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2015-05-30李宝寅
李宝寅
【摘 要】 目的 探讨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脉介入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对2009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8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是否应用抽吸导管将84例患者分成兩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42例患者在急诊手术前先进行抽吸导管抽吸,根据抽吸中血栓的负荷情况决定支架的植入时机。对照组直接进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2小时TIMI血流分级,心肌酶,高敏C反应蛋白,B型脑力钠钛等参数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41例患者达到TIMI血流分级2级以上,而对照组仅有32例患者达到TIMI血流分级2级以上,观察组明显优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手术后2小时的心肌酶,高敏C反应蛋白,B型脑力钠钛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在行经皮冠状动脉手术前先行抽吸导管血栓抽吸术安全有效,且可降低急性心梗病人无复流发生率,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抽吸导管;心肌梗塞;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中图分类号】 R542.2+2 【文献标识码】 A
目前临床上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的最佳手段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但通过临床研究显示,有一部分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由于血栓负荷过重,在进行急诊手术后,仍然会发生无复流或慢复流的现象,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而抽吸导管的出现为急诊手术前减轻血栓负荷提供了可能,但对于抽吸导管的临床疗效却一直存在争议[1],故为探讨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脉介入中的应用疗效,笔者对2009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8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现将经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资料为2009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8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患者主诉发病时间在12小内,且经实验室检查符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的指征。根据是否应用导管将84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42例患者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48-74岁,平均年龄34.5±2.4岁。对照组42例患者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34.6±2.5岁。手术前对两组患者进行TIMI血流分级,心肌酶,高敏C反应蛋白,B型脑力钠钛等参数的检查。两组年龄,术前参数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手术前服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负荷剂量,并给予替罗非班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然后应用7F的引导管进行股动脉穿刺,用普通的导丝通过病变,然后经导丝直接将血栓抽吸导管送达至病变部位,然后连接50ml注射器进行持续反复的抽吸,根据血管造影判断血流的改善情况,如TIMI血流分级未达到2级,可经导管鞘向冠脉内注射10ml替罗非班或25万单位尿激酶,待TIMI血流分级恢复达2级以上,给予支架植入。而患者在注射后TIMI血流分级仍然未达到2级,可先给予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后在行支架植入。对照组直接采取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即患者造影后,导丝通过闭塞病变后,采取球囊扩张病变部位在放入支架。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2小时的TIMI血流分级,心肌酶,高敏C反应蛋白,B型脑力钠钛。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以P<0.01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2小时各参数比较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有41例患者达到TIMI血流分级2级以上,而对照组仅有32例患者达到TIMI血流分级2级以上,观察组明显优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手术后2小时的心肌酶,高敏C反应蛋白,B型脑力钠钛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前进行血栓导管抽吸,可达到较好的TIMI血流分级,其能更快的恢复梗塞取的血液供应,改善心功能。这与江宏飞[2],黄伟光等[3]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相符合。笔者总结其原因在于:通过多年的临床研究显示,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中产生的不复流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手术导致血栓脱落,从而是血管远端的微血栓形成。而这些微血栓一般都是由粥样斑块处脱落的碎片,坏死的脂质构成,这些成分可引起血小板激活及聚集等一系列生化反应,从而损伤患者的微血管[4]。而直接急诊介入手术在球囊扩张及放置支架的过程中会将大量不稳定的斑块及血栓随着血流送到血管的远端,从而造成远端的血管栓塞,故在手术完毕后造成不复流或复流缓慢。李伟等[5]也通取出血栓物质进行病理检查证实,急诊介入治疗不复流的原因与手术将血栓推到血管远端关系密切,其研究还显示,在介入过程张,扩张的次数的越多,不复流的发生概率越高。而如在扩张前,先应用抽吸导管将血栓清除,降低患者的血流负荷,然后根据血栓负荷的情况在判断是否进行冠脉介入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手术过程总血管病变长度及直径判断的准确率,还可大大减少术后不复流的发生率,提高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诊经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但也有学者研究显示[6],术前应用血栓抽吸导管的作用不大,且还会延误患者的治疗时机,增加患者的风险。笔者认为这可能与其研究的样本数少有关。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塞在行经皮冠状动脉手术前先行抽吸导管血栓抽吸术安全有效,且可降低急性心梗病人无复流发生率,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但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研究任停留在单中心,小样本研究的过程,且随访的时间较短,研究结果未来仍然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证明。
参考文献
[1] 武国东.血栓抽吸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PCI治疗中的价值[D].吉林大学,2012:1-32.
[2] 江宏飞,王焱,黄卫斌,等.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2(1):98-99.
[3] 黄伟光,罗景云,赵强.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7(10):169-170.
[4] 张爽,黄华,李理.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塞介入治疗过程中应用的效果[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1,4(3):313-314.
[5] 李伟,卢明瑜,王伟民,等.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0,3(5):209-210.
[6] 陈卿,谢喜仁,郭书红,等.血栓抽吸术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2,4(9):34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