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2015-05-30王秀俊
王秀俊
[摘 要] 本文针对淮北地区小麦生育特点,从季节安排、品种搭配、适时收获、高效施肥、植保综防、抗逆管理等方面入手,实现温光资源高效利用,达到小麦高产高效的目的。
[关键词] 小麦 高产 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1-0201-01
小麦是淮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上,由于水稻腾茬晚,影响小麦适期播种,其产量、产值、效益均受抑制,近年来,我们对麦稻周年高产、全年增效进行了探索,初步总结了以季节有效衔接、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1 科学安排季节,充分利用资源
由于淮北地区的地域特点,导致麦稻所需要的温光资源得不到满足,进而突出了其复种连作茬口的衔接矛盾,产生季节的紧张。因此,当地必须要满足高产小麦、水稻所要求的温光条件来进行种植。播种稻茬小麦的最佳时间为10月25日前,尤其是淮北地区不能晚于最佳时间,最晚就到10月底。而且播种的时间是越早越好,这样可以确保后期秆大穗足。
2 合理品种搭配,发挥品种优势
要根据麦稻生长发育中不同时期所需要的营养的不同,来进行及时的补充。因此,要想提高淮北地区的小麦的产量,就要对小麦品种的布局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必须要选择具有适宜的生育期,且成熟期相对较早的高产稳产品种。除此之外,种植的小麦还要选择有较大穗形、分蘖性中等、较强抗到力以及耐迟播等整体综合性良好的半冬偏春性品种:如淮麦30、淮麦20、郑麦9023。
3 坚持适时收获,及时抢茬播栽
淮北地区的水稻通常是在每年的10月15-25日达到成熟期,但实际情况中收获期主要是集中在10月25日到11月5日,这也是高产小麦机条(旋)播近年来的实际播期。据研究,水稻最佳收获期是谷粒灌浆处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谷壳变黄,籽粒变硬,当整块田中有95%以上的稻穗上有95%以上谷粒变黄时,就达到收获的最佳时间。
4 坚持高效施肥,科学运筹肥料
首先要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目标产量。就目前来看,淮北地区小麦亩产450-500公斤以上。其次是对氮肥的使用量急性严格把控。如果使用过量的氮肥,可能会降低植株自身的抵抗性,加大了病虫害的几率;同时会使其生育的进程延长,推迟成熟。对于属于中上等地力的田块,每季施加纯氮的量应该控制在每亩18-20公斤;再次是提高磷钾肥的比重。通过调查总结,一般高产的小麦地块中投入氮磷钾的比例为3∶2∶3,具体实施时还要依据土壤的集体情况来适当调节。另外,适当的提高磷钾比例有利于增加小麦的产量。最后要适当加重后期的施肥量。通常在施用基蘖肥中氮肥与磷钾肥各占50%左右,;在施加拔节孕穗肥时,氮肥占30%左右,叶面肥5%,磷钾肥占40-50%。
5 加强植保综防,控制病虫草害
小麦的病虫害管理必须做好冬春两季的化除工作,在进入起身拔节期,要加强对还纹枯病、麦蜘蛛等的防治,到了抽穗扬花期要做好“一喷三防”工作,主要是对赤毒病、白粉病、穗蚜等进行有效防治。
6 强化抗逆管理,增强抗灾能力
6.1 防旱涝。要种好小麦,必须在田间开好一套沟。还要依据丹迪的自然状况,比如天气、土壤以及苗情,来适当的灌齐苗、越冬、拔节的水,并坚持洇灌,速灌速排。严禁大水漫灌。如果遇上暴雨,要及时排涝。
6.2 防低温和干热风。对于小麦,主要是预防越冬冻害、倒春寒和后期干热风。通常采取的措施有灌水、镇压化控以及叶面施肥。针对冬春的冻害主要是灌好越冬水与返青水;针对倒春寒则通过镇压、化控来预防;而对于干热风主要是喷施叶面肥。
6.3 防倒伏。一般地块中如果去群体较大,就容易发生倒伏现象,这是所要采取的措施是对起身拔节前的小麦实施2-3次的镇压,并同时选用矮壮丰或稀效唑等药剂实施化控喷施,这样可以组织基部节间的伸长,进而增强了其自身的抗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