长久以来形成的文化观念,都是将职业教育等同于“普通工人”的教育,是“差生”的“收容所”,与普通教育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政府应积极推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立交桥”的构建,破除困恼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为职业院校的学生建立起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尊重技能、尊重劳动的社会文化氛围。再者,针对新形势下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技术更新提速的时代特征,政府适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支持和保障职业院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降低“不确定性”因素给学生带来的不安感。最后,在当前社会各职业的薪酬对比中可以发现,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劳动收入仍然偏低,应提升就业质量和劳动收入标准,使技术、技能从业者有充分的物质保障。

2.“政校企”、“行校企”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在“政校企”范畴,政府作为宏观主体在“双三元”办学模式中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结合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人才发展等战略从整体视角出台相关政策。出台相关政策对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进行充分调动,对企业应尽的职责进行约束,对于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进行及时的鼓励,企业除了获取经济利益之外还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政府对于职业学校的自主发展给予积极支持但不取代职业学校的自主发展。在“行校企”范畴,行业通过自身发展的特点,让企业参与到学校培养的人才标准和质量规格的制定中来,使人才与国家和市场需求进行接轨,并根据经济发展趋势对学校结构体系和专业设置做出指导,学校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国家、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培养人才,人才培养规格需要与社会发展趋势相一致,同时,学校加强办学自主权,主动与企业加强联系,建立共赢合作关系。

3.政府保障、行业搭台,校企合作由行政驱使转为自觉行动。整体来看,我国职业教育的两大主体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平台是缺失的,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高,“熟人社会”的校企合作路径使校企合作具有随意性的特点。“双三元”办学模式则首先通过政府建立对学校和企业的调控机制,对学校和企业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通过立法明确企业的职责,以改变“搭便车”的现象,使所有的企业都能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负起责任。其次,政府、行业和学校对于合作企业的资质建立要建立严格的准入标准,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资质参与校企合作,不同专业及课程的建设、师资的发展、人才的培养等需选择不同的合作方式和不同的企业,对于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积极的鼓励措施,如税收的优惠、资金的扶持与奖励等。再者,行业牵头搭建有效的校企合作平台,以改变原来校企合作的随意状态, 通过搭建平台使校企获得联系和互相选择的渠道,互利互惠,行业、学校、企业间构建“利益共同体”,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平台进一步加强工学结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行业、企业则在校企合作中收获人才成果,各方需求均在平台合作中得到有机结合。最后,政府需对校企合作行为进行监督,行业对校企合作行为进行指导。

“双三元”办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其目标是为解决政府、行业、学校、企业不能形成合力这一核心问题切入的,能有效促进各主体在不同层面间合力的形成。通过这一平台,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各主体分别在“政校企”、“行校企”范畴内有效参与人才培养,功能上实现了教学、实训、生产、研发、服务等多位一体,创设了立体化的育人环境,有助于实现多元办学模式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融合,是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一种有效尝试。

参考文献

[1]刘华强.以“双三元”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3,(1):133-138.

[2]刘华强.“双三元”:高职教育的中国化之路[N].光明日报.2013-04-20:10版.

[3]曾令奇.我国高等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2006,(5):28-29.

[4]赵军.“共同体”视域中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境遇与路径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12,(17),19-24.

[5]赵军.职业教育共同体研究[J].职教论坛.2013,(22):54-58.

[6]张芳芳.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高职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办学模式职业教育
试论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的教学改革与教师队伍建设初探
坚持市场化办学 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虚拟工读学校:新常态下探索工读教育办学的新模式
论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变革
基于“中德深度校企合作”高职办学模式的探索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