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意经济价值转化框架分析

2015-05-30兰斓

开放导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框架

[摘要] 创意经济是通过运用新思想创造新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是近些年来各国关心的经济发展方向。创意经济通过创意生产、交易、消费和政府参与等关键环节得以运行,并依赖人才、产权、融资、集聚,以及文化和社区等元素和关键点来实现各部分的衔接,最终实现价值的增殖。在此框架下,中国应从人才、制度、环境等方面着手,实现整体经济的转型和发展。

[关键词] 创意经济 价值转化 框架

[中图分类号] F0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5)02-0099-04

[基金项目] “面向未来30年的上海”发展战略研究课题:“上海全球城市商务生态环境研究”(2014-A-49)。

[作者简介] 兰斓(1980 — ),女,山西太原人,博士,上海商业发展研究员研究员,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研究方向:创新与创意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应用研究。

一、创意经济分析框架

创意经济运行大体可以用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见图1)。原创性的创意是创意产品工业化生产的来源、创意服务和体验的基础;它通过中间组织(如扮演守门人角色的中介)与企业需求方进行首次交易,进入创意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的创意产品一部分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如体验创意、内容创意;一部分是以企业或组织为服务对象的,如服务创意;还有服务对象没有局限性的,如原创型创意,既可以直接进入消费市场,也可以由组织进行再包装、再创造、或资源的整合以新形式进入市场,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创意成品在消费市场,一是满足现有市场的显性需求,二是发掘和培养未来的隐性需求。整个过程离不开政府在教育、公共环境、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支持。

1. 创意生产。创意是经济的引擎,并渗入所有的工业部门。创意产业是创意经济的主体毋庸置疑。事实上,服务部门和制造部门已经日益成长为“创意领域”。根据NESTA提出的创意部门模型,包括创意原创的提供者、创意服务的提供者、创意内容的提供者和创意体验的提供者。

2. 创意交易。由于创意产品判断更多的是基于主观标准,消费者的品味通过消费彰显,并由很多因素所决定,如文化、时尚、自我形象和生活方式。产品因而面临着需求的不确定性,消费者价值极难预测。因此,能否确保良好的分销协议能够创造或销毁一个创意企业。分销商拥有的市场权力会潜在地损害创作者的回报。创作者必须经常为了换取分销服务而割让他们的产权费给分销商。联合国创意经济报告指出,建立创意经济政策最大的挑战之一与知识产权相关。城市可以通过提供形式多样的聚会场所来促进交易,中间组织在此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府作为辅助起到活跃的作用。宽容的环境也是交易的重要条件。

3. 创意消费。创意消费是创意经济的落脚点。研究表明,创意体验在中国市场属于可识别性需求,消费者头脑中具有良好的建构,说明消费者对创意产品和体验存在需求。当创意消费的需求形成时,企业和组织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就有了研发和创新的压力。同时,创意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创意先行”的重要性,通过培育市场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求。

4. 创意经济中的政府。英国和美国作为创意经济蓬勃发展的两个大国,政府在其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简言之,美国重视自由和市场的作用,政府通过营造良好的创业、经营环境,让产业自由竞争;同时,通过补助研究项目、制定政策(如电动汽车的研发动力)、提供良好的教育、生活和就业环境,吸引海内外人才。而英国的创意经济更多地是在政府的强力拉动下逐步繁荣起来的。包括组织专人进行创意产业政策的研究、支持并资助文化艺术门类产业的发展、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等等。每个国家的政府都会根据本国国情采取适合的战略方案,政府在创意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二、创意经济关键要素

创意经济系统不能仅仅依靠机构和部门而实现有效的价值创造,而是依赖其中的元素和关键点来实现每个部分的衔接。这些要素包括人才、制度、环境等各方面因素。

1. 人才。知识经济最重要的要素就是人才。只有拥有优秀的本地人才,才可能吸引外来人才。这便对人才培养环境的营造提出挑战,如建立研究所和高水平培训设施,为自由工作者提供有趣的工作或空间。一个城市也可以考虑开创或支持创新活动来挑战和吸引人才,为个人和小型组织提供了探索和发展的平台,形成合作的网络。在这一过程中,创意发展是有机的,是从下而上生长的,领导者可以找到创新的方法来投资根基,从家族创业到年轻的企业家。决策层可以将某一个地方作为创意展示,无论在墙上还是在园区里,但归根到底创意是来自于人的。科技、人才和宽容在人类创造的有机需求中都有其根基(无论是艺术或商业,或社会关系),需要创造的管理方法才是创意时代最大的挑战。

