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体育新旧课标对比中践行体育课改
2015-05-30耿小军
耿小军
随着2011年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出台,体育教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结合近四年的实践与探索,笔者以新旧课标内容的一些变化,感悟课改之初的迷惑,厘清教学中的问题碰撞,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课程性质的变化,消除淡化技能教学的错误认识
2011年版的新课程标准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的阐述发生了变化,明确体育课堂教学必须以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与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厘清了大家对体育教学内容的迷惑。在旧版的课程标准中,根据国家课程改革三级课程管理,课程内容由国家、地方与学校三级管理,突出健康目标,没有明确体育教学内容,导致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随意性较大,出现了“只要学生动起来”“只要学生流汗”等淡化技能教学的错误思想,体育课上什么、如何上好以及要不要专业技能的教学,困惑着一线教师。2011年版课程标准突出技能教学这一核心地位,厘清专业训练与课堂教学的区别,体育课堂教学要求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与方法,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并要有一定的负荷,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遏制青少年的体质下降趋势。
二、课程理念的变化,明确新型师生关系,削除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的错误认识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旧课程标准在健康教育的阐述方面不够具体化,部分教师认为体育课能解决学生某些方面的体质问题,但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问题不是体育体育课堂教学所能解决的。新版课程标准明确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提出了在技能教学目标达成的同时有机渗透健康教育,在强调目标多元化基础上突出技能目标的核心位置,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旧版课程标准中过于强调学校体育的作用,而淡化了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可操作性。新版课程标准强调了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可操作化,强调了目标的实效性,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既注重国家层面又重视地方特色,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等相结合,强调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活动练习趣味化,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旧版课程标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表述上似乎忽视了教师的作用,导致一些教师错误地认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就是一切围绕学生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就是淡化了体育教师的作用,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就是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导致在课改之初一些体育课开始后,学生都到自己所想活动的场所去活动了,同时也成了部分教师“放羊”的理由。新版课程标准中,以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的学习为目标,明确了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明确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创造者更是实施者,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取代。“帮助学生”明确了新型的师生关系,由教会向学生学会转变。
旧版课程标准强调关注个体的不同需求,过度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忽视了地方体育特色或者学校的特色建设。新版加强了对地区差异的关注,强调地方与学校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可选择性。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并結合学校的客观条件及师资情况等创造性地实施体育教学,形成学校特有的教学特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有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三、课程目标、内容的变化,强调目标的整体性,消除对目标达成难的疑惑
新版课程标准对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的概念表述清晰,对四个学习方面的学习内容要求明确,强调了四个方面目标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并主要通过身体练习来完成,消除课改之初将课程目标单独列出来教学的现象。当然我们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对于这四个学习方面的目标的达成以及学习内容的安排,要根据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学生的运动爱好与需求以及学校的实际硬件条件等,根据学生的发展,有所侧重。
近15年的体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有效遏制了学生体质水平的进一步下滑,但当前由于部分省市还没有对教师的有效指导新课程教学的地方实施方案,教师大多数靠自身去理解和实施课程标准。教师对课程标准理解的偏差导致实践中的偏离,导致课堂负荷强度不够、密度不高,导致教学内容选择经验性、随意性甚至盲目性,及技能教学目标淡化等现象。课改已不断深入,这不仅要求教师认真阅读新课程标准,领悟课程标准精神,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总结,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切实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冈中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