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组织大班幼儿的科学活动
2015-05-30费菲
费菲
摘 要:《幼儿园课程指导》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在科学活动中幼儿的主动探索操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有效地组织幼儿的科学活动,使幼儿产生兴趣,并能主动探索操作呢?我想主要是从材料的投放方面和对幼儿的指导这两大方面入手。
关键词:有效; 大班幼儿; 科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2-123-001
一、有效的提供操作材料,激发幼儿操作兴趣
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能引起他们探索需求,并与现实科学教育活动目标相适应的材料,才能使幼儿的操作活动在科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幼儿思维的直观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引导幼儿兴致盎然地一步一步进入科学殿堂。我们的实践探索表明,在为幼儿提供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应当把握好以下三个关键性环节。
1.投放材料要蕴含科学教育目标
一般来讲,面对琳琅满目的操作材料,幼儿可能仅将它们当成一般的玩具,因此并不能保证操作活动的成功和促使幼儿探索的主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只有围绕教育目标,为幼儿提供能够激发其操作欲望,并且通过操作能充分显现、形成一定科学现象的材料,才能使幼儿在操作中有所发现,有所启迪。如在“纸片和纸团的游戏”这一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纸、水盆、水、毛巾等材料,并组织幼儿对这些材料进行操作活动,很快幼儿便惊喜地向老师报告了他们的新发现:“纸团是由纸搓揉而成的,纸团比纸片落下来的速度快,纸团和纸片同时放入水中,纸片会先湿透。”由于我们所提供的操作材料都有助于幼儿发现材料的材质,进而向幼儿渗透了物质转化的科学道理,收到了水到渠成的教育效果。
幼儿对科学现象的认识、科学概念的形成,并非一次就能成功的,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围绕同一目标,设计各种不同的活动,投放不同的材料,供幼儿操作。如我们曾设计了“会站立的纸”、“响纸”、“不怕水的纸”、“纸的魔术”等系列活动,让幼儿从中感知纸的特性。投放材料各不相同,操作方法也不一样,但它们可以让幼儿从类似的体验中,不断获得并积累同一科学现象的多种经验。
⒉注重投放材料的层次性
在科学活动中,我注意为幼儿的探索准备较丰富的材料,但有了丰富的材料,如何适时投放、如何投放?即教师如何根据主题目标有意识地设计材料的投放时间、投放方式,这是引发幼儿探究兴趣与欲望的关键,有利于增强材料的趣味性,增强材料的吸引力,维持幼儿的科学兴趣。如在“纸的魔术”中,幼儿将一定数量的雪花片放在架起的纸上,纸能够承受;然后数量逐渐增加,并提供了更重的积木,要求幼儿动脑筋,想办法让纸不塌陷下去;这样材料投放的不断深入,就激发了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⒊材料要便于幼儿自主操作
幼儿在认识事物时,总是喜欢摆弄、拼拆、移动等,这表明幼儿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因此,我们为幼儿准备的操作材料,不应是只能看、不能动的摆设品,而必须为幼儿提供有利于他们动手操作的材料,吸引他们主动愉快地参与到活动中。如在“认识磁铁”活动中,我为幼儿准备了大小磁铁若干和质地不同的板。如塑料板、木板、纸板、铁板、玻璃板等,让幼儿自己在操作过程中总结经验,什么质地的东西可以吸,什么质地的东西不能吸。我还为幼儿准备了别针、铁丝、铁钉、铅笔屑,可让幼儿知道磁铁隔着不同的材料仍然有吸引力。
二、科学有效地指导,促进幼儿主动探索科学奥秘
⒈不过多干预,要引导幼儿充分探索
我们在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时,尽量采用多种方式,让幼儿明确操作目的、材料的使用方法及操作规则后,大胆放手让幼儿充分操作,反复感知,让幼儿在独立自主的操作过程中,经历科学探求和发现的过程。如给予幼儿充分探索的自由及积极主动地去感知、发现的权利,由静态汲取,变为动态探求。如在“会站立的纸”的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材料调整:牛奶盒、积木、小瓶子、橡皮泥等材料,教师没有任何指令性语言,只是提出“看看谁能用这些材料让纸站起来”的操作要求,然后让幼儿自由选择操作材料,允许他们自己决定操作方法、步骤及次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还发现有些幼儿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往往活动结束了,仍意犹未尽,而有些幼儿则在一次活动中迟迟不能完成操作任务。如在“响纸”活动结束后,幼儿对如何折响纸、如何让响纸发出更响的响声,还是存在着一点困难,面对这一情况,我们非常注重延伸活动的开展。在操作活动结束后,并不将其当成是活动的尾声,而作为继续探索的开始,将材料投放在科学探索区和玩具车上,使幼儿在自由活动时能再次选择操作,不要急于下结论,要激励幼儿多角度去发现
在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我们要以足够的耐心等待他们描述操作中发现的现象及提出的困惑和需求,以多种方式鼓励幼儿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对幼儿提出的问题,不要急于马上给予解答,而应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一份期待,鼓励和引导他们把好奇心转化为进一步探索的动力,通过自己的操作去寻找答案。
⒉强调知识概念,诱导幼儿积累经验
在组织活动时,要注意为幼儿创设各种有利于他们通过相互讨论、辩论,分享各自经验和体会的机会,让他们将自己感知到的事物、现象、特征以及是通过怎样操作、发现、推理的过程得到上述经验的,与同伴进行交流。通过同伴间的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将零散的感性操作经验进行梳理,从而使幼儿逐步获得较全面、科学、粗浅的知识经验,发展他们的思考、表达、交换信息的能力。
总之,在组织大班幼儿科学活动时,我们必须根据幼儿特点,主要是以自己动手,而并非倾听现成的概念来学科学的特点,一方面为他们创设充满科学气息的环境和提供符合目标的操作材料,让幼儿与环境充分发挥交互作用;另一方面应努力激励幼儿去感知周围环境,动手操作材料,描述探索过程和现象,并引导幼儿对感性经验进行整理、概括,逐步建构最初级的科学概念,从而真正做到不斷增强幼儿主动探索的参与意识、操作意识、交往意识、表现意识,给幼儿留下一个期待继续探索的愿望,一份期盼揭开奥秘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