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让昔日水乡重现风貌
2015-05-30丁媚英
丁媚英
顺德近年来按照“先截污治理、后景观提升,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为辅”的新思路,加强河涌整治与污水治理,努力让昔日水乡风貌重现,为水乡人营造更好的宜居宜业环境。
地处岭南水乡的顺德,是一座河网密布的城市。区内大大小小、纵横交错的河涌如同一条条血脉,为这座城市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给这座城市增添了更多的灵性与生机。
然而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河涌带来了沉重压力,部分河涌甚至出现黑臭现象。对此,顺德近年来按照“先截污治理、后景观提升,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为辅”的新思路,加强河涌整治与污水治理,努力让昔日水乡风貌重现,为水乡人营造更好的宜居宜业环境。在2014年佛山五区河涌达标率每月排名中,顺德多次名列第一。
因地制宜,确保治污效果
花红草绿、郁郁葱葱、环境幽静……眼前这个花草点缀的村中公园,位于顺德区乐从镇良村东北片区。而公园的底下竟是污水处理站。如果不是经当地环保工作人员陈劲介绍,很多人往往想象不到,小小公园还内有“乾坤”。
“良村共建了3个片区污水处理站,另外两个污水处理站分别在西片区和南片区,也是采用污水处理设施地埋,上面修建成公园的这种形式。”陈劲介绍说,通过铺设排污管道,良村各家各户的污水截流后集中到这3个公园式污水处理站,经过“沉淀+厌氧+高负荷地下渗滤”一系列的处理之后,本来恶臭、浑浊、乌黑的生活污水,变成了无味透明的清水。
“片区污水处理设施与休闲公园的完美结合,扭转了村民对污水处理站的印象和态度。”陈劲介绍到,一开始说要在村里建污水处理站,村民都不愿意,担心污水处理站会带来新的污染。但建成之后,既解决了原来废弃河涌的黑臭问题,村民娱乐休闲还多了一个新去处,村民大赞这是“民心工程”。
“实际上,良村污水处理站只是顺德推进农村污水分散处理工程的一个缩影。”顺德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市政公用科科长郭达光说,截至2014年12月底,顺德规划建设的121个农村分散污水处理项目,已建设成49个,正在施工54个,进行招标6个,其余项目也已开展前期选址或可研的准备工作。
据介绍,顺德河涌纵横交错,在过去三十年“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工业化历程中,多数河涌都遭受不同程度污染。为此,顺德曾多次投巨资治污,但由于辖区内的村居位置分散,城镇污水管网短期内不能收集农村分散的生活污水,以致于污水处理出现一些“死角”,内河涌水污染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根据多年探索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为提升生活污水处理的实际效率,顺德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先截污治理、后景观提升,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为辅”的新思路。
“在顺德全面铺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就是体现‘因地制宜、截污优先、同步治理的原则。”郭达光告诉记者,对2016年前无法实施管网建设的或周边河涌已出现超负荷污染现象的村居,都将加快进度,通过铺设小型管网、建设小型处理设施进行单独处理,减少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涌的情况,提高内河涌自净能力。
建管并重,造就水清岸绿
农村分散污水治理设施的建设能有效解决村居分散污水的截污问题,减少河涌污染压力。但在郭达光看来,农村分散污水治理设施的建设,依然只是城镇集中污水处理厂的过渡和补充。“按照‘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为辅的设想,集中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依然是顺德解决污水排放的‘主力。”
针对顺德每个镇中心区的商业、人口较为集中的特点,顺德从2001年开始,全面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工作,至2007年,共有11间城镇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形成了镇镇有污水处理厂的格局。近几年,根据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以及市民对污水处理的呼声,顺德又推进了城镇污水处理厂二期、三期等扩建工程。
截至2014年底,顺德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总处理能力达47.5万吨,配套管网270多公里。目前还有9个在建项目,总处理能力为80.5万吨/日,配套管网300多公里。预计到2015年底,城镇污水处理总规模将达到80.5万吨/日,“以2014年顺德城镇用水量100万吨计算,届时城镇污水处理率将达到98%左右。”郭达光说。
