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拖延症:与其战斗,不如倾听

2015-05-30晓之

大学生 2015年22期
关键词:老总事情论文

晓之

“老师,我有一个坏毛病,什么事情都要拖到最后一刻才完成,甚至到最后一刻也完不成,最后痛苦得要发疯……”

心理学家:“为什么拖延?因为它让你得到了好处。”

同学:“这不可能,我对自己的拖延深恶痛绝,我已经跟它斗争了很多年了,我真的不想每次都败给它!”

一提到拖延症,满满的都是痛苦、后悔、战斗、战败这样的字眼,心理学家武志红所著《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一书,却从另一角度,给广大拖延症患者带来了福音。

为什么拖延?它让你得到了好处

书里举了一个十分典型的拖延症患者的例子:

某私营公司小刘有个坏习惯,什么文件她都是拖到最后一刻才会拼命做。譬如,公司周一开了次会议,老总让小刘最迟周四上交整理好的会议记录。无论周一、周二时间多么宽裕,小刘都不会先完成这份记录。她是一天10次、20次地在电脑上打开一个文件,但每写几个字就会停下来,一个字都写不下去。直到周三的下午,她才会对着键盘一通狂敲,如果下午还没完成——这对小刘是家常便饭,她就会拖到晚上,到晚上十一二点甚至深夜一两点才下班。周四,她一定会一早就来到单位,红着眼睛、带着一脸的疲惫把会议记录交给老总。

小刘曾下了无数次决心,发誓要改变自己这一作风,但一年年下去,没有任何结果。

这是一个恶习无疑了。

心理专家的分析是:小刘知道这是一个恶习,但她一直没有想过这个恶习给她带来了不少好处。譬如,同事们都知道她是“加班大王”,这个称号传到老总耳朵里,老总也从不批评她做事拖沓。这些好处成了奖励,强化了小刘办事拖沓的习惯。

再深究下去,为什么会有拖延这个恶习呢?原来小刘的爸爸对她要求很高,上学的时候,每次她做完作业,她爸爸都要检查一遍,一发现差错,就会狠狠地批评她一顿,斥责她不努力不认真。

最后,小刘发展出应对办法:熬夜到最后一刻才把作业完成。这样,即便爸爸检查出了错误,但因为知道小刘熬过夜,不仅不斥责她,反而会夸她用功。在公司里其实也一样,老总是男性,面对老总仿佛就是面对老爸,小刘害怕老总斥责自己不努力,所以用了以往的应付方式应对老总。

“某一方式让自己在过去得到了很多好处,自己现在就会无意识地去习惯它、运用它。”心理专家一语道破玄机。

是谁让你拖延?

好像每一个爱拖延的孩子背后,总有一个强大而要求苛刻的父母。

我曾经听到一个大学老师真切而痛心地述说她教过的一个“可怜又可恨”的同学,这位同学上老师的英语专业课的时候,在听说方面表现得都非常正常,但是一到阅读相关作业,便表现出明显的拖延症状。老师有时候会布置一些英文原著的阅读作业,同学们读完后写一篇相关论文。每次到交阅读论文作业的时候,该同学总是拖到最后一刻也交不上来,在老师的再三催逼下,刚开始她会以阅读难度大、查背景资料工作繁多等理由希望老师能够宽限她几天,到最后实在没有办法拖下去了,才跟老师说,她有严重的“阅读障碍症”——当她一拿到满篇的英文时,她的脑子就一片空白,她看到的都只是一个个的字,根本没有办法理解文章到底讲的什么,如果不能正确理解文章的意思她就不能动手写作业。老师非常奇怪,阅读本来就是每个人发表下自己的见解而已,完全没有标准答案,也不需要所谓的“正确理解”。最后才知道,原来这位同学从小学开始,她的爸爸便给她列了长长的阅读名著计划,周末、暑假、寒假,她大部分时间都在按她爸爸的要求去阅读那些原本她并不感兴趣的名著——不仅要读完,而且要细细地一句话一句话地理解其中的含义,最后要回答他爸爸提出的一个又一个关于名著阅读理解方面的问题。稍稍回答得不对或者不到位,他爸爸会大声斥责她的不用心,要求她重新再读,因为“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在这种近乎强迫的阅读计划摧残下,她对阅读心生恐惧,一本书要花很长时间才能读完,而且对快速阅读方法心生负疚与罪恶感,“只有读得慢才表示我有用心认真在读,才能得到爸爸的肯定。”“老师布置的任务是如此重要,我不好好读怎么能写好作业?万一读得不够细致认真,得不到老师的肯定怎么办?”老师的作业对应了儿时爸爸随时而来的阅读问题,老师对应了爸爸,她希望通过拖延引起老师的注意:“老师,我有认真在读!我一直认真在读!如果我理解得不对的话,请看在我认真的份上原谅我!”

