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的多面性探讨

2015-05-30次尔祝玛

俪人·教师版 2015年20期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

次尔祝玛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新课改为代表的课堂教学改革活动也在所有的学科中不断推进着。其中,就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来说,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是其改革活动重点发展对象,特别是就小学的高年级学生来说,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地是对知识点的更深次掌握与数学思维的奠定巩固,进而为升学考试以及下一阶段的学习活动提供良好的开展基础。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数学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结合于对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来完成知识衔接教学的更好进行,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够得以实现。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数学 多面性教学 知识点衔接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五、六年级是其发展的高级阶段。在此阶段中,学生需要能够做到对数学知识点的全面掌握与更好运用,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当得到充分的激发,以此来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同时,在这一阶段,学生由于面临着升学考试的要求,所以,教学活动应当注重于对基础知识的深入讲解,进而帮助学生可以具备更加坚实的学习基础。就其教学内容来说,不应仅仅是局限于书本的固有知识,数学教师还应根据学生学习需求与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情况,来完成对相关教学活动的优化设计,帮助学生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针对于这样的教学需求存在,教学活动的改革也就应当主动地对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使得学生可以在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中去实现全面发展。

一、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我国的教育事业活动中,就小学义务教育中的数学教学活动来说,有着极为明确的定义,即是:借助于对数学的学习,促使学生能够得到系统的学习训练,进而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意识与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技能掌握水平,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1.提高学生对预习、复习的重视

比如,在对相关数学知识点进行讲解的前期过程中,引导学生将书本内容进行明确,就其重难点进行区分,并将相关例题进行学习。

2.注重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加强,引导学生做到独立思考

在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到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并且,能够自己动手去进行操作与验证,通过自身的参与来得到学习的乐趣,将其作为一种习惯加以不断巩固发展。

3.引导学生能够做到课堂上的全身心投入

优化课堂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可以做到在课堂上更好的投入,进而为学习效率与教学成果的提高奠定基础,同时,也能帮助学生自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成绩。

二、增强教学提问的艺术性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是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与深入思考的重要教学手段,也是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借助于教学提问,能够使得学生的思维围绕着教学活动来展开,进而促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与学习需求。就其提问活动的开展要求来说,主要指的是:

1.对趣味性增强

兴趣是促使学生不断学习的重要动力,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的时候,其对知识的渴望将使得他能够做到全身心的投入,进而实现学习成绩的提高。比如:在对分数的性质这一知识点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将学生自身的生活细节进行运用,即:妈妈给孩子们买了一包奶糖,哥哥分到了其中的1/4,姐姐分到了其中的1/3,而弟弟只分到了其中的1/5,弟弟和哥哥不高兴了,而爸爸却笑了起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样的提问方式,显得十分的有趣与轻松,学生自身的参与兴趣也更加强烈。

2.做到循序渐进

就数学学习来说,学生的理解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中,因此,教学活动的开展也要做到从易到难。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将一个知识点进行详细的划分,使得所需进行学习的知识可以有层次地来进行讲解,进而帮助学生做到更好地理解。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能帮助学生实现自身思维的完善与发展。

三、注重于对衔接知识的讲解

小学五、六年级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存在,使得其区别于小学的其它阶段,有着十分重要的枢纽作用,即衔接小学与初中的教学任务。在这样的发现要求下,数学教师需要一方面,加强对书本知识的巩固与深入了解;另一方面,数学教师也要对衔接知识进行讲解,提高学生对其的认识,避免学生进入初中之后,成绩出现较大的波动。将学生的解题思维、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式进行引导与转变,使得其能够更好地实现初中教学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出其教学能力的价值所在,进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去适应初中教学活动的开展。所以,数学教师的教学任务艰巨且极具价值,只有借助于这样的方式,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保障。

四、对习题内容的优化实现层次性的发展

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数学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自身的差异存在,针对于这样的差异来完成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即:对教学习题内容的层次性进行突出,以此来实现每个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数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对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来进行区分,为其制定适合其操作的系统内容,同时,也要创造一个可供学生进行选择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并且,做到由易到难的设置原则,来对习题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存在。

总的来说,小学五、六年级的数学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教学阶段的特殊性。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得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小学教学活动能够更好的开展,实现素质教育活动得以全面推进。

【参考文献】

[1]任德祎.浅谈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5,(13):37

[2]谢桂兰.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解法探究[J].读写算(教研版),2014,(3):104-104

猜你喜欢

新课改小学数学
紧跟新课改新布局,提升一轮复习效率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