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基建账并入“大账”的探讨

2015-05-30李宗红

中国集体经济 2015年20期
关键词:会计核算事业单位

李宗红

摘要: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基本建设投资单独建账,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核算及编报表,基建资产、负债信息“游离大账”,无法准确反映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实际价值。随着我国相关财务体制改革的逐步发展以及事业单位财务体制的不断改进,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实行的经费账与基建账合并的问题尤为重要。财政部于2012年底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仅要求事业单位对基本建设投资按原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同时要求将基本建设投资定期纳入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这一规定解决了基建账长期游离事业之外造成的账表数据不完整,监管不到位等弊端,使事业单位更加全面反映本单位的财务状况、事业成果进而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文章就基建并账的必要性及具体会计业务处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事业单位;基建并账;会计核算

一、事业单位基建并账的必要性

(一)基建数据游离于事业财务报表之外的弊端

在实行基建并账之前,事业单位所发生的基建业务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与基本建设相关的资产、收入支出及负债都只在基建财务账套中反映,提供基建财务报表,基建项目中形成的应归属于事业单位的资产和权益等相关数据未能在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中反映,这就形成了一个单位,既有基建报表又有事业报表且都不能单独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不能准确真实地反映出事业单位的整个经济业务活动情况。

(二)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的客观要求

定期并账将基建数据纳入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财务核算体系,在财务报表中能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和权益状况,避免分离独立账给事业单位带去的会计信息真实度问题,使决策者和其他报表使用者能根据完整的会计信息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

(三)有效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

事业单位随着规模的扩大也会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为了克服因资金不足而制约事业单位发展的问题,一些事业单位向银行贷款来解决基本建设资金,而这部分资金没有一套规范合理的财务体制对其进行统一核算,反应不了真实地资产、负债情况。基建账与“大账”的合并,能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活动进行全面的监控,全面反映资产负债情况,降低事业单位的负债风险。

二、新文件出台的背景及对事业单位财务的影响

分别于2012年4月开始施行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和2013年1月开始施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财政部令第72号)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都明确了有关在建工程的概念,并规定了按有关规定单独核算基本建设投资的同时,将基建账相关数据并入单位会计“大账”。以上规定都充分表明今后基本建设投资的相关财务数据要在单位会计“大账”中有所体现,并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情况等信息。目前基本建设投资需要单独设立基建账、单独核算,进行会计核算的主要依据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 号)、《财政部关于解释<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执行中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建〔2003〕724 号)、《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财会字〔1995〕45 号)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补充规定》(财会字〔1998〕17 号)等。对于非基建投资业务,由事业账进行核算(包括动用自筹资金转入基本建设项目使用时),其主要依据为《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由于两套账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和会计处理方法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如何将基建账有关财务数据正确的并入会计“大账”中,将是笔者下面所要阐述的内容。

三、如何将基建账并入“大账”

(一)基建账数据并入单位会计“大账”所适用的会计制度

1. 将基建账有关科目的余额并入到会计“大账”中。财政部于2012年、2013年先后颁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上述规定对事业账中有关基建科目的设置、建新账时如何并账等都作了详细说明,以下笔者以举例形式说明基建账并入新账的会计处理方法。

例:某中央级事业单位基建账截至2012年12月31日各科目余额如下(假设该单位只有一个基建项目):“建筑安装工程投资”4000万元,“设备投资”500万元,“待摊投资”600万元,“银行存款”100万元,“财政应返还额度”100万元,“其他应收款”5万元,“基建拨款”5302万元,“其他应付款”3万元。根据上述资料,在2013年1月1日建新账、并基建账时,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基建工程

5100万(4000万+500万+600万)

