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游戏”点亮小学数学课堂
2015-05-30张娟
张娟
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是比较爱玩的,对一些游戏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游戏的引入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在课堂中通过游戏的引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能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使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在妙趣横生的课堂中收获知识与快乐!
一、游戏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游戏的引入,使数学课堂不再枯燥无味,课堂氛围不再死气沉沉,课堂游戏将学生比较喜欢的游戏和数学知识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10以内的数”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氛围,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教师将游戏带入了数学课堂。师:“同学们,我将选5个学生上讲台来和我一起做一个游戏。在这5个人所在的位置,每一个位置上都有10个球,而且这10个球上分别写着1到10的数字,旁边都有一个球筐。接下来这5位学生听我的口令,我喊出一个数字,你们快速反应,从你面前的10个球里,快速地拿起和我所说的数字相同的球,放到你旁边的球筐中,你们来比一比看哪位同学反应得又快又准确。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轮流来参加这个游戏。”当老师说完游戏规则后,学生们都很积极地参与到这个课堂游戏中,在做这个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所学知识,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游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将创新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采用游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创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例如,在苏教版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完100以内的加法知识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在数学课堂中开展了一次游戏竞赛。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比赛,现在我的手中有一些卡片,我出了一些100以内的加法计算题,写在卡片上,下面同学们自由结组,每次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上前来抽取一张卡片,并快速地计算这道计算题,然后将正确答案写到你手中的答题板上,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给出的答案又快又准确。每次上前来抽题答题的同学不能是同一个人,小组中的成员要轮流来完成比赛任务。”教师给出游戏规则后,学生们都很积极地参与到这个活动中。学生在游戏竞赛中,为了赢得胜利,在最短时间内又快又准确地计算出卡片上的计算题,小组成员相互合作,相互交流,不断地创新,在游戏中创造出了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这种游戏竞赛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游戏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数感
采用游戏教学,可以很好地培養学生对数学的感觉,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有自己的数感。例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千克和克”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千克和克有一个很好的认识,教师在课堂中引入了简单的游戏。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一些苹果和几根羽毛,还准备了秤,师:“同学们, 你们自己利用这些工具称出1千克的苹果,同时称一下这一根羽毛的重量。”在教师布置完任务之后,学生很快地投入到任务中,都很开心地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不一会儿,学生就陆续地完成了任务。这时候老师接着引导学生:“同学们,将你们称好的1千克苹果和1克羽毛放在你们自己手中,自己感受一下1千克的重量和1克的重量。”通过这个简单的游戏,让学生感受了千克和克,学生对这两个重量单位有了初步的认识,既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又使学生对这些数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和认识,加深了学生对这些数学知识的记忆,提高了课堂效率,演绎了小学数学课堂的精彩。
四、利用游戏,调动学生整体感官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还是很难理解的,形象思维能力是主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这一点,在课堂中引入游戏,利用游戏来很好地调动学生整体感官,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例如,在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的教学中,在课前教师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图形放入到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师:“下面我请学生从这个盒子里摸一个图形出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个图形的形状,你们轮流向前来摸取,每位学生都要参与一次。”教师通过这种游戏的方式,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整体感官。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数学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开拓思维,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新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