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校本教材开发与应用
2015-05-30高业军
高业军
一、教材选题的确定
校本课程是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并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进行开发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针对地区、学校、教师、学生差异性,着眼于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也有利于满足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需要,能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整合,起补充作用的课程。所以我们在确定教材选题时做了以下工作:
1.调查学生需求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小型座谈、个别交流,了解学生对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要求,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学生都提出了富有创意的建议,体现了校本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和参与性,学生的主体性在课程开发伊始就得以确立。
2.兼顾环境教育本身任务的需求
环境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它本身有较完备的知识体系,校本教材不等同于科普读物,单纯从学生兴趣出发,不利于调动教师参与教材开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将师生双方的积极因素结合起来,每年通过教学反馈了解情况,对校本教材进行修改和完善,使校本课程建设成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确立了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目标体系和内容,包括水资源与水体污染、大气和大气污染、城市垃圾及处理、噪声危害与控制、生活中的电磁辐射、放射性污染与核电、保护城市的“绿肺”、城市生态系统、食品与健康、药品与疾病、居住环境、建设绿色校园、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3.突出学校特色
我们在编写校本教材时,着重突出学校特色:一是各章节内容紧紧结合学校的实际,比如写到水资源与水体污染一章就紧密结合太湖水污染及“零点行动计划”,介绍我校学生在调查古运河水质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绕在保护城市的“绿肺”一章中从校园的古银杏谈起,介绍了树木及草坪在城市生态中的作用。二是突出活动特色,在每章中我们都设计编写五到六个活动方案供师生选择,这些方案都是从我校历年开展的环保活动中精选的,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如“城市垃圾及处理”一章中提供了以下活动方案:
(1)参与。由青少年环保志愿者组织——自然之友组织学生开展清洁活动。
(2)调查。以家庭为单位调查城市居民生活垃圾组成,提出减少垃圾的措施。
(3)实验。将发泡塑料饭盒和纸饭盒埋入土中,作分解对比实验。
二、课程的实施方法
我校环境教育校本课程,我们在环境教育中采用以下五种探究式、实践式的教育方法:
研究方法:课题将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案例研究法。
1.行动研究法。基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组织有课程意识的部分骨干教师,清晰学校办学宗旨、确定课程目标、组织、实施课程内容,进行校本开发,将“行动”与“研究”有效结合。
2.调查研究法。了解学校、社区、学生家庭等资源,明确教师的课程意识与学生的需求,进行问卷、实地考察、访谈等调查活动,分析调查现状,确定课程的资源,设立活动基地。
3.文献法。查阅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文献资料,明确新课改中课程及资源开发与建设的研究进展与经验,为课题研究、课程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能保障,尽可能少走弯路。
4.经验总结法。主要总结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经验。
5.案例研究法。基于对典型活动案例的分析、提炼,总结出校本课程的实践策略。
三、课程的实施过程
1.开设环保课
2.构建“知识化、素质化”的生态性校园环境
(1)各个班级建立自然角,绿化班级,利用栏杆种植花草,搞垂直绿化,空中花坛。(2)通过整体优化,在原绿色学校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与新的成绩。
3.加强学科渗透的方法研究
改变课堂教学的场所有些课程的教学都可因地制宜地改变原先固有的死板的教学气氛,根据内容将其移至校园乃至自然这个大课堂中去进行,使学生既掌握了该学科的知识,又感受到了一定的自然气息,获得一举两得的功效,相应的学科有政治、生物、历史、素描。采用生动活泼的方法和手段避免枯燥乏味的讲解、灌输,应以易激发学生兴趣,易于被学生接受为宗旨,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感染法、竞赛法、实践法等,加大实践操作的力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环境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