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墙头马上》中李千金的叛逆形象及其影响因素
2015-05-30陈焯文
陈焯文
【摘要】元杂剧《墙头马上》是剧作家白朴的一部喜剧杰作,剧本中塑造的女主人公李千金拥有率性泼辣的性格,她藐视教条伦理,为追求爱情与幸福据理力争,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大胆而叛逆的鲜活形象。特殊的家庭背景奠定李千金性格中叛逆不屈的基调,而李家的院墙和裴府的后花园则助长了她这份叛逆和不屈。而在贞操观念严苛的元代社会背景下创作出这样一个大胆、富有反抗精神的形象,也是白朴对封建礼教的一种挑战。
【关键词】《墙头马上》 李千金 叛逆形象 家庭背景 院墙 后花园
与《西厢记》、《拜月亭》、《倩女离魂》并称为元杂剧中的四大爱情剧的《墙头马上》是元代剧作家白朴最出色的杂剧作品。剧中讲述了唐高宗时期骑马路过的裴尚书之子裴少俊与恰巧在墙头窥望的李总管之女李千金一见钟情,二人半夜幽会后李千金与裴少俊私奔,被少俊带回裴府后花园中金屋藏娇,一住就是七年,期间二人生育一男一女。阴错阳差下二人的私情被裴尚书撞破,李千金在受尽刁难之后被驱逐还家。而后少俊赶考及第,授官洛阳,欲与千金重修于好。此时裴尚书发现自家竟与李家早有婚约,便携夫人上李府赔礼道歉,遭李千金一番奚落。最后为了一双儿女,李千金选择与裴少俊缺月重圆。
戏中李千金的种种行为即便以现代的眼光来看待仍是相当大胆的。
她在与侍女梅香聊天时便语出惊人“我若还招得个风流女婿,怎肯教费工夫学画远山眉。宁可教银缸高照,锦帐低垂;菡萏花深鸳并宿,梧桐枝隐凤双栖”,更语出放荡“这千金良夜,一刻春宵,谁管我衾单枕独数更长,则这半床锦褥枉呼做鸳鸯被”,表达出自己对美好性爱的向往;与裴少俊惊鸿一遇之后她的眼中便只剩下这英俊少年,裴少俊只是略表爱意“咫尺刘郎肠已断,为谁含笑倚墙头”,李千金却立马掌握主动权“莫负后园今夜约,月移初上柳梢头”,在初次约会便以身相许;二人幽会被嬷嬷撞破之后,裴少俊是低声下气“乞容宽恕”,而李千金却勇敢地称自己和裴少俊“是这墙头掷果裙钗,马上摇鞭狂客。说与你个聪明的奶奶,送春情是这眼去眉来”,又以死相逼为裴少俊救急;当嬷嬷给出两种选择时,她以“父母年高老迈,那里有女孩儿共爷娘相守到头白”来为自己脱罪,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淫奔”;当她与少俊私情曝光,面对裴尚书的无理辱骂“你比无盐败坏风俗,做的个男游九郡,女嫁三夫”时,她并不忍气吞声、委曲求全,反而据理力争“我则是裴少俊一个”,大胆地宣称“这姻缘也是天赐的”;当最后少俊授官洛阳,想与她重圆破镜,而裴尚书也以两家原有婚约为由,携夫人屈身上门赔礼,一对儿女又以死相逼,这才使得李千金作了妥协,但此时她却不只是顺从地回归夫家,反而夹枪带棒地反问“父亲,自古及今,则您孩儿私奔哩?”,更是慷慨激昂地陈词“告爹爹奶奶听分诉,不是我家丑事,将今喻古。
李千金这种种行为,哪怕放在婚恋自由、言论自主的当代社会来看,也是随性到令人咂舌的,何况是在当时封建大背景下。
李千金本身是大家闺秀,她出自名门,“乃李广之后,当今皇上之族”,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举止、谈吐、学识、礼数都经过封建礼教的精心调教,她锦衣玉食、谈吐优雅,本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近代在闺房中悉心学习琴棋书画和女红刺绣等功课”1,事实上,她确实也“善女工,深通文墨,志量过人,容颜出世”,然而,这样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家闺秀,她虽然在性格上有含蓄的一面,但在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压迫面前,她却又展示着超乎寻常女性的勇气和果敢,极力为自己争取爱情和幸福。
是什么因素使得李千金如此大胆叛逆?笔者认为有以下两点:
首先,李千金的家庭背景为她叛逆大胆的性格奠下基底。
其次,李千金在戏中所经历过的两个典型的场景意象——李家的“院墙”和裴家的“后花园”助长了其叛逆、不屈的性格。
院墙在这部戏中有双重含义,一个是有形的墙,它隔绝了院内与院外,划出静谧自由和喧嚣纷扰两个不同空间,而作为无形的墙,它阻断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尤其是男女之间的阻隔。院墙内是私人消遣的李家大院,不容使人轻易靠近,也不容使被阻隔在院墙内的人轻易离开,因此墙内与墙外的人和事更容易引起处在两边的人们的遐想和窥探的欲望。
此时,李千金挑战的不只是越过院墙之前的“父母之命”,而是整个封建社会的婚姻观,她是封建家长眼中与人淫奔的荡妇,却想以爱之名成为裴少俊名正言顺的妻子。所以裴府的后花园,看似是一个自由的空间,使李千金享受到爱情的欢愉,也使她暂时逃避了现实封建法则的束缚,但实际上,这桃花源般的美满生活提升了自己对幸福的要求也助长了她的“叛逆”,只是这七年的生活美满,她无需叛逆,可一旦自己的幸福生活受到威胁,她的反抗精神便会一发不收,因为她尝到幸福顶端的味道,便不会愿意回头将就。
家庭的因素奠定李千金性格中叛逆不屈的基调,而李家的院墙和裴府的后花园则助长了她这份叛逆和不屈。尽管她的言行大胆而前卫,甚至有些令人招架不住,但她也是鲜活而有生命力的,每每阅读文本,她灵动的形象仿佛就浮现在眼前。在贞操观念严苛的元代社会背景下创作出李千金这样一个叛逆、不屈、富有反抗精神的形象,也是剧作家白朴对封建礼教的一种挑战。
【参考文献】
[1]王晨.《墙头马上》中李千金形象的悲剧色彩浅析[J].青年文学家.2011(01)
[2]吴卉.论元明爱情戏中的“花园”意象——以《西厢记》《墙头马上》《牡丹亭》等为例[J].柳州师专学报.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