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教视角下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探讨
2015-05-30任永辉
摘 要:现代职教视角下,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根据高职特点做好教学设计,立足提高实效,开展实践教学,充分体现高职教育职业性、应用性、岗位性的特点,注重学生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等方面的培养与教育。
关键词:高职院校;现代职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环节,是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现代职教视角下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教学要充分体现高职教育职业性、应用性、岗位性的特点,注重学生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等方面的培养与教育。
一、根据高职特点做好教学设计
现代职教视角下,高职院校“基础课”要遵循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品质养成的基本规律,着眼于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实现从“知性教育”向“知行合一”的转变。
1.教学思路
基本理论与职业素养相结合,从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出发,系统设计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纪律和职业价值观。
基本理论与职业现实问题相结合,依据高职生思想道德形成和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系统整合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回答学生在成长、成才和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有关人生、事业、理想等方面普遍关心和迫切要求解决的德行修养和职业现实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基本理论与职业道德实践相结合,根据高职生认知特点和规律以及教学与实践一体化的要求,突出实践教学,明确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致性和整体性。对应每一教学模块系统设计实践主题、实践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固化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2.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及高职教育的内涵、特征、发展趋势;树立远大理想,继承爱国传统;领悟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投身人生实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了解社会主义道德基本理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社会主义荣辱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通过课程教学,帮助学生完善“三种认识”,即认识社会、认识职业、认识自我;增强学生“四种能力”,即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交往,逐步提高学生走向社会所需要的思想、文化、身心、法律、职业等方面的素质,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纪律,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终身发展。
3.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构建,建立在对有关文件精神和教育部统编教材认真研读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基础课”与高职生的实际和职业生活联系不紧密的状况,从加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入手确定课程内容,将本课程内容分为三大模块:
(1)思想道德教育。主要进行理想情操教育、人生价值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主要提供总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前提,重点解决学生成长、成才的历史定位和时代方向问题,使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能力,提升职业实践中德行规范的意识和能力。这一模块共四个专题,“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和“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
(2)基本法制教育。主要进行法律体系教育、法治理念教育,旨在帮助学生知法用法、守法护法,增强法律素质,初步学会并运用相关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职业生活领域的现实法律问题。这一模块共两个专题:“领悟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和“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
(3)职业规范教育。主要进行道德与法律教育,旨在提供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和个人品的养成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锻炼学生的高尚品格。这一模块一个专题,“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二、基于产教融合推进“两个融通”
高职院校“基础课”要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具体要求出发,基于产教融合推进“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融通。
1.与行业企业文化融通
在课程教学中融入行业企业文化的创新性、诚信观、质量观、安全观,融入行业的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推进建筑“产业文化进校园,工业文化进教材,企业文化进课堂”, 重点开展《建筑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促使学生形成职业化的工作技能、工作形象、工作态度和工作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学习上做到刻苦钻研、务实求新,在工作上做到孜孜不倦、兢兢业业,在技术上做到注重细节、精益求精,树立建筑大计、质量第一的意识,修筑经得起时间和灾害考验的精品建筑。
2.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融通
实践教学项目从职业规划、职业榜样、职业角色、职业法规、职业行动五个方面全面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融通。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立志于本职岗位实现人生价值的职业目标,明确行业基本规范和执业道德规范,使学生增强对所学专业、今后所从事行业(职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和遵纪守法习惯,规范日常生活行为,自觉养成严谨的学习生活习惯,以适应现代企业对员工的纪律要求。
三、立足提高实效开展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能有效体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开展实践教学能促使学生在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基于“三个结合”设计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与人才定位结合。要将“基础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制作等)有效对接,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培养优秀人才为导向,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紧密结合专业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着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2)实践教学与学生实际结合。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确定实践教学主题,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实践交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亲力亲为,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创新性思维,增强实践教学对学生的震撼力、影响力。
(3)实践教学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结合。教师是实践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基础课”实践教学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模式,在实践教学中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创新创造性思维,让实践教学真正起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2.通过“三位一体”开展实践教学
(1)课堂实践教学。任课教师还可在课堂上采取除讲授以外的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形式,如案例教学、视频教学、演讲讨论、模拟情境等。在这些形式的活动中,学生不仅要搜集、分析、整理相关资料,还要进行一些必要的校园或社会调查活动,具有明显的实践性。这是“基础课”实践教学中最常见、最容易操作的形式。
(2)校园实践教学。任课教师可组织所授课班级的学生参加在校园内开展的各个部门或学生团体组织开展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学生团体活动、专家讲座报告、文化艺术活动以及技术技能竞赛等。校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环境,良好的校风学风对学生成才的意义是显著的,在学生的课余时间结合实际开展的校园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参与面广,能够丰富“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3)社会实践教学。可让学生在任课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深入社会进行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基地教育以及专业实训等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通过“掌握理论—开展实践—思考升华”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增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高职院校“基础课”必须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具体要求出发,配合专业教育,基于产教融合深化“基础课”教学改革,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刘文娟.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07).
[3]林清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模式简论[J].文史博览,2006(08).
[4]任永辉.工学结合视域下的高职“基础课”教学[J].中国建设教育,2011(Z3).
[5]任永辉.建设类高职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理论观察,2014(02).
(作者单位: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