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病孩子”当“婴儿”爱
2015-05-30朱向明
朱向明
早晨路过低年级办公室,看到的一幕让我很揪心:两个男孩子扎着马步,小腿紧张地哆嗦着,脸色蜡黄,汗流浃背……而刚工作不久的R老师呢,在一边气愤愤的样子,嘴里不停地暴吼着:“一天到晚不做作业,叫你们尝尝懒的代价!”
我赶紧把R老师叫到一边,让他快些把这俩孩子“解放”了。等那俩孩子对我千恩万谢过离去后,我给R老师讲起了下面这个故事。
保尔·普希金是位著名的医学家。一次,他在给即将毕业的医学院学生做一场演讲时,讲了这样一个病例:“病人不能说话,也不明白别人的话。有时他的嘴里不断地胡乱地吼叫几个小时。他搞不清楚谁是谁。我和他相处8个月,但是他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丝毫不在乎,也不想努力来照顾自己,因此,他的吃饭、洗澡、穿衣等日常生活全靠别人照顾。他会在半夜里醒来,尖叫声总会吵醒别人。有时,他会不间断嚎啕大哭,直到有人安慰他不哭为止。”
病例讲完了,普希金追问学生:“你们愿意照顾这样麻烦的病人吗?”学生们大都皱了皱眉头,说他们根本不愿照顾这样麻烦的病人。
“我很乐意照顾这样的病人,而且感到无比的开心和幸福!”普希金笑着说。学生们一时被搞懵了。
普希金继续说:“在座的每一位都是这样的病人,当时大家都不记得罢了!”说完,他从怀中掏出一张相片给大家看。原来照片上是普希金八个月大的宝贝儿子。
普希金收起相片说:“你们即将走出校门,走向工作岗位,我希望你们把所有的病人当作婴儿来看待,像父母一样疼爱着,那么,所有的病人将会在你们无私之爱的阳光沐浴下身心健康。所以说,对任何病人都不能看作‘麻烦的包袱,你们应该满腔热情一心一意地投入照顾中,这样工作一下子变得有趣而快乐了,在这个世界中,因为有母爱无私奉献,生命的烟火才会熊熊燃烧。以此类推,把所有的病人当作自己的婴孩照顾,生活将会更加灿烂精彩!”话音未落,台下的掌声已响成一片。
故事完,R老师羞赧地低下头,喃喃地说:“他们总是不做作业,我心急得跟油煎似的,手段是有些粗暴了。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以后再遇到这类事该怎么办了——把‘病孩子当‘婴儿来爱呗!”
的确,“把所有的病人当作自己的婴儿照顾”那是医生所能达到的至美境界呀!想来,我们做教育的,也是无法规避那些习惯或品行上有瑕疵的“病孩子”的。一旦“撞上”了,便是大考我们的教育智慧了:倘审慎些,智慧些,把握好“度”,那“病孩子”病情稳定或稍减轻些都有可能,甚而可能痊愈;倘粗犷些,教育智慧不够,那“病孩子”有可能“痼疾沉疴”,愈加不可治。现在,倘我们也取保尔·普希金医生对待病人的态度——把所有的“病孩子”都当作自己的婴孩来对待——以一种“母亲怜爱病中婴儿”的心态来对待这些“病孩子”,那教育注定成功!
这方面的成功案例数不胜数。
先来看“童心母爱”教育的倡导者斯霞老师践行“把‘病孩子当‘婴儿爱”的一个案例。
有一回,一个女生哭着告诉实习老师:“不知道谁把我的书撕破了!”实习老师急忙走进教室厉声追查,学生吓得目瞪口呆。正在这时,斯霞到了班上,她一面暗示新老师不要追问,一面用平和的语气缓和紧张空气:“书籍是每个人都应该爱护的。但是,今天这本书却被人撕坏了,这是一件不好的事。可是,我们谁不做错事呢?做了错事,能认识并改正,以后不再犯,就是好孩子。”一席话刚出,学生神情自然了,斯霞继续道:“你们不是读过《诚实的孩子》吗?列宁小时候打破了姑妈家的花瓶,当时不敢承认,但他心里很难过,后来经过妈妈的教育,终于写信给姑妈承认了错误,姑妈还表扬他是个好孩子呢。今天××的书被撕坏了,她当然很心疼,我相信撕书的同学心里也很难过,也许他是不小心撕破的呢!”斯霞的话音刚落,有个学生突然举起了手,轻声说:“老师,是我撕的。但是我不是有意撕破的,我是……”斯霞笑着说:“好!×××自己承认了,这很好。能在大家面前承认错误,这是很勇敢的行为,值得我们大家学习。我相信大家都是懂道理的,决不会有意弄坏别人的东西。但是,不小心把人家的书撕坏了,就应该主动承认,帮助她补好,请她谅解;或者请老师帮助处理,这就没事了。”
这些春风化雨的话,使撕书的“病学生”充分享受到了婴儿般的抚爱,那孩子想不转变都难!
