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2015-05-30吴莉
吴莉
摘 要: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作业作为师生交流的一个重要过程,具有巩固和检查、深化和提高、体验和发展的功能,应该成为实施这部分目标的主阵地。
关键词:数学作业;新课程;实践性;综合性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如何在数学作业上突破传统,以新课标为基准设计出新型作业,并且如何利用新型的数学作业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学习的热情,以此来发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的能力,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成了当今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积极探究如何优化数学作业便是一个良好的切入口。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丰富作业的内容
布置作业是对教材内容的复习巩固、理解运用,在布置有效作业时必须在选题、编题上下功夫。数学作业的设计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灵活的形式进行。
在作业中,教师以前提供给学生的作业题经常是封闭的,答案“非此即彼”,这样容易束缚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此,设计开放性的作业很有必要,能给予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教学生学了图画应用题后,把简单的看图列式买门票变成了开放题,题目要求:①请你根据情境图列式;②如果你和家人一起去该怎么买票;③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这样的作业体现的是师生、生生互动。通过作业为学生提供自我思考的空间,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改变作业的形式
第一,游戏性作业。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年级老师应设计富有童趣的游戏性作业,如玩数学游戏、与家长对话等,让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例如,在教授“分类、认识物体”后,布置学生搜集生活中各种不同形状的玩具,再通过个人或小组的智慧去组装设计成各式各样的模型。孩子通过“找一找”“比一比”“拼一拼”“拆一拆”等趣味性的活动,既有效地完成了作业任务,又培养了多种能力,激活了创新思维。
第二,实践性作业。“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数学教材中,老师可以发现了许多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通过观察、考察、尝试等活动,能够加强学生的社会认知,提升社会参与意识,促进学生的个体社会化进程。
第三,探究性作业。数学学习需要一种理性思维,不能单纯依靠死记硬背和模仿练习,更多情况下,需要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在实践中掌握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合作交流能力。在数学作业设计中,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经具备的数学知识与经验来进行,在作业中可以加入学生自主探究、思考与合作的作业部分,使学生成为真正的知识探索者。
三、作业数量由统一性转向层次性
第一,作业量的分层。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数学经验都各不相同,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发展期望的不同来布置作业数量,按照不同层次进行适量增减。对于接受能力较强,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减少作业量,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自主探究新知识;而对于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学习能力较弱,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作业量,这样就可以帮助他们巩固知识,学会举一反三。如此一来,既不会浪费时间,又可以给学生自由发展的时间,使其得到充分的联系,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
第二,作业难度的分层。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有所不同,这是不争的客观事实,这就需要将作业的难度进行分层,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況与发展需求设计成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让其自主选择难易程度的作业,并且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情况来改变难易程度,从而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享受到作业的快乐。
总之,在作业的改革上,教师应该立足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这一点,为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让我们逐步将“布置作业”转向“设计作业”,在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上大胆改革和创新,让更多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以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包逢祺.优化作业内容设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J].四川教育,2014(02):53.
[1]侯金阳.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几点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2014(02):91.
(作者单位:甘肃省民乐县洪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