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 砥砺前行
2015-05-30沈立黄慧诚
沈立 黄慧诚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在全球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2014年,东莞经济在艰难增长中继续努力推进转型升级。
全市经济增长速度依然较缓,全年GDP同比预计增长7.6%;但经济结构正在优化,沿着积极向好的态势发展。全市高技术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1%,先进制造业的增加值增长14.6%,提前完成了中央国务院批准的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中定的2017年的目标。
攻难关、闯险滩——步入转型升级攻坚期、深水区的东莞经济增长如此,环境保护亦然。
人们欣然发现,一年来,在创建国家生态市的目标指引下,尽管步履艰辛,但一些多年来难啃的环保“硬骨头”被悄然拿下,一些设想多年的环保新工作正破冰前行……
勇于创新,
加快环保专业基地建设
洁净宽敞的道路,整洁有序的厂房,纵横交错的废气废尘统一收集管道;近处的污水处理设施在有条不紊地运作,远处供热锅炉的烟囱正向外冒出白色的蒸汽。
这是记者近日在“中国羊毛衫名镇”东莞大朗环保基地见到的景象。基地负责人、东莞市远大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钟达光告诉记者,园区第一期总投资1.8亿元,今年7月初投入试运行。目前已有170多家企业签约入园,其中130家已投入生产。园区二期建设用地方案已上报审批。
据东莞市环保局审批科同志介绍,2014年东莞环保专业基地工作取得较快发展。截至当年底,全市7个环保专业基地完成年度投资约5.47亿元,是历年来投资最多的一年。在沙田基地电镀、印染废水处理站,已建成在线监控设备、已接纳15家电镀企业、9家印染企业生产废水集中处理;麻涌电镀废水处理站二期正在施工建设,已接纳81家电镀企业、1家印染企业生产废水集中处理。常平基地供热管道完成建设,废水处理站进入调试阶段。
电镀、印染是电子、制衣等许多产业必不可少的生产程序,同时也是重污染产生的主要源头和环境监管的重点难点。建设专业园区,集中生产治污,成为解决这些行业发展问题的现实途径之一。2006年底,东莞决定规划建设7个环保专业基地。
“统一规划、统一生产、统一治污、统一监管。”环保园区建设设想固然很好,但在实践推进中面临诸多困难,包括如何要求园区外企业入园、增加的经营成本如何核算、谁来建设园区、用地指标等等,导致许多地方包括东莞环保园区建设进展缓慢。
再难也要上。2014年,东莞生态市创建工作结合实际,将环保基地建设列为一项重要内容,各级环保部门以勇于创新的智慧和谋略,开创了基地建设新局面。
以大朗环保基地为例,据镇环保分局同志介绍,该基地曾是东莞市环保专业基地中最迟破土动工的一个,建设工程在2013年9月才正式开始,如今一跃走在了所有环保专业基地的前缘。该基地得以较快推进,一个成功经验就是当地羊毛衫行业协会的积极参与,前期园区征地工作由政府负责,后期投资建设运营则由企业负责。据悉,园区投资的主要股东也是当地羊毛衫生产商,从事该行业已经有几十年。“其实,我们几个人投资建设经营这个园区,主要不是为了赚钱,更多地是为了推动大朗毛纺织业长久、健康地发展。”钟达光说。
羊毛衫生产商的参与和示范,有利于园区建设,有利于企业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推动园区外企业入园生产。“当然,环保专业基地建设还是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加强环保执法,让每一个企业都能把环保纳入成本,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钟达光认为。
面对企业的心声,2014年东莞环保局不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累计出动执法人员82925人次,检查企业34288家,发出行政命令2265宗,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1678宗,处罚环境违法行为2047宗、罚款6598.330946万元,并向公安部门共移送涉嫌犯罪案件12宗,有力地打击了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壮士断腕,
引导“两高一低”企业退出
繁花满地,绿叶似锦,碧波荡漾,小桥流水,蜿蜒绿道,水陆并进,好一片岭南水乡美景!不是置身其中,很难想象在工厂林立、寸土寸金的穗莞麻涌交界处,竟保存了这么大一块风水宝地!
