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茄子栽培技术

2015-05-30张文忠

农民致富之友 2015年22期
关键词:门茄黄萎病病株

张文忠

[摘 要] 茄子是深受北方人们喜爱的蔬菜之一,播种面积广,产量高,品质好,不仅很好的满足了市场供应,也为农户带来了较高的收益。获得理想收益的前提是科学种植和管理,才能实现增产稳产、提高经济收入的愿望。

[关键词] 茄子栽培技术 增产增收

[中图分类号] S64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1-0188-01

茄子原产于亚洲,我国各地均有栽培。茄子具有生育期长,采收期长,性喜温耐热,较耐高温,喜水又怕水,喜肥喜光,不耐涝等生长特点。

1 栽培技术

1.1 选地整地。宜选择在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畅通、保水保肥能力强、光照良好、PH值6.8~7.3的壤土或砂壤土地种植。还要避免与茄果类、瓜类蔬菜、马铃薯、烟草等作物连茬连作,与上述作物宜实行2~3年以上的科学轮作,可与葱蒜类作物轮作。选好地块后要精细整地,深耕深翻,彻底清除田间作物残枝,避免随意堆在田间、田边或露天焚烧,要及时运送田外集中处理或高温沤肥,既能减少各类病虫害的发病源,又可降低燃烧后对生态环境产生的污染与危害。翻后适当晒田,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一定程度的对土壤中的有害菌起到杀菌灭菌作用,而且对一些害虫过冬卵经深翻后裸露在外,利于害虫天敌采食,降低虫害发病源。

茄子喜肥,吸肥能力强,结合整地施足底肥,可亩施充分腐熟有机肥2000~3000kg,配施过磷酸钙10~12kg、硫酸钾5~7kg,肥料要均匀,并与土壤要充分融合,避免漏施现象。病害高发地块,尤其是易发黄萎病,可适量施撒敌敌畏等杀虫药剂,能有效降低害虫的发生几率,但不宜过多过量使用。然后作畦,浇透底水,备耕播种。

1.2 选种备种。可结合本地土壤、气候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优选稳产、抗病的优质品种,如黑玉、沈茄一号、黑圆茄二号、齐杂茄二号等。一定要到正规、信誉好的部门购买种子,选择色泽匀称、大小均匀且饱满的种子,将选好的种子精心挑选,筛除秕粒、残粒、病粒。平铺在平整、干净干燥的地方晒种1~2天,以提高种子的理化性能,促进种子发芽。晒种后可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分钟,然后捞出用清水冲洗2~3次,在将种子放入50~55℃温水中浸种,搅拌3~5次,浸种时间8~10小时。然后捞出去除种皮上的粘液,用湿布包好置于30℃左右环境下进行催芽处理,每日用清水冲洗1次,翻动2~3次,5~7天可发芽,当种子露白率达到70%以上时,即可播种。

1.3 播种。催芽后要及时播种,播种时间宜在晴天的上午。将种子均匀撒在畦面上,覆土,覆盖地膜。温度条件适宜时,5~6天芽苗可出齐。出苗率达70~80%撤去地膜。茄子根系的生长发育需要较高的土温,土温过低不利根部的形成与生长。适宜的苗床生长温度白天为20~25℃左右,夜晚为17℃左右。

2 田间管理

2.1 定植。当地温稳定通过12℃时开始定植,宜在无风的晴天定植。优选长势较高的壮苗健苗定植,行距60~70cm,株距40~50cm。定植后浇定根水。

2.2 苗期管理。定植后加强管理,门茄形成后,剪去两个向外的侧枝,只留两个向上的双干。到第7个果摘心,门茄瞪眼时打掉基部3片叶。后期植株生长过程中,要及时打掉底层叶,可提高通风、透气及采光性,利于果实生长。同时,要及时发现病株,还要及时中耕清除,将拔出的病株带离田间,集中处理。

3 肥水管理

茄子生长过程对水分要求较高,应遵循先控后促的浇水原则。发芽期至门茄座果前要控制浇水,如土壤水分过高不仅会影响发芽及根系的生长,还会引起沤根及细菌性病害的发生。定植后的缓苗水要根据土壤持水量及天气情况酌情掌握,如土壤水分不足、干旱少雨条件下可适时适量的轻浇少浇,但不可大水漫灌。浇水后及时中耕蹲苗,松土、除草,利于提高土壤通透性及减少杂草争抢养分,促进株苗长势良好。当门茄长到直径达3cm以上时,开始浇水,5~6天浇一次,土壤湿度宜控制在80%。需要注意的是浇水次数及浇水量,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雨水较多时或大于过后,不仅要减少浇水量和浇水次数,还要注意及时排水,避免田间出现积水现象。

茄子喜肥,在施足底肥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后期追肥,以满足植株生长需要,如追肥不及时,不仅会出现因养分不足造成的生长态势较弱,花少果少,导致严重减产,而且还会影响果实质量,影响茄子的商品性能。缓苗后结合中耕可亩施干粪800~1000kg,在对茄、四门斗膨大期是茄子需肥盛期,因此要及时追肥。可亩追腐熟农家肥800kg,尿素20~30kg或硫酸铵30~40kg。采收果实时还要及时摘除将下部的老叶、黄叶、病叶,减少黄萎病、青枯病、疫病、地老虎等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各期不可盲目过多追肥,要注意肥料浓度,肥料过多过浓会出现植株徒长,引起落花落果。果实开始转色时停止追肥,还要保持土壤湿润。

4 病虫害防治

危害茄子生长的病虫害有黄萎病、疫病、青枯病、地老虎等。本文主要介绍黄萎病。

黄萎病属真菌性病害,病菌在病残体、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浸染源,可借助风力、雨水、农事操作、带菌肥料等进行传播,适宜发病的温度为19~24℃。此病害多发生在连茬连作、持续低温、雨水较多、湿度较大、伤口较多、浇水不合理、久旱后大水漫灌、养分不足或氮肥过量等。病害多发生在门茄坐果后,症状由下向上蔓延。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片叶柄的叶缘部及叶脉间退绿发黄,发展后半叶甚至全叶变黄,叶缘稍向上卷曲。高温天气病株萎蔫,雨天、夜间可恢复。发病后期,全叶变黄萎蔫,变褐枯死,病害严重时会造成全部叶片脱落。病株与健株明显表现为矮小弱化,果小果形弯曲,将根茎纵切维管束呈木质褐色状。

防治方法。防治黄萎病要遵循综合防治的原则,才能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提前做好播种计划,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4年以上轮作。首选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排水畅通、通透性好、病虫害低发的砂壤土种植。精细整地,及时定植,加强肥水管理,小水勤浇,适时追肥。及时中耕除草,减少伤根,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药物防治。定之前可撒施50%多菌灵或40%三唑酮多菌灵等药液,能有效减少发病几率。发病初期,可用甲基托布津、福美双、敌克松三种农药混合+新高脂膜+植物细胞免疫因子浇灌,7~8天用一次,连用2~3次。建议几种药物交替使用,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影响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门茄黄萎病病株
吉茄5号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绩溪县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意见
茄子定植后田间管理技术
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或可防治棉花黄萎病
吐鲁番市秋延晚设施茄子栽培技术
不同枯草芽孢杆菌制剂防治棉花黄萎病药效试验
深翻对长期连作棉田黄萎病防治效果的调查分析
棉花黄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生物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