2. 产权。建立创意经济政策最大的挑战之一与知识产权相关。将创意的点子转化成产品或服务通常是资本密集的,科技投入或其它专业服务的成本对这些产业来讲也非常突出。中小型创意企业在能够获得金融支持和创意产业被正式组织在一起的地方在经济上表现更好。这样看来,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中小型企业不具优势,特别是创意产业这个概念还比较新,而金融机构传统上是回避风险的。因此,作为“守门人”的代理在创意产业中扮演非常重要的决策。

3. 融资。“货币使产业得以兴旺,却是竞争激发了其创意”,这一聚焦于竞争和创意的双重角色与发展中国家的创意产业的金融问题密切相关。由于协助其发展资金的不足,以及诸如营销、分销和促销以增加价值的支持机制的缺失,很多创意项目停留在概念阶段。

4. 集聚。创意企业一个特征是,他们只在一个又一个的公司中兴旺发展起来。不管他们是艺术家、电影制作人、时尚设计师,创意企业在看得到的地方聚集起来,当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系统时,便成为创意活动的自立集群。创意企业的集聚能够最大限度进行“开放式创新”,这种创新包含两层含义:创新多在与别人互动时产生,这就为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在新网络中运营;消费者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到生产中来。

5. 文化和社区(教育、人文、福利等)。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体系不应该是彼此孤立的,需要通盘考虑。政府支持艺术和文化事业的五种影响:公共支持,艺术的公共支持能够催生超出可测量的消费影响的社区利益,包括社区教育、文化个性、刺激进一步的文化生产和创意活动,并实现文化财富和传统的代际传承;外部性,艺术的公共支持能够产生积极的溢出效应,从直接的员工利益到间接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消费带来的乘数效应,而这一效应无法通过其他渠道获得;选择需求,尽管发生在不消费公共支持艺术和文化的纳税人中,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给他们提供了“现存价值”可以在未来消费;市场扭曲,一些以文化生产形式进行私人投资的社会优化水平的信息缺乏或过度不确定性,政府的智慧能够矫正类似市场扭曲;基本供给品,一些文化产品具有内在价值,是高于市场所能支持的。

三、中国创意经济发展对策和

深化研究的建议

(一)发展对策

1. 重视对创意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尽管科技和人才已作为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被广为接受,宽容度却受到争议和质疑。在一个依赖文化、企业、城市、科学和艺术创意实现增长的全球环境中,对新想法和新人才的开放尤其重要。一个对移民、对不同生活方式、对突破社会地位和权力结构进行思考的开放将大大有益于创意时代。城市应该好好考虑的是,如何管理已有人才的创意,如何投资青年企业家和家族企业,如何为精英外的每个人提供进入政治和社会高层的机会,如何让孩子们接受真正好的教育。这是建立一个真正稳定社会的方法。

2. 强化创意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创意产业供应链表现出很多部分是缺失的和零散的,特别是小微创意公司和中间代理的缺乏,从创意到产生经济价值的过程充满了风险,成为投资者不愿涉及的领域和创意产业化的瓶颈。此外,对原创群体的保护也是创意经济良性运作的重点。分销商拥有的市场权力能够潜在地损害创作者的回报,创作者必须经常为了换取分销服务而割让他们的产权费给分销商。事实证明,创意产品的经济回报大部分时候由控制渠道的群体占据,而这部分是很多艺术家非常难以控制的。

3. 营造良好的商业生态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是融资渠道、企业家技能和网络的形成。创业者们可能有好的点子,但往往没有好的商业计划和技能来说服投资者;他们的网络也非常有限,因为主要局限在创意部门内部的同僚之间,而他们非常需要与潜在客户和创意产业外的公司保持联系。这些企业面临的其它挑战还有缺乏与营销和金融管理相关的商业技能、信息不对称和影响获取最新技术的资源限制。政府可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4. 明晰市场化和公共扶持的范围和界限。发达国家一个新趋势是创意产业(创意从业者)纯粹靠拨款驱动的公共基金支持具有局限性,因为这类基金的获得具有局限性,并且,拨款依附的所能创造的文化也有限。在这个过程中,创意活动的发生以建立私有和社区合作为重点。除资金外,创意企业和商业需要高度专业化的商业支持;其它形式的对营销、管理发展和创新的商业支持同等重要;创意产业需要特殊帮助来获得有效和广泛的知识产权保护。

