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
2015-05-30秦方方
秦方方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标准及新课改的实施,如何能更有效的进行教学、达到教学的目的,是每个老师都在积极探索和研究的。怎样上好一堂音乐课?音乐课的教学方法应该怎样?让我一起探讨。
【关键词】音乐教育;教学方法;体验
作曲家冼星海曾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而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流;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是人类最具普遍性的艺术形式之一,是全世界都通用的一种心灵的语言。在中职学校中,大多数学生是充满兴趣,他们个性张扬,个人表现欲望强烈,对自己充满自信。音乐绝不是单纯为了娱乐,其德育功能是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除了音乐欣赏课,还可以通过很多别的方法,比如就是文艺团队辅导、舞台表演、比赛等等,都是很好的途径。当然,音乐教学是最有效、最直接的。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黄自老师曾说过“欣赏音乐,似较欣赏其他艺术为难。一个完全不懂画的人看了一张画,虽不能领略其中的妙谛,至少可知道画家画的是什么;一个不懂诗的人读了一首诗,至少也可知道诗人讲的是什么;一个不知音乐的人去听音乐,只能听见叮叮咚咚乱响一阵罢了”。所以,音乐欣赏需要方法和音乐老师的引导。音乐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既是知识的讲解者和传授者,又是引导学生参与活动的共同参与者;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以启发、引导、提示等方法,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了解音乐,参与音乐欣赏活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用传统机械的读课本、放音乐的方法完成一节音乐课教学的话,这种死板保守的教学方法完全无法达到审美教学的目的。由于音乐作品体裁、题材、形式、风格千差万别,因此音乐欣赏策略要根据不同的作品特点而采取相应的变化。
比如音乐课中对于歌唱的教学,若是仅仅形式单一地教会学生唱某个歌曲或歌曲的某个片段,一遍、两遍、三遍,直到唱会就结束,片面地认为学生学会唱某首歌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即便是进行了识谱教学,也因绝大部分学生对识谱不感兴趣或是不识谱,导致歌唱教学变成了纯粹的教歌的形式。教师一句一句地教唱,学生一句一句地跟学,每节课基本上都是这种机械动作的重复。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坐在教室上这样的音乐课,教唱的那首歌曲要是大家都喜欢的还好,要是歌曲本身就讓我们觉得不够悦耳动听,旋律也不优美上口,有多少人能够接受坚持这种机械动作的一遍遍反复呢?这种教学不仅抹杀了学生原来对音乐的兴趣,而且更谈不上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及综合审美能力。
对于歌唱教学,要有一个新颖的、吸引学生的导入方式,比如一个大家都有共鸣的视频片段;或是表演一段有地区代表性的舞蹈;或是演奏一种有代表性的乐器;或者讲一讲歌曲背后的故事等等,由此引伸出需要学习的歌曲。老师可以自弹自唱一遍给学生欣赏,因为老师当下的表演比电脑播放的更加真实生动,能吸引人,可能学生也渴望了解自己的老师水平如何、音乐老师专业上有没有魅力等等,这可能都会影响都学生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接下来,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刚刚老师弹唱的那首歌曲的旋律是否优美、给大家什么感受,甚至让学生评价一下刚刚老师对这首歌曲诠释的如何,声音和感情有哪些还不够贴切、不够感人的、换一种演唱形式是否能更好的诠释歌曲等等……一堂让学生融入进来的音乐课,给学生亲身体验和互动,才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效果。
再说说音乐欣赏教学。对于音乐欣赏教学,教学设计要从情入手,要以学生为本,关注中职学校学生的情感需求;教师要提前深入了解和分析音乐分结构、背景,挖掘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内涵,设计恰当的音乐教学活动。曾听一位优秀的音乐教师说过:欣赏音乐,应该是从最初的音响感知,进一步,到老师讲解和让学生感受之后的情感体验,接着,加入想象和联想,结合音乐的专业知识进行理解认识,进而达到音乐欣赏的教学目的即审美评价这个最终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的步骤和教学思路,老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技能加以拓展和延伸,让学生跟着音乐,或是跟着老师一起跳动,或者跟着旋律一起哼唱,边体验,边畅想。这样,一节课下来,既学到了知识,又有了作曲者一样的感同身受。若是只让学生被动的坐在座位上一味地听音乐,即使音乐再动听,可能学生也会由于听觉疲惫而昏昏欲睡了,而且最终也会导致学生不喜欢上音乐欣赏课,甚至,不喜欢音乐。
我校一直重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注重培养学生寻找美、发现美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院长经常对孩子们提起他自己小时候学习小提琴的经历,也因此对自己审美情趣有重要的影响。音乐教育是一个大学问,审美感知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对于教学方法,没有固定不变的绝对正确的答案,只要孩子们喜欢的就是好的、对的。能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参与、感受、领悟到音乐美的同时,进一步掌握一些音乐知识,那就更完美了。作为一名年轻的音乐教师,我们应该像《放牛班的春天》中的克莱门特一样,想热爱生命一样热爱音乐,钻研、创新,用音乐影响人、用音乐塑造人、用音乐培养人,向这样优秀的音乐家致敬的同时,我们也反省、督促着自己,在提倡教育改革和减负的教育环境中,在音乐教法上不断的改革、创新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