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蒙古族舞蹈教学中的表演性研究
2015-05-30张晶晶
张晶晶
【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速度也日益加快,教育事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蒙古族舞蹈的教学活动作为舞蹈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可以在实际教学期间体现出相对较强的表演性,且将表演性有机融入到舞蹈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蒙古族舞蹈教学中的表演性展现详细论述。
【关键词】蒙古族;舞蹈教学;表演性
现阶段,随着舞蹈艺术的不断进步发展,舞蹈艺术中已经逐渐融入了一定的表演成分,且以表演性作为主体的舞蹈艺术已经被广大观众朋友所需要,蒙古族舞蹈也不例外。在目前的众多艺术门类当中,舞蹈属于唯一一种完全需要借助视觉才能够欣赏到的艺术形式,而只有拥有表演形式的舞蹈艺术才更加具有欣赏性。舞蹈以及表演之间已经逐渐演变为鱼与水的关系,两者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然而舞蹈表演却从来没有过独立形式的表演体系。从蒙古族舞蹈的教学角度出发,表演性的融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蒙古族舞蹈教学效果。
一、蒙古族舞蹈教学中舞蹈与表演性的关系分析
(一)蒙古族舞蹈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舞蹈与表演相互融合的作用
从专业化角度出发,蒙古族舞蹈中的表演主要包括表以及演两个层面的意识,具体来说表就是情感表现在外貌,而演则是对事物的模仿则称之为演,也可以解释为表演艺术是经过表演之后最终完成的艺术。蒙古族舞蹈艺术当中也应该体现出表演的成分,舞蹈艺术主要是依靠视觉来体现艺术性的,拥有表演性可以增强舞蹈艺术的可欣赏性,而表演中也可以体现出舞蹈的重要性。从某种程度上讲,蒙古族舞蹈以及表演之间属于鱼与水的关系[1]。比如在歌剧表演、话剧表演、戏曲表演以及音乐剧表演当中的舞蹈都能够为其增添看点以及亮点,而将体育技术以及艺术进行有机融合的花样滑冰以及艺术体操,则借鉴了相应的舞蹈艺术表演形式,以上论述可以得出舞蹈有着很强的表演性。
(二)蒙古族舞蹈教学期間表演性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蒙古族的舞蹈教育是舞台艺术化舞蹈重要发展道路,其有效训练终极目的都在于舞台化相关舞蹈人物形象的塑造。舞蹈教学的表演性属于舞台化舞蹈的最终本质属性,需要将其有效融入到教学体系训练当中。在蒙古族舞蹈教学体系过程中,道具舞与各种舞姿技巧动作的教学训练都有着较强的表演性,可以强化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艺术修养。蒙古族舞蹈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承担着塑造人物形象职责,还必须要保证每个舞蹈动作都具备一定的艺术表现力,应对舞蹈动作进行性格化处理,使气质方面具有感染力。蒙古族舞蹈教学中,应高度重视表演性的体现,追寻每个蒙古族舞蹈学生的个性,规范其舞蹈动作,注重舞蹈风格的展现[2]。有时,蒙古族舞蹈教学者会认为舞蹈本身属于表演艺术, 根本不需要进行过多的系统化表演训练,然而我们应该意识到尽管课堂教学没有人物形象塑造任务,但是舞台艺术舞蹈必须要借助丰富人物形象在内心上的塑造来有效烘托作品的主题。所以,蒙古族舞蹈教学过程中,坚决不可以忽略舞蹈教学的形象化挖掘与人物内心的塑造训练。
二、蒙古族舞蹈教学中表演性的具体体现
(一)蒙古族舞蹈教学关于表演性的外延分析
舞蹈动作应该以外部身体动作作为有机运动,然后加上相应的舞蹈表演动作,使舞蹈艺术可以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从蒙古族舞蹈教学的表演性外延角度出发,应以其丰富内涵为基础,发挥表演性外延作用,触动欣赏者内心。蒙古族舞蹈实际课堂教学期间,舞蹈动作外延不仅仅是指动作延伸与放大,更是指内在表演的放大。比如在绕圆动律舞蹈训练中,做动作的时候,舞蹈表演者应在脑海中有一个茫茫草原生态景色的概念, 从而把蒙古人自身性格特征中所特有的博大形象、豪放形象以及潇洒形象有效塑造起来。只有在这种表演性外延情况下,蒙古族舞蹈的平圆运动动作才会更加的鲜活以及饱满。
(二)蒙古族舞蹈教学中表演性教学方法分析
从蒙古族舞蹈教学的实际出发,表演性教学的体现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以蒙古族舞蹈中的硬腕儿动作为例,学生可以借助教师的示范以及亲自实践,清楚硬腕儿动作的提腕儿与压腕儿过程,体会到运动过程中各个部位的有机配合可以形成较强的动律感,最终更好完成硬腕儿动作。首先,要想做好硬腕儿动作,需要了解蒙古族舞蹈的体态动作审美标准、手位动作审美标准、步伐动作审美标准以及手臂动作审美标准[3]。其次,要了解蒙古族民族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性格特征以及宗教信仰等文化背景[4]。再次,必须要了解到硬腕儿动作元素主要是从哪一种生活劳动中有效提取的,赋予了怎样的民族性、艺术性以及训练性等,然后借助内心二度创作,使单一动作更加丰富,使刻板动作变得更加鲜活。因此,蒙古族舞蹈课堂教学属于个体与部分以及单一与综合的表演性训练,将综合表演性舞蹈训练融入到蒙古族舞蹈教学中,可以提升其教学质量水平[5]。
结语:
总而言之,蒙古族舞蹈教学活动属于一项专业性以及复杂性都相对较强的教学活动,而且表演性体现属于蒙古族舞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蒙古族舞蹈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表演性的必要性、表演性外延,使舞蹈教学与表演性进行有机融合,提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娜娜.蒙古族宗教舞蹈:查玛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内蒙古艺术,2014,01:48-51.
[2]张晓丽.中国民间舞蹈课堂教学训练的重要性[J].陇东学院学报,2015,01:131-133.
[3]赵小丁.构建特色教学体系打造民族舞蹈品牌——以蒙古舞“剧目课”为例[J].艺术教育,2013,11:88.
[4]张靓靓.浅谈风格性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本质魅力[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1,03:18-20.
[5]刘冬萌.蒙古族安代舞发展滞后原因之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