接受拖延带给你的另一层讯息

恶习的对立面是自控。很多深受拖延习惯影响的人,对自己拖延的毛病深恶痛绝,并时时督促自己要痛改前非、增强自控力。心理学专家告诉我们,一旦当我们说“控制”时,就是将拖延症当做了自己的对立面或敌人来看待,发誓要击败它。但实际上,所谓的击败不过是压抑。这就好比弹簧,你压抑它越厉害,它反击的力量就越大。

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一个人做任何事情最终都是为了满足自己一些深层需要,每一个负面的、损害性的行为都有一个正面的动机。如果认真聆听我们内心的声音,你就会发现,生命中每一个部分都是你的朋友或者说“次人格”,都是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生活,拖延症也是。

可能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你必须在周末完成导师布置的某个论文,否则会付出代价。但你却呆呆地坐在电脑前,脑子里空空如也,一个字也不愿意敲。你一会儿打开旅游网站,一会儿刷一下微信,一会儿跟qq上的朋友聊会儿天,所有的内容你都看过了,但你还是一遍遍地刷新网页。你强烈地谴责自己,发誓再也不做这些无聊的事了。但过了一会儿,刚写了几个字,你又开始刷微信,或者干脆朋友圈吐槽自己压力山大,等着各方朋友来打气或安慰。

现在,换个方式。仔细地聆听一下你内心的声音,你会听见,你心中有一个部分在大喊:你整天做令人烦躁和劳累的工作,你太需要休息和娱乐了。现在,你要感谢这个“次人格”对你的关心和帮助,告诉它你一定会去。但此时此刻,你必须先把手头的工作完成。这个时候你会发现,那些曾经让你分心拖延的想法不在纠缠你了,它相信了你的承诺。

培养不拖延的新习惯:兑现承诺,从小处做起

尽管最重要的问题解决了,但改变拖延仍需要最关键的一点:立即去做。心理学专家给出了以下的建议:

首先,从最容易的事情开始。一开始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只规定自己在特定的时间点前完成一些小的任务。譬如,查出明天要拨打的电话号码,记下来,今天的事情就完成了;拿出写论文所需要的资料和参考书籍,放到桌子上,不用急着开始工作。

这样做的意义何在呢?当你作出承诺并履行承诺时,你会对自己越来越满意,你作出及履行更大承诺的能力就会增加,简单说就是你会越来越自信……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过这样的经验:你知道什么该做,并真的那样做了,你会觉得很开心,你会对自己很满意,会获得心灵的宁静。

其次,每天必须做一件事。你可能曾经给自己作过很多承诺,但都没有坚持下来。那么,不要想着一天把它们全部实现。试着每天只规定自己必须完成一件事情,这很容易实现,而实现的喜悦就是一种强化,会使你不拖延的新习惯更强大。

第三,不要积累太多的未完成的事情。每个未完成的事情都会吞噬你部分心理能量,无论这个事情多么不起眼。

最后,有决定胜过没有决定。你可能有太多的想法,但很多想法相互矛盾,所以你干脆一年一年地什么都不去做。你试图去梳理你的这些想法,却一直都没有梳理清楚。

那么,不妨随机选择其中一个想法,只要它是你内心的愿望,不是你要做给别人看的。就从它开始去做,去为它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它。做,总比坐着想更能提高你的自信。

责任编辑:方丹敏

猜你喜欢

老总事情论文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把事情写具体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与IT界老总聊聊“医院云”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一级浪漫
好事情
跟随彭老总的最后岁月(下篇)