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初探
2015-05-30薛梅
薛梅
目前,我国的语文教学仍存在着教师“满堂灌”现象,搞“一刀切”,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层次,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事实上一个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性格、兴趣爱好等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怎样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教学目标呢?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分层教学”,逐步缩短学生认知领域方面的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自己的水平线上得到较好的发展。那么,什么是分层教学呢?所谓分层教学指在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教育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使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的目的。
1 全面了解学生、合理分层
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差异,是教师进行课堂分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前,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差异,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勤奋程度、学习成绩、学习类型等差异。有针对性地将学生分成A、B、C三层。在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强调这样分层是暂时的、流动的、递进的。过一段时间,视学生的后期学习成绩,学生的具体情况,可递进式降层,以免引起学生情绪的波动。
2 制定教学目标层次化
老师对不同的学就生应确定不同培养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教师在分层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为五个层次:知道、理解、掌握、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C层学生应该要求他们掌握语文教材最基础的知识,具有初步的技能,基本能完成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B层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能够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A层学生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创造性完成教材的学习任务。这样,每个学生都知道分层教学的目的、意义,让各层次的学生确定奋斗目标。在实际操作中,分层目标还应根据课堂上实现程度,学生课堂反映与练习质量,灵活调整课堂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设计好备用题,如有学生理解困难,多出示题目训练,如基本无困难或个别学生还有困难,就应压缩训练题,补差学生课后处理。
3 教学内容分层
3.1 预习分层: 教师每一节新课,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做不同的课前准备。A层学生自学后,试着向课外发展,可以去查阅有关资料,作调查报告;B层学生则要求他们能理解课文,考虑课后的问题,如有时间和兴趣则可以去查相关资料;而C层学生仅要求他们能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2 提问分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学生提问或要求学生上黑板练习时,应针对学生实际,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能让每一个学生通过积极思维,获得成功机会。在课堂上我让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来朗读,让一些反应较慢的学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尽量让他们每个人都参与讨论。这样,每个人都有机会得到锻练。?
3.3 作业布置分层: 在教完一篇课文后,学生要通过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练习题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一刀切,往往使C层学生吃不动,A层学生吃不饱。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以下层次:C层学生主要是简单的记识性作业为主,如抄写好好词佳句,背诵课文;B层学生是基础性作业,如课后练习,综合性的题目,如编制课本剧、写读后感、改写等。
4 建立分层评价体系
评价具有导向,激励的功能,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一直都以学生的考试结果为主。而考试结果往往会直接影响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情绪。因此,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起点为标准的相应评价能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保持他们良好的心态和学习的自信心。
4.1 评价分层与目标分层相结合: 分层评价与分目标相适应,能较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性。例如:基础较差的学生一旦达到分目标的要求教师要适时的肯定,适度的鼓励评价,会成为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催化剂。又如让学生形成一种习惯――对平时少发言的学生只要能说(不管对与错)就可以掌声鼓励;对发言中的学生,只要有一两句自己听了觉得好或精彩的就可以以掌声表示赞同或鼓励,让学生树立更强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促进学生相互讨论切磋。
4.2 评价分层与相互学习相结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在教师指导下,依据恰当的评价标准让学生相互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有利于形成宽松的氛围,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有助于学生取长补短,掌握语文知识,同时培养和提高了语文应用能力。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符合现代教育理论因材施教原则,遵循“新课标”倡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的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理念,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潜力,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进而达到“面向全体,发展全面”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