这块风水宝地就是2014年2月建成的东莞市麻涌镇华阳湖湿地公园。公园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湿地总面积16平方公里),位于麻涌河等主要水系的交汇点。过去此处因地势低洼,经常受潮水淹浸,农民耕作积极性很低,加上沿河两岸工厂、养殖场林立,此地曾经一度出现过大片弃耕抛荒的现象,生态环境也受到极大的破坏。但随着湿地公园、水上绿道和新基古村落的相继建成,麻涌人气渐长。近期,从广州、增城等地慕名而来的游客更是不断增加。
昔日深受污染之苦的地方,如今竟摇身一变,成为风景秀丽的旅游旺地。麻涌华阳湖翻天覆地的变化,有赖于 “东莞市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的实施。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东莞市决定将水乡地带10个镇街和虎门港(总面积510平方公里,占全市的20%)作为示范和试点,积极探索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模式,着力把水乡经济区打造成为全市新的重要增长极和国家、省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全面推进工业污染企业整治,引导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等“两高一低”企业逐步退出水乡,是建设美丽水乡、实现水乡经济区高水平崛起的前提。“不破不立,边破边立”“忍住一时之痛”“坚决向污染宣战” ,2014年9月16日,东莞市政府印发了《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两高一低”企业全面整治与引导退出工作方案》,按照“堵疏结合、治旧控新、奖惩并举”的原则,综合运用“控、打、管、奖、引、督”六大主要措施,以监管执法为主、财政奖励为辅,对水乡“两高一低”企业进行全面整治与引导退出。
根据方案,“两高一低”企业全面整治和引导退出专项工作小组,由市环保局牵头,包括财政、经信、水务、国土等12个部门以及各镇街人民政府组成。通过摸底核查,水乡经济区内造纸、漂染、洗水、印花、制革、电镀企业共有315家,其中造纸企业92家,其它五大行业共223家。
问题随之而来,300多家企业中不乏产能颇具规模的大型企业,要在限期内完成整治与引导退出谈何容易。对此,东莞想出了“以奖促退”和“强化执法”相结合的办法:对在摸底中发现存在潜在问题的企业,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对于符合一定条件的“两高一低”造纸企业,如能在规定时间内关停,政府将拨出专项资金分期作出奖励。9月19日,东莞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经信局联合印发了《水乡经济区“两高一低”造纸企业提前退出奖励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以造纸业为例,到目前为止,水乡地区计划引导退出的57家造纸企业中,已有30多家与当地镇政府签订了关停协议,目前已有13家企业关停。”东莞市环保局水乡环管办同志说道。
突显个性,
打造岭南特色生态乡镇
巨大的红色砂岩静静地矗立在清澈的湖泊旁,让人仿佛又置身当年采石场的盛景;一层层厚厚的贝壳,无声地诉说着4000多年前人类在此活动的历史……
走进东莞“红石古镇”——石排,时刻能感受到古老的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全镇拥有燕岭古采石场遗址、龙眼岗贝丘遗址、塘尾明清古建筑、康王庙等多个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康王出巡” “东莞狮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比比皆是。
郁郁葱葱的森林公园为久居闹市的人们提供了洗心养肺的好去处。位于东莞东南部经济带腹地的黄江镇,在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以森林公园为重点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努力打造“山水黄江”。全镇现有林地总面积为71448亩,森林覆盖率达48.6%,建成了四座主题森林公园:以环湖观光、自行车运动为主题的黄牛埔森林公园,以登山、高尔夫运动为主题的大屏障森林公园,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宝山芙蓉寺公园,以水文化、茶文化为主题的巍峨山森林公园。此外,政府投资2亿多元,建成50多公里的省级、市级绿道,将四大主题森林公园和各大水库等主要山水资源有机地连接起来,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休闲、健身、娱乐的好去处。
工业化、城镇化发达的东莞乡镇,如何开展生态镇的建设,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根据国家生态市的考核要求,结合本地实际,东莞市将生态乡镇创建作为生态市细胞工程摆上重要议程,积极探索具有东莞特色的生态乡镇创建道路。
根据东莞市政府《关于积极开展生态镇创建工作的通知》,各镇要以开展生态乡镇创建为抓手,推动辖区内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各镇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在创建过程中凸显个性魅力,进一步完善环境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区域内环境质量,以较高的生态示范创建质量,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生态乡镇群。同时,市政府要求市环保、水务、城管、林业、农业、卫生等市直部门要依据生态镇考核指标的相关要求,主动到各镇街开展调研工作,大力指导和协助各镇街制定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和有效措施,形成市镇合力,推动和督促各镇街切实达到考核指标要求。目前,全市符合国家生态乡镇创建范围的31个镇街中,有18个镇街成为省级以上生态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