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
2015-05-30李虎
李虎
如今的思想品德课教材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也正因如此,《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和家长都对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予了更多的期望。那么,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我们如何才能把一节课上得精彩、高效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独特的“三步”教学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示。
第一步,研究教材与课标
准确把握教材,课标,应是课堂教学的一条底线。教材、课标把握不好,肯定不会是一堂好课,要研透教材,备课准确到位,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考点、关键点、联结点都做到心中有数,明确知识脉络,了解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当然,教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丰富教材,重组教材,超越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为生所用”。作为一名学科教师,应该问一下自己:自己掌握教材了吗?自己把握课标了吗?毕业班教师再问一下自己:自己研究中考学科说明了吗?分析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了吗?
第二步,探讨教法与学法
优秀的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的前提,充分利用幽默的语言,丰富的案例,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在笑声中接受政治观点。优秀的教学设计以增强学生自身的道德意识,社会实践能力为落脚点,内化思品知识,指导学生学会力行,要做到知行统一,“言必信,行必果”。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重知识结构的整理归纳,理清思品体系脉络。如:指导学生学会理解七、八年级思想品德四册主要是心理道德和法律两大板块,九年级思想品德一册主要是国情和心理道德板块。再如:思品教材三大板块(心理道德、法律、国情国策)中的任何一知识都可以转化为三个层面的问题:第一,“是什么”,如:含义、表现、特点、内容、内涵、举例、关系、状况等;第二,“为什么”,如:目的、意义、影响、作用、后果、危害、重要性、必要性、原因等;第三,“怎么做”,如:建议、措施、国策、战略、政策、做法等。这三个层次的问题层层递进,为学生搭建了一条理清晰的知识结构,把分散的、抽象的知识简单化,便于理解和吸收。
教师在教学中“导之有方”,学生在学习中“学之得法”,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实效和学生的学习实效,才能内化和践行所学的知识。
第三步,调控课堂与学生
调控课堂就是教师要关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关注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关注课堂上每一位学生的问题。课堂上教师精讲精练,学生多思多练,才能把时间留给学生,教师讲的不是学生知道的,而是学生自学后有疑惑的。
课堂上衡量教学的标准不是在于教师讲了多长时间,多少内容,而是在于学生学到了什么,找到了多少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得到了多大提升。一节课下来,到底有多少学生在听,有多少学生听懂了,有多少知识掌握了,这才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
要想让课堂活起来,就得让学生动起来,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效果才能好起来。
行文至此,“三步教学法”已基本清晰:第一步,研究教材与课标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第二步,探讨教法与学法是上好一堂课的精髓;第三步,调控课堂与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保证与关键。“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一堂好课都是在不断实践中积累的结果,真心希望上面的“三步教学法”能对您的教学实践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