再来欣赏意大利作家艾得蒙多·德·亚米契斯在《爱的教育》中的一个案例。
老师身后的一个学生突如其来地跳到课桌上,扮起鬼脸来,老师突然转过身去,他赶紧跳下桌子,低头等候老师的责罚。没想到,老师只是抚摸着他的脑袋说:“以后再不能这样了!”老师回到讲台上,慢慢地继续说:“我母亲去年去世,只有我一个人了。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你们,我再也没什么别的亲人。再也没有别人对我钟爱了,我再也没有什么可思念的了。你们就是我的孩子,我真心实意地爱你们,也希望得到你们的爱。我不想处罚任何人,请你们向我表明你们的颗颗真心。我们的班级是一个大家庭,你们是我的慰藉和骄傲。我不要你们做口头上的承诺,事实上,在你们灵魂深处,我深信你们已做出了肯定的回答,我要谢谢你们。”
面对孩子们的“大不敬”,老师只一句“以后再不能这样了!”别的什么也没说,可谓“润物细无声”。随后老师的“真情流露”—— “你们就是我的孩子,我真心实意地爱你们,也希望得到你们的爱……”字字溢爱,句句浓情,最终吹暖了孩子软软的心田当属必然,孩子不被感动那才怪呢!
事实上,苏霍姆林斯基对“病孩子”的教育问题曾做过专门思考,得出的结论和斯霞老师他们的十分相近。
一次在教员休息室,当一位女教师知道有一个重读一遍的低智能儿童还要留级、被校长同意的消息后,她眼里含着泪水追问苏霍姆林斯基:“怎么还能在学校里留这样的学生?要知道,他简直是个糊涂蛋,性格又那么坏!是个不可造就的人。”
对这位老师的焦躁心情,作为校长的苏霍姆林斯基是能够理解的。一般学校是不会接收这样的孩子的,因为这类孩子看起来思维正常,可是他们的记忆“轮子”却转得很慢,还可能“空转”;他们智能较低,往往使教他们的老师陷入苦恼。但他不认同这位教师的观点,有理有据地进行了反驳——
苏:“我认为,他不是没有希望……”
师:“请您看看他怎么回答三六得几……或者听听他怎么朗读的。”
苏:“依我看,应当把这种孩子说成是人类最脆弱、最娇嫩的花朵,他们来上学,像人们所说的,脑子差劲,这不能怪他们……”
师:“应该送他们去上特殊学校。”
苏:“可我认为,我们的人道使命在于挽救他们,让他们回到正常的精神生活和美的世界里来……”
师:“您只是出于怜惜才这样讲”。
苏:“正是这样,是出于怜惜和同情”。
苏霍姆林斯基后来在著作中写到:“思维、儿童的记忆,的确应是从这里开始的——从赤子之爱和怜悯之心,从惊奇和赞叹,从儿童生活中发出的种种事件的情感色彩开始的。”
苏霍姆林斯基所提出的对“病孩子”给予“赤子之爱和怜悯之心”,岂不就是“把‘病孩子当‘婴儿爱”?
作为一个工作近30年的老班来说,当我觉悟到“把‘病孩子当‘婴儿爱”的内涵后,我便把它付诸于教育实践,效果不胜欣喜!
男生佑有个外号叫“野蜂子”,源于他经常无来由地“刺伤”同学——不是上午和这个同学的“硝烟”未完,就是下午和那个同学的“狼烟”再起,让人很是头疼。
一天大课间,佑不知何故与一向文静的女生垚大打出手,把这个小姑娘的花裙子都给撕破了。我闻讯后立刻赶到现场,喝令他们停手。女生垚哭哭啼啼地住了手,委屈地像一朵刚被酷霜打过的木槿花,而男生佑呢,依然在我行我素地推推搡搡。
我非常气愤,一把抓住佑的手,没想此时竟发生了惊人一幕——佑极力挣脱了我的手,快速向校外冲去,边跑边跳着脚提着我的名字大骂。我震惊了,呆愣愣地傻站着,其他围观的同学和老师也震惊了……
以后两天,那孩子虽照旧来上课,但只畏怯地远远地躲着我。我呢,也装作没事人似的,对他“涛声依旧”。其实呀,我正寻找合适的时机跟他作些倾心交流。
终于,在事情发生后的第三天下午,逮着一次面批作文的好时机,我悄声道:“孩子,在老师眼里,你就是一个懵懂可爱的婴儿,只不过你这个婴儿暂时有点儿‘小毛病而已! 殊不知,我最爱你这样的‘病恹恹的婴孩喽,因为‘病孩子才最需要人怜爱呀……人之初性本善,老师知道你本性纯良,只要你想,就一定有办法克制自己,并用实际行动以证明自己其实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正常孩子!老师对你可有期待哦!”说的佑涕泪涟涟、频频点头。
现在的学生中,数佑跟我最亲啦!当然,那“野蜂子”的外号也鲜有人提起——它早被同学们郑重地扔进了“垃圾桶”里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 ”敬爱的老师们,倘你遇上不省心的“病孩子”时,请避忌用最低等的最为人所不齿的方式处理——简单粗暴地喝叱、体罚,不妨如斯霞、苏霍姆林斯基般“把‘病孩子当‘婴儿爱”。大爱无言,上善若水,润物无声——这应是教育的一种至纯至美的境界啊。
(作者单位:江苏省睢宁县官山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