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如何提高电视新闻画面质量
2015-05-30王海燕
王海燕
电视做为现代化的传播工具,其新闻节目以实效性强、生动、直观、形象等特点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传播媒介,并对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电视新闻画面结构严谨、信息载负能力强、画面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新闻节目质量。
因此要提高新闻节目质量,就必须提高电视画面的表现力。在这里我简要对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中如何提高电视新闻画面质量进行简要的论述。
一、全面细致地做好前期画面拍摄工作
1.1根据现场状况,围绕主题,采取不同的拍摄手法
画面是电视语言的基本信息符号,电视记者必须具备熟练驾驭电视画面语言的能力。电视记者在前期拍摄时要充分考虑到后期制作时画面的剪辑需求,使电视语言不仅丰富流畅,而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力、冲击力和感染力。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因为前期记者拍摄的画面镜头不当而造成后期剪辑的种种缺憾。
在这里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在前期记者拍摄的画面镜头过少而后期新闻稿件又过长的情况下,为了新闻的需要就必须重复使用画面和延长画面停滞的时间,这就造成了新闻画面视觉上的重复性和延长性,很容易造成视觉疲劳,使观众丧失兴趣,从而直接影响收视率。倘若在前期拍摄时能够充分考虑到后期剪辑因素,这种新闻画面的重复性是很容易解决和避免的。
比如在拍摄时多运用一些“推、拉、摇、移”等镜头的切换,适当的把他们进行组合穿插,这样即能使所拍的画面富有节奏性,又能增加画面的信息量,可谓是一举两得。此外,电视记者在拍摄时除应要注意灵活运用构图、角度、景别、镜头运动等要素外,还应该要注意光线的运用。
1.2保证画面的信息传递准确清晰
电视平面造型有自己的规律,拍摄画面的过程就是整理视觉信息的过程,背景要力求简洁,除画面上处所需要保留的形象外,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的视觉干扰。我们还可以利用长焦距镜头景深范围小的特点,来虚化背景突出主体。
此外还要有意识的捕捉特写镜头,注意画面细节的拍摄,我们要把“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等不同的景别进行合理组合,尤其是特写镜头、细节镜头对提高很丰富画面信息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样既可以让画面充满真实感,又能使传递的信息更准确。
1.3正确处理好各种光线下画面的拍摄
电视新闻节目是以形象再现为前提,所以光是获得画面影像的先决条件。假如新闻事件现场发生在室内,那么,现场的光线好坏对发挥摄像机的摄录起着决定性作用。室内自然光与室外光相比,同一种环境下常常出現多种光线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拍摄时,首先要最大限度地保持室内自然光的原有状态。我们在室内自然光照明条件下拍摄前,应在室内光线色温较高的地方调整白平衡,这样可以减少画面中的偏色问题,在拍摄时摄像机镜头要尽量避开强光窗口的逆光照射,这样可以避免窗外亮度与室内景物亮度反差过大而出现室内景物严重的曝光不足现象。
这种环境下,不应移动镜头,以防止画面中出现忽明忽暗的现象从而破坏画面的光调,如果镜头在运动时最好用手动光圈,以保持拍摄画面的景物亮度平衡一致。
选择色调和亮度反差太大的物体,要以主体进行测光,不要拉开画面,以免影响影调的层次,要尽可能采用定格特写景别拍摄画面。
在自然光线不足的情况下,需要加用人工光线时,人工光线也要以主体照明为主,避开自然光线,尽量使人工光线的色温与自然光色温保持一致,如果在强调原有环境富有明显特殊的部位时,光线要以突出环境以及物体自身的立体感、质感为前提,真实揭示场景的特征。
新闻事件若要发生在雨夜、雪夜、火灾现场等,拍摄时应选用逆光机位和角度,通过现场的雨水滴落、雪片的飘动、火热的波动加强现场气氛。电视记者如果在前期拍摄时注意了这些问题在后期制作时才能得心入手。
二、切实提高新闻画面的后期制作水平
每条电视新闻都是由一组组完整的画面构成。面对前期记者采录来的诸多声画素材,如何恰当取舍和组织运用,事关新闻节目的质量的优劣。这就要求后期制作时,不断提高对画面编辑的认识,正确运用好现场画面资料,把握好采访的目的,报道的主体,结合镜头的特点来剪辑,把握好画面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画面的内部形象组合的逻辑性及时空变化的合理性,要体现新闻主题及记者的采摄构思,熟悉素材,包括对新闻主题、文字稿的了解和对相关画面中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熟悉。
不但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还要考虑各种视觉要素的组合关系及合成效果。不仅能从一大堆素材中剪出“一分钟”的画面对应文字,还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三、结语
总而言之,电视画面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电视节目的质量。因此要打造精品节目就必须提高画面质量的“含金量”,这就要求电视记者在前期拍摄时要充分考虑后期制作时画面剪辑的需要,使电视语言不仅生动流畅,而且富有表现力、感染力和冲击力。
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后期画面的制作水平,这样才能把高质量的电视新闻节目奉献给广大观众,让电视新闻在其它媒体新闻的竞争中展现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