同时,顺德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也不断调整工业格局,开发集中工业区,逐步整合分散的村级工业区。这些集中工业区基本配套专业工业废水处理厂,如杏坛和均安的漂染废水处理厂等。目前,顺德已建成的工业污水处理厂有4间,日处理能力达到12.92万吨,分别处理漂染、电镀等工业废水。
“在顺德确定的‘先截污治理,后景观提升的水环境综合治理思路中,截污治理还采取‘建管并重的做法。”据顺德区环运城管局提供的介绍材料,在全面推进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以及建设调水工程的同时,该区还注重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和收集管网的日常管理工作,以确保污水得到有效的处理。
据介绍,除了日常检查、出水在线监控等常规手段外,顺德还将利用其它手段对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一是开发污水处理厂(包括城镇污水和工业废水)远程监控系统,时刻监控各污水处理厂中控系统的各项指标,实时掌握各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情况,一旦出现异常,立刻整改;二是开展污水管网QV、CCTV视频检测工作,摸清管网和拍门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整改。
那么,监管工作是否到位?整治效果如何?记者在乐从镇的沙良河找到了答案。
小桥静卧、碧波万顷、高楼相伴,居民或散步或闲聊……改造后的沙良河,“一河两岸”褪去了旧衫,昔日水乡风貌重现乐从。家住与沙良河只有一墙之隔的陈大姐说:“治水前可不是这样,那时候的水又黑又臭,经过这里的行人都巴不得加快步伐赶紧离开。”
软硬兼施,保障工作推进
“顺德生活污水处理各项工作虽已启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人民群众的要求、与生态创建和环境保护的标准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必须加倍努力。”顺德环保部门的一位负责人表示。
治是一笔巨大的投入。初步统计显示,即使目前顺德内河涌水环境整治以“截污”工程为主,但按制定的污水处理、工业废水治理等各项工程建设任务,需要投入接近70亿元,其中污水治理投入约40亿元,使区、镇两级政府的财政压力倍增。
“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如此大的投入,如果全部由政府财政支付,不但会大幅增加政府财政压力,还会导致建设进度缓慢。”记者了解到,为保证工程的顺利推进,顺德采取了“多渠道融资”的模式。
顺德区政府除将每年征收的污水处理费全额下拨给镇街,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支付建设、运营费用外,还专门从区财政中设立了3.9亿元的“以奖促治”专项扶持资金,通过各种考核制度,使镇街将有限的资金向农村污水分散处理工程倾斜,支持各镇街开展农村分散污水治理设施建设。
与此同时,顺德鼓励各镇街采用BT、BOT等模式征集资金,将社会资本引入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同时,顺德更采取“特许经营,引入社会资本”的方式,在龙江镇试点分散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工程。
如果说,给予资金的扶持是顺德推进内河涌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软”措施,那么,将其纳入绩效考核、加强综合执法就是“硬”保障。
自2013年开始,顺德就结合佛山市环保责任考核,将“一河一策”纳入到考核体系;将内河涌水质提升纳入“美城行动”考核内容;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农村分散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分散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工程纳入区对各镇街的绩效考核。“通过各种绩效考核,促使镇街重视,将有限的人力、财力资源倾斜到内河涌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郭达光说道。
围绕水做好生态文章,尤其是打击向水体违法排污行为,顺德绝不手软。为减少各类非法污染源对内河涌的污染,顺德近几年更加大了执法力度,在全区组织开展了主干河涌排污口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偷排企业的执法力度以及全面清拆违法禽畜养殖场等行动。
仅2013年,顺德对辖区内畜禽养殖业、重点污染工业行业开展密集式整治,清理“窝棚猪”和违法畜禽养殖场2068个,面积超过87万平方米,关闭违法违规企业312家。
在2014年9月10日至12月25日期间开展的“铁腕治污”百日行动中,顺德共排查企业3181家,责令整改1625家,环保立案查处283家;对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的15家企业移送公安机关侦察,已依法刑事拘留21名相关企业负责人。
相信随着顺德治水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强力推进,昔日水乡美貌将越来越多地重现在顺德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