银行存款100万

财政应返还额度100万

其他应收款5万

贷:其他应付款3万

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基建工程5100万

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 202万

2.科目余额并入工作完成后,接下来就是要定期将基建账相关科目的发生额并入到“大账”中,这也是并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按照《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的要求,应当至少按月根据基建账中相关科目的发生额,在“大账”中按照新制度对基建相关业务进行会计处理。笔者认为此条规定至少有两个重要提示,一是只要当月基建账有科目发生额,当月就要做并账的工作,而不能累积几个月做一次并账。二是要针对基建相关业务进行会计处理,不能简单地将某个科目借贷方相抵后的净发生额直接并入到“大账”中。

由于目前,有关基建并账的具体账务处理规定尚未出台,笔者认为可以按以下原则进行合并,对名称和核算内容基本一致的直接合并;对名称不同但核算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调整后合并;对特殊的会计科目应该分析后合并。

(二)并账科目的设置及调整

基建账中通常会有发生额的科目主要有“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固定资产”、“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器材采购”、“预付备料款”、“预付工程款”、“财政补助收入”“基建拨款”等。

“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固定资产”、“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财政补助收入”等科目在事业“大账”中都有对应的一级科目,因此只需将上述科目的发生额并入对应科目中即可完成并账。若事业“大账”相关科目有明细核算及辅助核算要求,则应先分析后再进行并账。

“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器材采购”、“预付工程款”等与在建工程直接相关的科目,应将其发生额并入事业“大账”“在建工程”科目中,若有明细核算和辅助核算要求,则应进行分析后再编写会计分录。在并账时,除了相应增加事业“大账”资产类和净资产类科目的发生额,还应同时增加支出类科目的发生额。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预付工程款”等属于预付款性质的科目应同时增加“在建工程”和“预付账款”这两个科目的发生额。

由于事业“大账”的收入类科目每年末都需要进行结转,即余额为零。而基建账“基建拨款”科目反映的是拨款收入的累计金额,该科目在事业“大账”中没有相对应的科目,因此“基建拨款”的发生额不需并入事业“大账”。

四、并入“大账”对财务人员的要求

实现基建并账,事业单位应建立基建并账制度,分清事业会计和基建会计各自的责任,保障基建并账的顺利进行。新制度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轨制的实行,要求基建会计人员不仅应完成本身的核算任务,还要提供事业会计人员需要的资料,不仅要熟悉基建会计也要了解事业会计。对于事业会计而言要求更高,其必须精通基建数据并入事业账的处理程序和方法,还应当熟悉基建会计业务及基建项目管理,具备通过基建并账数据“还原”经济业务、通过数据识别真假的能力,充分发挥事业会计对基建会计及基建项目的监督制约能力。

为了便于理解,笔者对基建工程项目的常见业务进行举例阐述。例:某中央级事业单位XX房屋改扩建项目某月发生以下业务(所有业务收支均通过零余额账户核算):

1. 支付建安投资款400万元,预付工程进度款200万元,待摊投资300万元。

2. 收到财政拨款2000万元。

3. 从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5万元。

4. 借支现金4万元。

5. 结转部分预付工程款150万元。

根据上述业务,事业大账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1. 借:在建工程-基建工程-建筑安装投资(XX项目)400万

在建工程-基建工程-待摊投资(XX项目)300万

在建工程-基建工程-预付工程款(XX项目)200万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基建工程(XX项目) 900万

借:预付账款-预付工程款(XX项目)200万

事业支出-基建建设支出-房屋建筑物购建(XX项目)700万

贷:零余额用款额度900万

2.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2000万

贷:财政补助收入2000万

3.借:库存现金-零余额5万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5万

4.借:其他应收款4万

贷:库存现金-零余额4万

5.借:事业支出-基建建设支出-房屋建筑物购建(XX项目)150万

贷:预付账款-预付工程款(XX项目)150万

借:在建工程-基建工程-建筑安装投资(XX项目)150万

贷:在建工程-基建工程-预付工程款(XX项目)150万

参考文献:

[1]张春艳.关于事业单位基建并账相关问题的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6).

[2]罗水秀.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基建并账之我见[J].财会月刊,2013(13).

(作者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

猜你喜欢

会计核算事业单位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与重点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问题及对策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
“营改增”对于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初探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