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哲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5-05-30莫树华
莫树华
创新能力是指人在实践活动中能产生对其自身来说具有新价值的事物或新思想的能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哲学思维深入人心,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新问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注意什么问题,运用什么教学方法呢?
一、师生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
心理学认为,“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思想意识指导下进行的,而动机则是推动人行动的心理动因”。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因而要求师生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方能更好地实施创新教学。
从教师角度来说,教师必须树立现代教育观念,这是实施创新教学的前提。树立现代教育观念,首先要求教师树立创造的教学观,做一名创造型的教师,能胜任对创新能力的引导和开发。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在教学方法上,应变教“学问”为教“思创”,注重学生思维训练,注重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角色上,应由“教”变为“导”,引导学生去认知,指导学生去操作,劝导学生去参与,诱导学生去创造。其次,要树立全面的、发展的学生观。应相信学生都是有创造潜能的,只要引导得当,都可培养创新能力的。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让学生感受创新乐趣,形成创新意识,这是实施创新教学的关键。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可精心设计趣味性材料,如哲学故事、名人名言等,学生品尝这些材料后,情趣倍增,产生“趣味哲学”的意识,并领略“生活处处有哲学”的道理,从而诱发学习哲学的欲望。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处理教材、合理选择材料,创设新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体验创新教学模式,从而以教法的创新带动学法的创新。
二、哲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1.勇于挑战常识,激发学生创新内动力
常识,多为先人总结出来并大众化承认的心理定式,习惯成自然,它同固定观念一样,成为创新的障碍。因此,在哲学教学中,通过辩论,挑战常识,突破固定观念,使之升华,无疑是创新的表现。如“水往低处流”是人们习以为常的经验或常识,容易被当作“确是如此”加以完全肯定。但通过引导学生收集材料,换角度论证,就立刻发现它只是一定时空范围的经验。其实,通过辩论,学生很快得出新结论:“人们通过改变事物作用的形式,可使水往高得走”。这样,学生启动了创新思维,明确了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性及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辩证分析能力和应试能力。
2.善于设疑激趣,开展问题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教学工作首先要使学生对所教学科有浓厚的兴趣,让每节课都有新感觉、新体验、新兴趣点。正如卢梭所说的,“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在哲学教学过程中,开展问题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励创新。问题教学是指在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出发,科学设计问题,启发学生联系实际,围绕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通过师生互动,解决学生认识上的错误和模糊观点的一种方法。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要善于从看来似乎没有问题的地方去发现问题,这是问题教学的起点。开展问题教学,必须创设问题情景,设疑激趣,让学生在乐趣中引发联想,从而激发学生自我创新。比如在讲“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同周围其他事物有条件联系着”观点时,我引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个成语故事,提出“火与鱼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这个问题,学生顿时兴趣大增,我适时结合图示(见下图)讲解,引导学生运用联想,通过二维组合,解决上述问题,学生在学习中懂得了联系的普遍性和条件性。
(城门)火——(池中)
水——(水中)鱼
(对比联想) (接近联想)
必须注意,开展问题教学绝不是要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转化为一个个具体问题(习题)去解决,否则会陷入题海战术中。
3.结合解题演练,培养创新思维
发散思维的一个要求是对已知观点进行多角度、多方面思考,从而提出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或发现多种解答和多种结果,达到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我曾设计这样一个情景(动画),情节是这样:墙壁上,一只蚂蚁在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半,突然掉落下来,这已经是它第六次失败了。然而过了一会儿,它又沿着墙根,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同学们被它吸引住了,我及时提出问题,请根据动画情景,分析“失败越多,离成功越近”的观点,经过讨论,同学们激活了发散思维,形成三种不同思路:
思路一:从对立统一观点来看,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互相转化是有条件的,从失败走向成功的条件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找到正确方法,否则,失败再多,也难成功。
思路二: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要求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如果主观与客观相背离,失败再多,也难成功。
思路三:从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来讲,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取得积极效果,取决于是否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是看失败的多少。
通过以上分析,同学们学会了多角度思维,也从蚂蚁的失败教训中明白一个道理:碰到挫折,要开动脑筋,不断变换思维角度,不能蛮干。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也得到有效的贯彻。
总之,在培养学生创新的同时,更需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建立创新的评价机制。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必修课,说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学的当务之急。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无论是培优还是扶差,都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