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产中氮肥追施方法
2015-05-30冯平李玉琦
冯平 李玉琦
氮肥是作物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肥料之一,对水稻丰产丰收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目前水稻生产中关于氮肥的追施还不是很合理,从而严重制约着水稻生产的发展,氮肥施用不合理主要表现氮肥追施用量不合理和氮肥追施时期不合理两个方面,本文通过对当前农村水稻生产中氮肥施用不合理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提出解决对策。
一、氮肥追施用量不合理
氮肥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水稻产量的形成,施用过多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倒伏和贪青晚熟,如果施用少了会造成分蘖不足有效穗数少、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等等。
(一)现状
1、总用量不合理。目前农民关于水稻氮肥购买用量主要是参照上年用量及水稻长势而定,但是在水稻生产追施氮肥的过程中往往今年实际用量不等于所购买量,很多时侯会出现所购氮肥数量不足或剩余的情况,这样不足的农民又会再次购买造成氮肥用量增多,反之剩余的造成本年氮肥用量减少,更糟糕的是有些农民对于上年的具体氮肥用量根本就没有明确的量或者是记不住,这样直接导致了因总用量不合理造成最近几年水稻倒伏面积的增加。
2、氮肥追施不均匀。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无论是旱田的播种还是施肥都己实现了机械化,实现了精量播种和精量施肥,都能达到均匀的要求,但目前农村在水稻生产中关于氮肥的追施完全还依赖于人工,农民在追肥均匀程度上也只是靠感觉掌握,另外由于农民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氮肥追施这个环节的管理上农民对追肥均匀程度的要求有粗放的迹象,从而在实际生产中根本就无法达到均匀的要求,也就造成了同一片地不同池块之间和同一池块不同部位之间存在不同程度贪青倒伏、有效穗不足穗小粒少、草荒的差异。
(二)对策
目前,由于水稻氮肥追施还难以实现机械化,只有通过其它方法解决水稻氮肥施用量掌握不合理的问题,而在生产中只有通过将这个环节做细,才能解决该问题,所以必须采取水稻氮肥池块定量施用技术。具体方法:现在农村水稻田都是由大小不一的池块组成,首先,每个农户要对自己所有耕地每个池块面积进行准确测定,同时最好是对每个池块编号,这样根据计划的总施肥量和每个池块的面积计算出每个池块的施肥量,再根据水稻需肥规律计算出每个池块每个时期的氮肥追施量,这样生产中追施氮肥时严格按照每个池块确定好的量进行追施,既不要超出也不要有剩余,这样就避免了总氮肥用量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发生,同时,每次施肥都是将施肥面积缩小到针对每个小池块进行,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施肥的均匀程度,同时将水田池块的基础数据、各期追施氮肥数量以及各期水稻长势均记录下来,形成生产档案,用于指导明年各池块各期氮肥追施量的确定。
二、氮肥追施时期不合理
水稻氮肥的追施时期同样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
(一)现状
当前水稻生产过程中为了达到足够的有效收获穗数农民越来越注重水稻分蘖肥的重要性,并且多数分两次或三次追施,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生产中很少有追施穗肥的,这是不合理之一,最主要的是农民确定的两次或三次追施分蘖肥对施用时期掌握不好,表现是第二次或第三次分蘖肥施用时期延后,施在了分蘖末期或者是幼穗分化和拔节初期,这样严重的违背了水稻的需肥规律,为水稻贪青晚熟和倒伏以及病害的发生埋下了隐患,难以实现丰产丰收。
(二)对策
水稻自身有着自己的需肥规律,根据生长发育进程需肥规律分为四个时期:一是分蘖期,二是幼穗分化拔节期,三是减数分裂期,四是抽穗期,这四个时期按照水稻的对氮肥的需肥特点分为“两黑两黄”,“黑”指叶片深绿色,“黄”指叶片呈浅绿色,两黑是指分蘖期和减数分裂期,两黄是指幼穗分化拔节期和抽穗期。两黑的分蘖期和减数分裂期叶片要保持深绿色,是需要氮肥的时期,要进行追施氮肥,两黄的幼穗分化拔节期和抽穗期叶片要保持浅绿色,是不需要过多氮肥的时期,生产中必须避免在这两个时期追施氮肥,在应该追施氮肥的分蘖期要保证分蘖前期将确定好的分蘖肥追完,本地大约要保证在6月10-15日前将分蘖肥追施完毕,在应该追施氮肥的减数分裂期追施氮肥要保证时期掌握准确,不可过早和过晚,本地减数分裂期大约在7月中旬左右,所以穗肥施用时期一般为7月12-15日。
三、结论
在水稻生产中氮肥追施这个环节还未实现机械化的今天,要实现氮肥追施更加合理,要避免水稻贪青晚熟、倒伏等等影响水稻产量因素的发生,必须将氮肥追施这个环节做得更细,追施氮肥必须做到池块分期定量。
(作者单位:151400 黑龙江省安达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达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