(二)深化研究的建议

1. 加强创意对整体经济贡献的定量分析。文化支出的直接和间接经济利益的经济影响模型有:即刻消费影响,如参加艺术展览、演出或节庆门票的花费,以及由此带来的就业;中间的乘数影响,如消费文化产品和服务花费在辅助产品和服务上的消费,如与到访相关的餐馆、出租车消费;长期的增长影响,如房地产价值的增加。然而经济学家对此有所质疑,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他们忽略了计划成本的概念。在艺术和文化上的公共支出有积极的乘数效应或溢出效应,并不能解决将同样的钱花在其他部门是否能产生更大利益的问题,如医疗设施、教育投入、高速公路或核武器等。创意经济的经济贡献研究可能作为说明方法颇具价值,如,他们不是一些不重要的经济回流,而是在GDP中占据一般人想象不到的更大的比例。

2. 深入研究创意经济的价值链。如何更好地理解创意产业复杂的全球价值链是目前各国关注的课题。特别是价值链的组织和地理位置,以及新进入者(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如何参与到更有价值的环节。简言之,产品的质量和独特性,以及生产效率可能在发展中国家中相差无几,但价值链中价值增加的中间因素,即促销、品牌和分销,以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才是导致巨大差距的因素。因此,对价值链中价值缺失的部分进行研究,并探索如何将资金恰当地引导到那里应该是学术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3. 探索中国特色创意经济发展模式。联合国创意经济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可能采用不同的轨道形成他们的创意经济。发达国家创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都是在较为完善的制度安排下实现的。实证分析表明,很多对经济其重要作用的公司位于发达国家,管理规定的设定也是根据其模式。中国因信息不对称、机构和政策支持不力、企业能力水平低、对国外公司的投资的依赖、无效或根本没有的产权制度(盗版)等问题,对创意产业的资助困难,创意经济发展难以量化等等。研究和发展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和现状的创意经济发展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4. 注重创意经济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随着“创意阶层”的兴起和一味强调创意经济重要性的发展,西方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意识到的这种忽视社会多元结构的精英模式和倾向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遭到国家内部和国际范围的批评和抵触。Chris Gibson和Natascha Klocker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认为应该改变对经济价值过于重视的研究现状,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构建创意产业的研究框架。此外,文化产业集群的研究还比较少见,原因是这一研究需要将经济、地理和社会洞察相结合来解释其兴衰。另一个原因是我们没有看到这些集群和集群内的组织和战略,集群在经济和社会的条件下发展。这些对今后的研究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UNCTAD. Creative Economy Report 2010 [EB]. http://unctad.org, 2010.12.15.

[2] Klocker, N. Academic publishing as “creative” industry, and recent discourses of “creative economies”: some critical reflection [J]. Area, 2004, 36(4): 423-434.

[3] Florida R. 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 [J]. The Washington Monthly, 2003, 5: 16-25.

[4] Nurse, K. Culture as the Fourth Pillar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 Paper prepared for the Commonwealth Secretariat. London, Commonwealth Secretariat, 2006.

[5] Porter, M. Attitudes, values, beliefs, and the micro-economics of prosperity, in L. Harrison and S. Huntingdon (eds), Culture Matters: How Values Shape Human Progress [M]. New York: Basic Books, 2000.

[6] Ryan, B. Making Capital from Culture: the Corporate Form of Capitalist Cultural Production [M]. Berlin: Walter de Gruyter, 1991.

[7] Throsby, D. Economics and Culture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8] Towse, R. A Textbook of Cultural Economic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猜你喜欢

框架
有机框架材料的后合成交换
框架
K-框架和紧K-框架的算子扰动的稳定性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构建新外商投资法下的外汇管理框架
WTO框架下
元框架:话语实践中的修辞发明与争议宣认
基于框架抽屉式低压开关存在问题及对策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
一种基于OpenStack的云应用开发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